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两种鼻咽冲洗方式对减轻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鼻咽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0.9%生理盐水通过一次性鼻咽冲洗器冲洗鼻咽部;对照组40例,用0.9%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瓶冲洗鼻咽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鼻咽粘膜重度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疗晚期并发症如口咽干燥感、分泌性中耳炎、放射性鼻窦炎、鼻腔粘膜粘连等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鼻咽冲洗器进行鼻咽冲洗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的鼻咽粘膜重度反应发生率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144例鼻咽癌常规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放疗前无鼻窦炎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144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鼻窦炎的诊断用MRI法。T1+T2期82例,T3+T4期62例。鼻腔受侵58例,无鼻腔受侵86例。鼻咽灶为面颈联合野6 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68~78 Gy, 6~8周,其中>70 Gy 55例、≤70 Gy 89例。颈部为6 MV X线+高能电子线照射,淋巴结阳性者64~74 Gy, 6~8周;阴性者50~54 Gy, 4~5周。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总的发生率为86.8%(125例),其中T3+T4期的高于T1+T2期的,分别为94%(58例)和82%(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 P<0.05);鼻咽灶剂量>70 Gy的高于≤70 Gy的,分别为95%(52例)和82%(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 P<0.05) ;鼻腔受侵的高于未受侵的,分别为95%(55例)和81%(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 P<0.05)。鼻窦炎发生在放疗后3、6、12、>12个月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3.6%(17例)、31.2%(39例)、48.8%(61例)及6.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8, 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并在1年内达最高峰;鼻腔有无侵犯、鼻咽照射剂量和T分期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广西发病率较高,治疗首选放疗。根治性放疗往往引起放射性反应及损伤,鼻腔鼻窦因邻近鼻咽部危害较重。笔者收治56例放射性鼻—鼻窦炎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防治鼻咽癌同步放疗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组:用自制中药煎剂冲洗,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200mL冲洗。冲洗时,注意选择较柔软的10号鼻导管,于鼻导管的末端涂抹石蜡油滑润鼻腔以便于插入;鼻导管插入长度宜为鼻尖至耳垂的1/3。结果:口咽黏膜反应程度及细菌感染情况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的同时,使用中药液冲洗鼻咽部,其口咽黏膜反应明显减轻,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相关因素对胃癌旁肿瘤沉积(TD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6例胃癌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TDs阳性组(35例)和TDs阴性组(91例)。分析两组患者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对胃癌旁TDs的预测价值。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T分期、静脉期肿瘤强化不均匀、术前CEA、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与胃癌旁TDs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T分期(OR值=5.196)、病理学N分期(OR值=5.259)及脉管侵犯(OR值=3.991)是胃癌旁TD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预测TDs的AUC为0.682、0.721及0.731。结论:综合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相关因素,有助于预测胃癌旁TDs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及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放射治疗后随访期满1年以上的25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声阻抗一导纳测试,并且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为12—94月(中位53月)。低频段和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42%。对影响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458;t=2.978,P=0.0045);而性别、确诊时是否主诉有听力下降和(或)耳鸣、鼻咽部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应用含顺铂的化疗则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9)。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频段,影响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而治疗前的听力水平、放疗剂量与是否联合应用含顺铂的化疗对其发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61例T1-4 N0-1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入单纯放疗组和三氧化二砷放射增敏组,观察两组病人鼻咽肿瘤和颈部肿瘤消退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放射治疗40Gy时三氧化二砷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的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53.13%(17/32)和17.24%(5/29),χ^2=8.495,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颈部肿块消退速度无差别;三氧化二砷增敏组的白细胞降低和恶心呕吐较单纯放疗组发生频率高,但多为Ⅰ~Ⅱ度反应,未见Ⅳ度反应。其他的不良反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加三氧化二砷使鼻咽肿瘤消退较快,无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膀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手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5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re法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膀胱癌预后与肿瘤大小(OR=1.923,P=0.045),病理分级(OR=0.2.252,P=0.001)、肿瘤分期(OR=2.010,P=0.002)、手术方式(OR=2.230,P=0.001)、术后膀胱灌注(OR=0.407,P=0.020)、盆腔淋巴结状态(OR=3.522,P=0.001),浸润程度(OR=2.549,P=0.015)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膀胱灌注、病理分级、肿瘤分期、盆腔淋巴结状态,浸润程度进入Cox回归模型。结论膀胱癌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术后膀胱灌注是保护因素,病理分级低、肿瘤分期高、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对浸润性和伴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以延长生存期,术后膀胱灌注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熊星  漆万银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43-1247
