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 , GGN)与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GGN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GGN)的HR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3型:Ⅰ型,血管清晰穿过和/或紧邻GGN;Ⅱ型,血管在GGN内扭曲和/或扩张;Ⅲ型,GGN内血管截断和/或合并以上的形态。分析此分型与GGN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8例GGN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1个、浸润前病变26个、浸润性病变23个。Ⅰ型、Ⅱ型和Ⅲ型的GGN分别为13、23和24个。各型血管关系在不同性质的GGN中显示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7.92, P =0.01)。 GGN血管Ⅱ型、Ⅲ型合并,浸润性病变组、浸润前组及良性组各有22个(96%,22/23),21个(81%,21/26),4个(36%,4/11),血管表现为异常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组GGN与血管是否正常存在相关性( r =0.462, P <0.01)。结论不同类型GGN与血管的不同关系有助于GG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RCT图像上肺磨玻璃样结节(GGN)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随诊显示病灶消失的109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其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65例。观察指标为结节的主要CT征象(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节内出现血管的例数及各项血管征像[包括血管穿行、血管的数量、种类(肺动脉或肺静脉)及异常形态学征象(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对良、恶性GGN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和恶性GGN组的结节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这6个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血管征出现率高于良性GGN组(66.15%vs. 43.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43例与良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19例进行比较,GGN内血管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内肺动脉与肺静脉同时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GGN(41.86%vs. 21.05%);血管的异常形态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局限性磨玻璃结节(GGN)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121例GGN患者,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22例)、浸润前病变(PIL)组(21例)、微浸润癌组(26例)和浸润癌组(52例),总结患者肺GGN的影像、病理及预后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GGN间的差异。结果 GGN的最大径、边缘、空泡征、实性成分、形状及是否有血管穿行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45~31.068,P<0.05)。浸润癌组的最大径、边缘与良性组、PIL组、微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良性组空泡征与PIL组、微浸润癌组、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形状在浸润癌与微浸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有血管穿行在良性组与浸润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仅1例浸润癌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当GGN的最大径≥16.35 mm、出现毛刺征或分叶征提示浸润癌;当GGN内部出现空泡征则提示其为恶性;GGN内部含有实性成分或其形状不规则,可以鉴别浸润癌与微浸润癌;GGN内部有血管穿行可以用于鉴别浸润癌与良性病灶;GGN的预后好,仅0.83%病例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磨玻璃结节(GGN)是指在薄层肺窗CT影像上观察到局部密度增加,但不遮盖肺内血管和支气管的模糊影。肺癌筛查中可以检出影像表现为GGN且病理结果为肺腺癌的病人。影像表现为GGN肺腺癌病理亚型不尽相同,早期诊断和准确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就GGN的CT、MRI及PET/CT影像特征在鉴别表现为GGN的肺腺癌病理亚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磨玻璃结节(GGN)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恶性率,进一步研究和评价GGN的CT征象至关重要。随着CT成像技术及数据分析的发展进步,体积、纹理分析、质量及CT灌注参数等影像标志物能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估GGN,为其良恶性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依据。从GGN的大小、密度、生长方式及肿瘤血管等方面综述其CT诊断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增加对GGN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GGN)在HRCT的影像特征,并与肺腺癌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对照,以评价HRCT在肺腺癌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肺部GGN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分析GGN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平均径)、CT值(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病灶形态、边缘、界面、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及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改变等,并与病理分型及亚型进行对照。结果GGN的HRCT征象中,病灶边缘、界面、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及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在四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腺癌病理亚型分类,附壁型腺癌、腺泡型腺癌、乳头型腺癌三组在空泡征、血管集束征、CT值(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GN的HRCT影像特征可以作为AAH、AIS、MIA与IAC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此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平均CT值和相对CT值可为IAC病理亚型的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长期动态CT随访了解肺磨玻璃结节(GGN)的生长及演变规律,明确影响其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通过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持续GGN且后续随访至少5年的病人120例(共计174个GGN),其中男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9.85±12.45)岁。