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个月后,12例(20.0%)患者治疗失败,设为失败组;余48例(80.0%)患者治疗成功,设为成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5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12.273、18.504、10.855、15.745,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5 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435~1763.539、1.307~444.840、1.321~176.352、1.186-289.506,P=0.013、0.032、0.029、0.037)。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与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5 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3 例,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切口感染者242 例,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1.072~1.244、2.450~25.684、0.998~9.026、1.769~20.290、0.003~0.047,P = 0.000、0.001、0.048、0.004、0.000)。结论 高龄、合并有糖尿病、开放性骨折、致伤暴力程度高、伤口污染是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及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普通T型钢板内固定术与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普通T型钢板内固定术(22例),另一组行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型锁定加压钢板与普通T型钢板均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以T型锁定加压钢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尺骨茎突与乙状切迹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参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组,对比腕关节功能恢复不同程度患者尺骨茎突与乙状切迹骨折及愈合情况,分析尺骨茎突与乙状切迹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功能恢复不同程度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尺骨茎突骨折类型、是否行内固定治疗以及是否合并乙状切迹骨折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显著相关(χ2=8.103、9.041、11.684,P=0.044、0.029、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OR=7.501,95% CI:2.755~20.421)、未行内固定治疗(OR=2.735,95% CI:1.244~6.013)以及合并乙状切迹骨折(OR=8.109,95% CI:1.352~48.640)是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未行内固定治疗以及合并乙状切迹骨折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对于合并尺骨茎突与乙状切迹骨折者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 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术前是否制动牵引、 骨折 Garden分型、股骨头后倾角是否 >15°、是否合并高血压、 是否合并糖尿病等资料, 根据术后2年是否出现股骨头坏死将患者分为股骨头坏死组与非股骨头坏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随访2年, 82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者 10 例, 设为股骨头坏死组; 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者72例, 设为非股骨头坏死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Garden 分型为Ⅲ ~ Ⅳ型、 股骨头后倾角 >15°、 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 为 1.784 ~ 46.334、 1.318 ~ 33.730、1.253 ~22.438、 1.432 ~98.969, P =0.008、 0.022、 0.023、 0.022)。 结论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骨折分型、 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密切相关, 临床应及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以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预后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桡骨头骨折23例,男11例,女12例.行桡骨头切除8例(Mason Ⅲ 型3例,Ⅳ型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5例(Ⅲ型7例,Ⅳ型8例),其中板钉系统固定8例,螺钉合并克氏针固定7例.术后从肘关节活动度、X线片表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患者满意度、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及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2~6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肘关节屈曲伸直弧度分别平均为132°及79.4°(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平均为9.1分及8分(P<0.05).Broberg &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平均93.9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桡骨头切除组平均80.6分,优2例,良2例,可4例,差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DASH评分分别平均2.9分及18.1分(P<0.05).结论 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比桡骨头切除术更好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患者满意度,建议此类患者优先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尽力重建或修复桡骨头.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 年4月至2020 年1 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6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 =15.304、18.129, P均< 0.001),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t = 24.223、20.827,P均<0.001); 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 =5.509、16.888?19.759, P 均<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 (χ2 =4.181,P =0.041)。结论 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明显提高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比较切开复位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 ,2 0例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术 ,其中A3 2例 ,B12例 ,B2 2例 ,C12例 ,C2 4例 ,C3 8例 ;2 1例行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 ,其中A2 4例、A3 8例、B13例、B3 1例、C13例、C2 2例。 结果  4 0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7个月 (4~ 12个月 )。两组患者除 1例死亡外均获得临床愈合。Aro评价 :LCP组优 3例 ,良 14例 ,可 1例 ,差 1例 ;传统手法复位组优 2例 ,良 11例 ,可 6例 ,差 2例。术后两组患者在桡骨高度的恢复以及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切开复位AO/ASIF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Fernandez I型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手术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6~66岁,平均39.73岁。中医手法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9.13岁。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94例患者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中医手法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腕关节功能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手法组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手法组并发症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疼痛肿胀消退和愈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47例)和闭合复位组(39例),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闭合复位组(t=19.311、3.333、2.069,P<0.001、P=0.001、P=0.042)。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t=7.820、4.299、3.515、3.740、3.643、5.066,P均<0.001),Cooney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组(t=6.194,P<0.001);关节镜组患者中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22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明显优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腕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350例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患者,男性282例,女性68例;年龄5~18岁,平均10.4岁.根据患者胫骨骨折后是否发生ACS,分为ACS发生组(15例)和ACS未发生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致伤机制、初诊科室、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同侧胫骨远端骨折、并发症发生、胫骨骨折后损伤、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休克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发生ACS 15例,发生率4.29%.