【摘要】目的:探讨MR动脉期强化模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并基于MR及临床病理资料建立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IM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资料回顾性分析,据术后1年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入组92例IMCC患者中复发组30例、无复发组6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以及瘤内坏死与IMCC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OR=4.39,95%CI:1.04~18.62,P=0.045),T分期(OR=5.73,95%CI:1.28~25.77,P=0.023),分化程度(OR=0.021,95%CI:0.05~0.89,P=0.034)、脉管侵犯(OR=4.74,95%CI:1.13~19.87,P=0.034)、瘤内坏死(OR=7.15,95%CI:1.27~40.26,P=0.026)是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建立的列线图(Model-whole)对各危险因素赋分结果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弥漫高强化,0分;环形强化,35分;弥漫低强化,100分)、T分期(T1-2,0分;T3-4,72分)、分化程度(低分化,61分;中高分化,0分)、坏死(不存在,0分;存在,70分);该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911(95%CI:0.876~0.947)。在不纳入动脉期强化模式建立Model-part时该模型的C-index降低为0.878(95%CI:0.839~0.918);此外,决策曲线分析显示Model-whole与Model-part比较体现出更高的净获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MR动脉期强化模式对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存在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根据2008年鼻咽癌T分期,观察鼻咽癌向周围结构侵犯的MRI表现和规律.对鼻咽癌周围不同方向结构的侵犯率均采用Z检验分析.结果 鼻咽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咽颅底筋膜1299例(82.58%)、咽旁间隙1090例(69.29%)、鼻腔304例(19.33%)、口咽49例(3.12%)、颈动脉间隙514例(32.68%)、翼内肌661例(42.02%)、翼外肌210例(13.35%)、颅底骨质943例(59.95%)、颅神经630例(40.05%)、鼻窦242例(15.38%).T分期分布:T1期为242例(15.38%),T2期为288例(18.31%),T3期为410例(26.06%),T4期为633例(40.24%).鼻腔受累的病例中90.46%(275/304)合并T3以上的结构受累;口咽受累均伴有T3以上结构受累;翼内肌受累的病例中69.14%(457/661)伴有T4结构侵犯;鼻窦受累的病例中92.15%(223/242)伴有T4结构侵犯.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1299例)多于向上(943例)侵犯(Z=14.025,P<0.01);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49例)(Z=45.032,P<0.01);向上侵犯多于向下(Z=34.301,P<0.01);向前侵犯(304例)多于向下(Z=14.404,P<0.01).结论 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上;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向上侵犯多于向下;向前侵犯多于向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CT影像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深入认识CT征象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搜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的NPC活检标本69例(其中3年随访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表达情况,详细分析NPC的CT表现为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1)69例中,PCNA阳性率为94.3%(65/69),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PCNA高表达率(>50%)为68.4%(26/38),而茎内软组织正常PCNA高表达率40.7%(11/2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26);(2)当肿瘤累及后鼻孔鼻腔时,其PCNA高表达率较未受累者高(P=0.04);(3)当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时,其放疗后3年无瘤生存率低于茎内软组织正常者(P=0.005)。结论:放疗前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者,PCNA多呈高表达,放疗后更易发生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原发灶的乏氧状况,分析放疗前各临床因素与原发灶乏氧的关系.方法 6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利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g1)对原发灶进行乏氧显像.采用目测定性分析判定乏氧显像阳性病例;再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对阳性病例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鼻咽病灶内放射性浓聚部位(T)与正常鼻咽组织(N)的放射性比值;根据目测分析结果和T/N的均数将原发灶乏氧程度分为阴性、轻度及重度乏氧;分析疗前各临床因素与乏氧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3例(91.3%)患者乏氧显像阳性.患者不同年龄(<45岁和≥45岁)、性别、病理分型(WHO Ⅲ型和Ⅲ型)和疗前Hb水平(<130 g/L和≥130 g/L)的原发灶乏氧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64,-0.881,-0.293,-0.514,P均>0.05);不同原发灶体积(<40 cm3和≥40 am3)之间及不同T分期(T1+T2,T3+T4)之间乏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72和-3.322,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在乏氧显像阳性病例中,原发灶体积与乏氧程度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 大多数初治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原发灶体积较大及T晚期患者的乏氧程度较体积小、T早期患者严重;乏氧程度有随原发灶体积增大而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在NPC再分期与预后中的作用,为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材料与方法:105例NPC均经活检证实。