随访中位时间为1 947 d。根据随访期间结节是否有增长将病人分为增长组(42例,58个GGN)及稳定组(78例,116个GGN)。收集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GGN的CT影像特征,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种GGN的CT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GGN平均直径及CT值)的一致性。结果 2组间一般资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4个GGN中有58个(33.33%)出现增长,随访中位时间为1 303 d,有13个GGN(7.5%)在稳定5年后仍出现增长。2组GGN间初始直径、初始CT值、实性成分、胸膜凹陷征、主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结节形态及结节-肺界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GN初始直径≥7 mm、有主血管穿行或空泡征是影响其增长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251、5.085、2.053,均P<0.05]。2名医师测量GGN平均直径及平均CT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结论 大多数肺GGN呈缓慢惰性生长,当GGN具备增长风险因素时需合理安排定期CT随访的周期,建议视增长情况采取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的144例肺GG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98例,年龄28~80(51.9±11.9)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及IHC检查,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肺肿瘤组织新分类方法,将144例肺GGN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PI)、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3组,比较3组肺GGN患者HRCT影像特征的差异及其与IHC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影像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采用χ2检验分析HRCT影像特征与IHC检查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瘤-肺边界、微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52~82.90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是评估肺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当GGN长径<6 mm时倾向于PI;当6 mm≤GGN长径≤10 mm时倾向于MIA;当GGN长径>10 mm时倾向于IA。IHC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对肺GGN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73、0.76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GN长径>10 mm、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瘤-肺边界与VEGF、p53、Ki-67的高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χ2=13.582~41.351,均P<0.05);微血管穿行征与Ki-67的高表达和VEGF、p53的低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χ2=15.111、15.644、16.121,均P<0.05)。 结论 GGN长径是评估肺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肺GGN的HRCT影像特征与Ki-67、p53和VEGF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将肺GGN的HRCT影像特征和IHC检查指标综合分析可以有效评估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浸润程度,为临床对肺GGN患者的管理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低剂量CT筛查应用的普及,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GGN是指在高分辨率CT(HRCT)中,肺内出现的边缘清晰或模糊,密度不足以遮盖支气管结构或肺血管的结节影[1]。根据结节内有无实性成分可将GGN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GGN并非特异性病变,其可以在肿瘤、炎症、局灶性出血和局灶性间质纤维化中出现[1]。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特征联合双能CT(DECT)定量指标在鉴别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共150枚GGN型肺腺癌病灶的DECT图像。依据术后病理类型将GGN分为浸润性腺癌组(n=71)和原位/微浸润组(n=79)。分析每个GGN病灶的CT征象(结节最大径、边缘特征、结节内支气管形态、结节内血管形态)。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测量结节各项DECT定量指标值,包括实性肿瘤占比(CTR)、碘浓度、标准化碘摄取-校正空气分数(NIU-cAF)、有效原子序数(Zeff-c)和40~100keV增强单能量图像上的CT值和双能曲线斜率λ。比较各变量(CT征象和DECT定量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模型1(边缘特征+结节内血管形态)、模型2(NIU-cAF+CTR分级)和联合预测模型(边缘特征+结节内血管形态+NIU-cAF+CTR分级),并采用ROC曲线和Z检验分析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变量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浸润性腺癌组中毛刺或分叶、支气管迂曲僵硬、血管迂曲僵硬和CTR分级(≥0.50)这4个征象的出现率及GGN的最大径、Zeff-c及在40~100keV增强单能量图像上的CT值均高于原位/微浸润组(P<0.05),浸润性腺癌组GGN的NIU-cAF低于原位/微浸润组(P<0.05)。其中,边缘毛刺或分叶、结节内血管形态、CTR分级及NIU-cAF为术前鉴别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病理亚型的独立预测因子(OR=3.895、3.513、1.709、0.963,P均<0.05),这4个变量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89(95%CI:0.827~0.934),诊断符合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2.0%、77.2%和93.0%。联合预测模型的AUC高于模型1和模型2(P均<0.05)。结论:CT征象联合DECT定量指标对鉴别GGN型肺腺癌病理亚型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