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胫骨骨折后损伤、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1,P=0.002;t=-2.142,P=0.033;χ2=5.414,P=0.020;F=4.225,P=0.007;χ2=4.512,P=0.035;χ2=8.927,P=0.003;t=-4.104,P<0.001;χ2=26.4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距踝关节距离偏近是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后AC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骨折类型(粉碎)、合并腓骨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偏大、骨折类型(粉碎)、合并腓骨骨折、距踝关节距离偏远的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骨折患者ACS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PPO组(n=55)和传统切开复位组(n=50),MIPPO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69.1±16.4)min vs.(101.4±30.5)min]、术中出血量[(85.3±24.5)m L vs.(163.5±40.8)m L)]、术后引流量[(18.3±4.6)m L vs.(23.4±5.3)m L]、住院时间[(2.8±0.9)d vs.(4.5±1.0)d],骨折愈合时间[(11.6±2.3)周vs.(16.8±3.5)周],可负重时间[(8.1±2.1)周vs.(9.6±2.0)周]均短(少)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0.00%,MIPPO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MIPPO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发生外展受限;MIPPO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外展受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64%,χ^2=1.538,P=0.173)。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住内固定对于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0例/组),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空心螺钉组及切开复位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空心螺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5%及37.5%,切开复位组高于空心螺钉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骨折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术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35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实验组30例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MIPPO技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骨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患者BMI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0≤BMI<24.0kg/m2)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9~58岁,平均37.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7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4例;超重组(24.0≤BMI<28.0kg/m2)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62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肥胖组(BMI≥28.0kg/m2)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61岁,平均37.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三组疗效、膝关节功能、手术一般情况、术后3d平均体温、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疗效有效率86%明显高于超重组的60%与肥胖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4,P=0.006),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住院时间、3d平均体温、CRP恢复正常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最少,其次为超重组,肥胖组最高(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肥胖组的切口感染率较正常组及超重组高,其他并发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较高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较差,且随BMI指数的升高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体温、CRP恢复正常时间、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主要问题骨(MFB)理念在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 年1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FB理念指导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固定位置及固定方式, 观察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 例患者术后骨折部位均一期愈合, 愈合时间为(8.93±1.25)个月; 随访 10 个月, 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28例、良者2例、可者2例,优良率为 93.75%,且均未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等并发症。结论 MFB理念可指导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固定位置及固定方式的选择, 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且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10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5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组和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组(Henry组),每组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60~83岁,平均70.03岁。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PPO组手术时间为(37.28±4.17)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0.27±2.24)d,均短于Henry组[(57.68±6.38)min,(17.62±2.78)d,P0.05],MIPPO组术中出血量(9.76±1.63)m L,少于Henry组[(19.32±3.17)m L,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DASH评分低于Henry组(P0.05)。MIPPO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Henry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显著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42例(其中91.22A1型17例,91.22A2型15例,91.22B1型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空心螺钉组(22例)和切开复位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一般情况、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及日常生活、疼痛、活动度和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χ2=4.2667,P=0.03890.05)。两组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5818,P=0.44560.05)。结论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创伤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肩关节功能较佳,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治疗96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各48例;随访12~33个月,平均17.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同时间点X线片参数、术后8周及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的X线片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术后8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0.83%,明显高于掌侧入路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影响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的疗效,掌侧入路手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背侧入路手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宜选用低切迹锁定加压接骨板并尽早拆除。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t = 26.464, P < 0.001), 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 =2.775、2.227、9.230, P =0.007、P =0.030、P <0.001); 术后 2 周, 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 例, 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无明显差异 (Z =-0.696,P=0.487); 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3例、良者12 例、可者3例、差者2例,与对照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0例、良者11例、可者5例、差者4例无明显差异(Z =-1.140,P =0.254);术后 12 周,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172?2.499?2.528?3.161?4.918,P =0.034、0.015、0.014、0.014、0.002、0.001)。结论 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能够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同的解剖复位效果, 且创伤更小, 可明显促进踝关节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