(1)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作基线(baseline)CT扫描;(2)根据UICC分期法,进行放疗前后TNM分期比较,并作再分期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3)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1)统计学显示分期与一再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2)通过K-M生存曲线反映再分期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浓度。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3例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及IL—12浓度,并用22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鼻咽癌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鼻咽癌组IL—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浓度在晚期T分期组(T3/T4)明显高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W〈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在晚期T分期组(T3/T4)N显低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P〈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低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中高浓度的IL-10可能抑制IL-12的产生,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避,损害机体肿瘤免疫,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阳江高本底辐射调查地区居民鼻咽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正确评价高本底辐射致癌危险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固定队列中1987~1995年间鼻咽癌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对照,1∶2配对。研究的因素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史与生活环境等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农药使用,吸烟、饮酒、饮食、医用X射线照射和鼻咽癌家族史等。资料收集采用面访方式。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和P值。结果 有效访问了102例病例和202例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常摄入咸鱼、咸菜、豆豉和腊肉,慢性鼻炎史,家族鼻咽癌史等因素与鼻咽癌有显着性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经常摄入咸鱼,慢性鼻炎史和家族鼻咽癌史是鼻咽癌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控制某些因素后,引入高本底辐射,吃咸鱼和豆豉,吸烟和饮酒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吃咸鱼为鼻咽癌发病唯一危险因素(OR=2.8,95%CI:1.52~5.18);吸烟(OR=1.2,95%CI:0.65~2.22)、饮酒(OR=0.83,95%CI:0.38~1.78)和高本底辐射(OR=0.86,95%CI:0.44~1.68)与鼻咽癌的发病无明显关联。结论 经常吃咸鱼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本底地区居民的鼻咽癌发病与本底辐射关明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T2?mapping监测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方法 纳入34例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前2周)、中(放疗开始后5周)、后(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双侧腮腺T1 WI、T2 WI及T2?mapping.记录各时间点腮腺MR参数、平均照射剂量及患者口干等级.另纳入9例健康志愿者,间隔4周进行2次腮腺T2?mapping扫描,以分析T2? 值的可重复性.结果 放疗前至放疗中、后,腮腺体积[萎缩率分别为(25.34±11.33)%和(25.74±9.93)%]及T2? 值显著缩小[变化率分别为(-5.63±8.86)%和(-4.81±10.67)%)(P均<0.01).放疗前至放疗后,腮腺标准化T1信号强度显著降低[变化率为(-7.43±10.61)%,P=0.007],且其变化率与平均照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01).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和T2? 值与患者口干等级具有相对应的变化趋势.腮腺MR参数具有极好的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43~0.993).结论 常规MRI及T2?mapping能够无创地评估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多种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鼻咽癌(NPC)病人放疗,放疗后射线是否会引起多种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对48例初次放疗的NPC病人在放疗前与放疗后各阶段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追踪研究。结果:与放疗前对比,本组病人放疗后不同的阶段BAEP、SLSEP、PRVEP某些波的伏期与波间潜伏期均值和放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PC病人接受放射治疗后,早期即可引起神经系统传导功能障碍,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反映这种传导功能障碍的存在,而BAEP、SLSEP、PRVEP3种诱发电位协同应用,可及时发现射线对听感觉、体感觉、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相似文献   

18.
鼻咽肿瘤活检组织SF2对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组织SF2 值对肿瘤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 4 6例鼻咽癌患者新鲜的鼻咽部活检病理标本的SF2 ,并用CT和临床体检手段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情况 ,以放疗结束后 3月时CT和临床资料评估即时疗效。结果  4 6例活检肿瘤组织的SF2 与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剂量、转移淋巴结全消退剂量、4 0Gy时鼻咽部肿瘤消退比和 4 0Gy时淋巴结消退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881(P <0 0 1)、0 75 1(P <0 0 1)、- 0 733(P <0 0 1)、- 0 6 0 9(P <0 0 1)。按SF2 的中位数值分组 ,SF2 高组和低组之间的上述观察指标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同时SF2 值低组患者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SF2 高组。结论 鼻咽肿瘤组织的SF2 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肿瘤的放射效应 ,其值越小肿瘤消退越快 ,肿瘤放疗的近期局控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