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胸椎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差异,以及胸椎QC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8月~2021年8月同时行胸部CT与腰椎及髋关节DXA检测的绝经后女性192例,获取胸7-9椎体QCT及腰1-4椎体和左髋关节DXA的BMD和T值,结合文献以胸7-9椎体QCT的平均BMD 90mg/cm3和136mg/cm3作为判定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阈值,比较胸椎QCT和双能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估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和胸椎QCT的BMD的影响。结果:192例绝经期女性的平均年龄为64.79岁,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同腰椎DXA对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QCT和DXA完全符合者100例(52.08%),不符合者92例(47.92%),其中80例(41.67%)在DXA被低估;不同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胸椎QCT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优于双能DXA,胸部 CT 检查联合胸椎QCT获得胸椎BMD可指导绝经后女性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分析不同年龄、生理时期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女性300例,年龄25~85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n=82)、中年组(n=132)、老年组(n=86),根据不同生理时期分为3组:绝经前组(n=169)、围绝经期组(n=33)、绝经后组(n=98);测量其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体重指数(BMI)。数据上传至Midways pro 6.1QCT分析系统,测量L1~L2椎体BMD、脐水平腹部脂肪面积(FA)、内脏脂肪面积(VFA),计算腰椎平均骨密度(vBMD)及腹壁脂肪面积(SFA)。分析不同年龄及不同生理时期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体重、臀围、腰围、腰臀比及B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前后女性体重、腰围及腰臀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中年组,不同年龄组的vBMD、FA、V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vBMD与FA、VFA及SFA呈负相关,老年组的vBMD与BMI、VFA呈正相关(P<0.05)。绝经前组的vBMD显著高于绝经后组和围绝经期组,围绝经期组的vBMD显著高于绝经后组。绝经后组和围绝经期组的FA、VFA显著高于绝经前组;绝经前女性vBMD与VFA呈负相关,围绝经期女性vBMD与FA、VFA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vBMD与VFA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组织的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两者关系各异,对于围绝经期而言,脂肪组织与雌激素可能共同参与对机体BMD的调节,因此需定期检测BMD及脂肪含量,对骨质疏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63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并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及高Hcy血症(HHcy)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水平、HHcy发生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男性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血清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SAH患者中,将继发CVS的68例作为CVS组,未发生CVS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VS组血清Hcy水平为(32.6±1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17.8)μmol/L(t=6.272,P<0.05);血清Hcy水平>20 μmol/L者在CVS组中占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χ^2=5.095,P<0.05).随着Hcy水平的升高,CVS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与CV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969,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SAH后CVS相关,Hcy的检测有助于CV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研究对象既往史,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并将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成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采用QCT软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血尿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稍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女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1)。男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椎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87,P<0.01),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1,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750,-0.263,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女性人群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腰椎BMD下降。血尿酸水平与中老年女性腰椎BMD呈负相关,未发现血尿酸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青年、老年健康女性及老年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探讨增龄、绝经及甲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 3 0例女性青年、40例女性老年健康人及 3 0例老年女性甲减患者的骨密度 (BMD) ,血清雌二醇 (E 2 )、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BGP)、酸性磷酸酶 (ACP)、降钙素 (CT)、甲状旁腺激素 (PTH)、钙 (Ca)、磷 (P)等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甲减组的股骨颈、股骨三角、股骨粗隆和腰椎较青年及老年健康组BMD均低 ,差异有显著性 ,老年甲减组血清ALP ,BGP ,CT较老年健康组低 (P <0 .0 5 ) ,血清ALP ,BGP与游离甲状腺素 (FT4)呈显著正相关 ,与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MD减低的原因不仅与增龄、绝经有关 ,原发性甲减时BMD减低还可能是肠钙吸收减少 ,骨形成缓慢 ,骨吸收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探讨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相关性,并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0例TIA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TI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5型:肝风内动证、风痰上扰证、痰浊壅闭证、气虚血滞证、脉络瘀阻证。分别对TI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Hcy进行检测,并做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Hcy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TIA组各中医证型中,痰浊壅闭证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型(P<0.05);脉络瘀阻证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型(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浓度的升高不仅是TIA的重要发病原因,而且也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TI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介素7(interleukin 7,IL-7)、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硬骨素(sclerostin,SOST)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类风湿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非类风湿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人员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的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IL-7, PGLYRP-1, SOST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IL-7和SOST均低于非类风湿组和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PGLYRP-1高于非类风湿组患者和对照组(P<0.05)。