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像设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超声、X线、CT、MRI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了明显进展。在显示周围神经正常解剖、周围神经病变定位及定性方面上述检查各有优势;受设备、成像条件、操作者水平等因素制约,也各有局限性。各种检查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将有效提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医学影像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多种现代影像技术,如超声(US)、核素显像、DSA、CT、MRI、ECF、数字X线影像技术、PET-CT等,形成了现代影像学体系,扩大了检查视野,提高了诊断质量。但每种成像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因此,选择影像学检查应权衡利弊、选优利用。现就各系统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甲状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及超声等。通过查阅近几年大量文献,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手段,CT检查可作为补充,还可以选择MRI、放射性核素扫描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甲状腺癌的最终确诊只能依靠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宋武战  池君 《西南军医》2007,9(4):91-92
随着18F-FDG PET/CT显著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医生对18F-FDG PET/CT检查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选择了18F-FDG PET/CT检查。为了尽可能使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的患者感到检查的舒适性和无创性,并最大限度获得准确和高质量的影像结果,本文就患者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前  相似文献   

5.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已经由传统的单-X线成像(透视、摄影和血管造影),扩展为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主要是SPECT和PET)、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组成的“家族”。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医学成像设备:传统的X线透视和摄影、CT、MRI、DSA、ECT等。这些成像设备产生的医学影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影像资料日积月累,堆积如山.给存储和查阅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各类图像常常需要在科室内部、各科之间、医院之间,甚至地区之间进行传  相似文献   

7.
1990年10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创刊了《医学影像学杂志》。国家科委宋健主任为本刊题写了刊名,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等领导同志也为本刊题了词。“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为开拓医学影像学作贡献”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办刊宗旨。1995年6月在全球隆重纪念伟大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100周年之际,《医学影像学杂志》经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正式发行与国际交流的刊物。今天,影像医学是由传统X线成像诊断、CT扫描、超声成像(USG)、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及介入放射学等组成。综合性影像学诊治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邵剑波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02-1302
近10年来,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数字X线、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PET、SPECT、US、光学成像等检查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医学影像学范畴从单纯的解剖与病理形态学向分子生物医学影像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武战  池君 《西南军医》2007,9(4):91-92
随着18^F-FDG PET/CT显著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医生对18^F-FDG PET/CT检查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选择了18^F-FDG PET/CT检查。为了尽可能使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的患者感到检查的舒适性和无创性,并最大限度获得准确和高质量的影像结果,本文就患者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检查泛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的各种检查,它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普遍开展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CT、USG、MRI、DSA等。申请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医生在一定的思维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恰当地选取某一种或多种影像检查手段,以达到获取诊断依据、辅助临床治疗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检查范围的不断扩大,影像学检查已成为日常医疗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临…  相似文献   

11.
病理证实的130例脊柱疾病核素骨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核素全身骨平面显像和MRI、CT及X线诊断脊柱转移瘤及其他脊柱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疾病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其中104例同期行MRI、61例行CT、107例行X线片检查.结果: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转移瘤91.7%,原发骨恶性肿瘤73.3%,良性肿瘤54.2%,瘤样病损81.8%,炎性病变100%,压缩性骨折100%.61.1%的转移瘤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的异常浓聚或稀疏灶.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最有效;其他脊柱疾病,几种影像技术各有其优势,骨显像对判断病灶范围及伴发其他骨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医学功能影像领域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特别是CT、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肿瘤诊断中已有较多基础和临床初步应用结果,且部分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这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所具有的传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冲击或挑战。作为核医学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世纪相关影像设备、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核素显像在医学  相似文献   

13.
姚玉唐  兰永树   《放射学实践》2010,25(8):931-934
目前,结肠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旧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此外,有关结肠检查的手段还包括有大便潜血试验、数字直肠造影、传统的钡灌肠等,近年来随着CT和MRI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磁共振结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MRC)已成为近年腹部影像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医学影像技术是利用专门成像机制的设备,以无创性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学科。包括X线成像技术(含X线透视、摄影,DSA和CT)、MRI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核医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影像特点,评价其对BMF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MFH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3~60(50.4±12.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X线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以骨骼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灶或稀疏、缺损区为阳性.总结BMFH全身骨显像特点,并将显像结果与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BMF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均阳性,股骨阳性占66.7%(10/15),其中股骨下段占46.7%(7/15),骶骨、胫骨、肱骨、桡骨各占6.7%(1/15),多骨多发病灶占6.7%(1/15);1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7处,其中63.0% (17/27)表现为放射性浓聚伴稀疏、缺损区,37.0%(10/27)仅见放射性浓聚.15例患者X线检查发现病灶20处;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CT及MRI所示异常部位在全身骨显像中均呈阳性.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示:BMFH好发于股骨,以股骨下段多见,病灶呈异常放射性浓聚,其内或伴有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该方法可作为BMFH的辅助诊断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多骨病变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快,成像技术日新月异,在临床上各种新技术的验证和应用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重点。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体现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等方面;CT进展包含迭代算法、低剂量、双能量或能谱成像等方面;MRI进展包括MR集合序列、压缩感知技术、多层MR成像技术、MR弹性成像及四维血流分析MRI等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摆位,检查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通过微量的正电子核素示踪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机能、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是PET与CT融合的医学分子影像设备,代表当今医学影像发展的最先进技术[1-3]。申请购置PET/CT程序严格,设备用房、安装环境及放射防护要求较高。我院2009年初PET/CT项目立项报上级批准后,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进入21世纪,影像医学紧随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成像设备日新月异.直接数字化成像、多排螺旋CT、高场MRI、三维超声、PET-CT/MRI等等,时时刻刻在冲击着影像医师和临床医师的理解力,技术的改进不断带来观念和认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翔  章士正  赵峰   《放射学实践》2010,25(6):669-672
目的:评价影像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CT、MRI表现。5例行IVP检查;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处理;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学表现腹膜后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IVP、CT、MRI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CT和MRI能很好显示RPF病变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分期及疗效监测。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PET/MR作为新型的多模态成像技术,集合了MRI高软组织对比度、多序列、多参数、可定量和PET多分子探针显像的高灵敏度的优势,实现了PET分子功能影像与具有精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的MRI影像同步扫描,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广泛。笔者总结PET/MR心血管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