IL-7、PGLYRP-1、SOST单向诊断类风湿性组患者与非类风湿组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0%、86%、98%,特异度分别为72%、89%、61%。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46%,特异度为75.61%,准确度为80.89%。此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的表达水平均是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中IL-7、 PGLYRP-1、SOST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甲亢^131I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58例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TT3、TT4、sTSH、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CT)浓度,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无机磷(P)的含量,治疗前后均采用双能X线检测其前臂、腰椎(L2-L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结果①甲亢^131I治疗后6个月(除无效组外)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与无效组的各部位平均BM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甲亢^131I治疗后6个月BGP、CT、CT/PTH比值、ALP和Ca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③治疗前血清TT3,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4113,t=2.9896,P〈0.005);血清Ca与TT3水平及CT/PTH比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3和0.3915,t值分别为2.6836和2.9639,P〈0.01和〈0.005)。结论^131I治疗甲亢患者能使其骨代谢指标在短时间里有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基于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探讨能谱CT在鉴别椎体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同时接受能谱CT、MRI以及DXA检查的患者90名。根据MRI影像表现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分为急性压缩骨折组和慢性压缩骨折组。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分级标准将椎体压缩骨折程度分为3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AP-水、钙-水两种基物质的诊断性能。结果: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间HAP-水、钙-水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压缩骨折程度下,HAP-水、钙-水值在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 曲线分析,当HAP-水值>992.5、钙-水值>1018时,诊断为急性脆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73.17%、95.12%,特异度分别为85.58%、72.12%。HAP-水、钙-水值鉴别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分别为0.913、0.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 HAP-水、钙-水图像在定量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髓水肿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计算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通过髋部脂肪含量评估,提示是否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方法收集绝经后女性78例,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定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骨量正常组和低骨量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测算FF,比较分析两组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BMD与FF值。结果通过DXA测量两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BMD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水-脂分离技术测量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FF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髋部MRI水-脂分离技术与DXA测量在骨量评估方面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水-脂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DXA的辅助,对绝经后OP髋部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成像技术相较于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评估具有独特优势。常规CT可以提供骨骼评估数据,克服了传统定量CT的辐射和费用问题。基于常规CT的机会性筛查,主要包括机会性定量CT和直接使用椎体CT值评估骨密度(BMD),为OP诊断和骨折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可靠策略。就机会性CT筛查OP的方法、衍生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等予以综述,以期提高对这种机会性策略的认识并最终改善OP现有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定量CT(QCT)体模对本地区正常绝经后女性椎体骨矿密度(BMD)的测量,探讨QCT体模对BMD测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采用2000QCT与QCT3000两种体模及相同的扫描参数,对绝经后1-27年(平均15年)的正常受检者116人行T12-L2椎体QCT骨密度测定。(1)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QCT体模测量的椎体BMD值、T值、Z值的统计学差异,并分别计算出95%的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的参考;(2)对两种QCT体模椎体的BMD值、T值、Z值按年龄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两体模各组椎体的BMD值、T值、Z值,并通过SNK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2000QCT体模BMD值、Z值的均值明显高于QCT3000,而T值的均值则0.05)。结论QCT体模及其软件系统对QCT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其他许多因素对QCT测量也存在影响,当使用其结果对骨质疏松症(OP)进行诊断和治疗时,要结合当地该人群及该体模的正常值标准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45例女性RA患者(绝经前26例和绝经后19例)和45例正常女性(绝经前24例和绝经后21例)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BMD,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9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中,11例患者(57.9%)有至少1个检测部位为OP,7例患者(36.8%)表现为至少1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P<0.0001),与正常绝经后女性无差别(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股骨Ward区和2~4BMD低于正常绝经后女性(P<0.05),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正常绝经后女性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绝经:OR=14.144[(2.303-86.877),P=0.004]为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BMD明显降低,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为女性RA患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肌少症、腰椎骨密度(BMD)和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的163例患者(肝硬化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被试者行腹部CT平扫。采用QCT Pro软件测量在每例受试者L3椎体水平骨骼肌面积(SMA-L3)、腰椎BMD、肝脏脂肪分数(Fat%-QCT)。根据Child-Pugh评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三组。L3椎体水平骨骼肌指数(SMI-L3)为SMA-L3/身高2。根据男性患者SMI-L3<50cm2/m2,女性患者SMI-L3<39cm2/m2将肝硬化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结果:肝硬化组SMI-L3及腰椎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Fat%-QCT高于对照组(P<0.001)。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C级患者的Fat%-QCT高于A级和B级(P<0.001)。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组的年龄高于非肌少症组,腰椎BMD低于非肌少症组(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及合并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肝功能的下降,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和肝脏脂肪含量逐渐增高;肝硬化伴肌少症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高德  史昌乾  高峰 《武警医学》2014,(5):484-486,490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液,将54例CAPD患者分组,A组27例使用PD-2标准钙腹透液(Ca2+ 1.75 mmol/L);B组27例使用PD-4低钙透析液(Ca2+ 1.25 mmol/L).两组均持续透析1年以上,观察组间下肢动脉狭窄与血钙、血磷等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54例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患者,1年后下肢动脉狭窄者数量均有升高,A组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间:血色素、胆固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值、血磷值、甲状旁腺素值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磷水平正相关(P<0.05),与血清iPTH水平、Hb水平负相关(P<0.05),与血钙、血脂、肌酐值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患者中不相同,其动脉狭窄程度与钙磷代谢紊乱相关,是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甲亢131Ⅰ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58例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TT3、TT4、sTSH、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CT)浓度,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无机磷(P)的含量,治疗前后均采用双能X线检测其前臂、腰椎(L2~L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结果①甲亢131Ⅰ治疗后6个月(除无效组外)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与无效组的各部位平均BM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甲亢131Ⅰ治疗后6个月BGP、CT、CT/PTH比值、ALP和Ca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③治疗前血清TT3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4113,t=2.9896,P<0.005);血清Ca与TF3水平及CT/PTH比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3和0.3915,t值分别为2.6836和2.9639,P<0.01和<0.005).结论131Ⅰ治疗甲亢患者能使其骨代谢指标在短时间里有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前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水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于我院首次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乳腺MRI检查,记录病灶直径、边缘、形状、平扫T2WI图像上病灶内是否高信号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依据Miller-Payne分级标准对病理学反应进行评估,分为病理反应不佳(NR)组和病理反应良好(R)组。结果: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R组52例(57.78%),NR组38例(42.22%),两组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中Ki-67>14%的比例显著高于NR组(P<0.05)。R组与NR组的肿瘤直径、边缘、形状、T2WI信号、D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TIC类型为Ⅲ型的比例显著高于NR组,ADC值显著低于NR组,f值显著高于NR组(P<0.05)。R组的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R组(t=-11.00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ADC值、血清miR-125b水平和较低的f值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为N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DC值、f值、血清miR-125b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863(95%CI:0.799~0.927,P<0.001)、0.819(95%CI:0.744~0.893,P<0.001)、0.832(95%CI:0.755~0.908,P<0.001)和0.958(95%CI:0.929~0.988,P<0.001)。结论:治疗前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定量评价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55例慢性腰腿痛病人,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8±12.1)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DECT扫描并采集定量CT(QCT)数据。通过修改双能量分析软件中虚拟平扫的配置文件,定量测量对比剂CT值(CM)、常规CT值(rCT)、钙浓度(CaD)及脂肪分数(FF);利用QCT pro定量分析系统测量椎体的骨密度(BMD)。依据金标准BMD< 80 mg/cm3,将纳入的全部椎体(318个)分为骨质疏松组(OP,87个)和非骨质疏松组(NOP,231个)。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DECT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MD与DECT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由该模型计算得到的BMD表示为回归BMD(rBMD),得出决定系数r2和rBMD的方程。以QCT的BMD值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BMD、CM、CaD、FF的诊断效能。 结果 2名医生测量BMD和DECT定量参数的一致性较好(均ICC>0.75)。OP组的CM、rCT、CaD均低于NOP组,而FF高于NOP组(均P<0.05)。CM、rCT、CaD、FF值与BMD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885、0.947、0.877、-0.492,均P<0.05)。将CM、CaD、FF纳入回归模型计算得出:r2=0.915,rBMD=54.82-0.19×CM+20.03×CaD-1.24×FF。当rBMD的阈值为81.94 mg/cm3时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0.04%、91.95%、0.966(0.940~0.983)。 结论 DECT的VNCa技术可作为一种BMD测量的补充方法,从骨矿物质及脂肪含量方面定量评价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存活342例为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T、MRI检查急性脑梗死不同部位和病灶大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两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责任病灶位于前循环215例,占62.9%;后循环127例,占37.1%。梗死病灶最大直径≤2cm者86例,占25.1%;2~5cm者167例,占48.8%;〉5cm者89例,占26.1%。观察组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Hcy高水平是中青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药物治疗可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