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氰戊菊酯(Fen)对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提纯SD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用0、25、50和100μmol/L Fen处理Leydig细胞1、12和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睾酮水平。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0.1%DMSO处理)、Fen暴露组(加入100μmol/L Fen处理)、Fen+NAC组(加入100μmol/L Fen和5 mmol/L NAC处理)、Fen+CsA组(加入100μmol/L Fen和2 mmol/L CsA处理),给药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ELISA法检测睾酮水平及谷胱甘肽(GSH)、cAMP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的表达。结果 选择100μmol/L Fen处理24 h进行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en暴露组Leydig细胞睾酮合成水平,GSH...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自分泌环在高糖致人系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系膜细胞(HMC)中醛固酮自分泌环及活性氧(ROS)、癌胚纤连蛋白(FN)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醛固酮自分泌环与ROS、癌胚FN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HM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5mmol/L D-葡萄糖),渗透压对照组(5mmol/L D-葡萄糖+20mmol/L L-葡萄糖),正糖+依普利酮组(5mmol/L D-葡萄糖+10μmol/L依普利酮),高糖组(25mmol/L D-葡萄糖),高糖+依普利酮组(25mmol/L D-葡萄糖+10μmol/L依普利酮)。采用RT-PCR法检测醛固酮合酶(CYP11B2)、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Ⅱ(11βHSD2)、癌胚F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11B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分析细胞培养液中醛固酮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MR)蛋白表达及转位情况,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HMC细胞CYP11B2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ROS和癌胚FN mRNA表达亦上调,培养液中醛固酮浓度升高(P<0.05)。高糖可促进MR蛋白发生核转位,定量分析显示高糖组胞质/胞核荧光强度比值较正糖组降低30%(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依普利酮组ROS及癌胚FN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高糖负荷可通过激活HMC局部醛固酮自分泌环而导致HMC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载脂蛋白A5(ApoA5)在脂联素调控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TG)代谢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脂联素影响TG代谢的机制。方法采用以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加入0.1%DMSO)、MK886组(5.0μmol/L MK886+0.1%DMSO)、脂联素组(25μg/ml脂联素+0.1%DMSO)、脂联素+MK886组(25μg/ml脂联素+5.0μmol/L MK886+0.1%DMSO),24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PPARα、ApoA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T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溶剂组、脂联素+MK886组比较,MK886组HepG2细胞中PPARα、ApoA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TG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脂联素组PPARα、ApoA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TG含量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溶剂组、脂联素+MK886组3组间比较,PPARα、ApoA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T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pG2细胞中TG的代谢与PPARα、ApoA5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是通过促进PPARα及ApoA5的表达从而下调HepG2细胞内TG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在高糖高脂高尿酸小鼠心肌细胞(MCM)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25mmol/L高糖培养基+300μmol/L软脂酸钠干预MCM 18h模拟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组(高糖+高脂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再用1500μmol/L尿酸干预18h模拟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高糖+高脂+高尿酸组).随后,采用UCP2抑制剂Genipin抑制心肌线粒体UCP2表达,进一步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分为溶媒对照组、Genipin组.研究UCP2在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时,再分为Genipin组、Genipin+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情况,DHE染色及ELIS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与高糖+高脂组比较,高糖+高脂+高尿酸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ROS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采用Genipin抑制UCP2的表达水平后,高糖高脂高尿酸干预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及ROS水平升高更加明显(P<0.05).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氧化剂NAC后,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ROS升高被明显逆转(P<0.05).结论 UCP2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缓解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含有0.1%DMSO的RPMI 1640培养基)、50μmol/L曲格列酮组、白藜芦醇3种浓度(3.75,7.5,15μmol/L)与50μmol/L曲格列酮的共处理组。 MTT法检测曲格列酮、白藜芦醇以及白藜芦醇与50μmol/L曲格列酮共同作用对HepaRG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上各组作用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脂质过氧化( lipid peroxidation )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结果曲格列酮能明显导致HepaRG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处理组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均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大幅降低(P<0.05),CAT、GSH-px、SOD的活性均降低(P<0.05)。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共同作用后, ROS和MDA生成量有所下降(P<0.05),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也相应下降(P<0.05),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以上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曲格列酮能引起HepaRG细胞产生明显的氧化应激作用,白藜芦醇能够显著改善由曲格列酮对 HepaRG细胞所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的生长抑制效应及细胞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硒酸(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对GRC-1细胞进行侵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亚硒酸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的影响,使用荧光检测仪检测GRC-1细胞内ROS含量,并使用试剂盒检测GSH、SOD、MDA的含量。结果: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甲基硒酸浓度的增加,GRC-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各染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1内ROS含量在低、中均显著性增加;GSH的含量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SOD的含量在各剂量组均明显减少,MDA的含量逐渐增加在高剂量组明显增加。结论:甲基硒酸能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生长,伴随着ROS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窦前卵泡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机械分离性成熟前大鼠卵巢中的窦前卵泡置于培养液中,并分为实验组(窦前卵泡与第3代MSC共培养)和对照组(仅培养分离的窦前卵泡),每组30个卵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第3、5、7天窦前卵泡生长的形态变化,计算生发泡(GV)出现率,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第3、5、7天培养液中的雌二醇(E2)含量.结果 第3天时点实验组卵母细胞清晰可见,位于卵泡中央,结构较对照组清晰;第5天时点对照组有60%卵泡闭锁;第7天时实验组中53.3%的卵母细胞出现生发泡(GV);对照组有26.7%的卵母细胞出现G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的MSCs与窦前卵泡共培养液中,E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提高体外培养的大鼠窦前卵泡存活率并促进其成熟.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牛细胞核移植提供卵母细胞 ,1 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进行了 86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实验研究 ,核成熟率 (以出现第一极体为成熟标志 )为 6 5.1 2 %( 2 332 /372 1 )。其中 ,基础培养液为TCM1 99+ 0 .1 2mg/ml丙酮酸钠 + 1 0mMHepes+ 8%NCS + 1 0 μg/mlFSH + 1 0 μg/mlLH + 1 μg/mlE2 (培养液 1 )组进行 6 8批次实验 ,核成熟率为 57.97% ( 1 6 80 /2 898)。基础培养液为TCM 1 99+ 0 .1 2mg/ml丙酮酸+ 8%的发情牛血清 (为 4头发情牛的混合血清 ,培养液 2 )组进行 1 8次实验 ,核成熟率为 79.2 2 % ( 6 52 /82 3)。培养液 1组与培养液 2组之间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显著(P <0 .0 5)。培养液 2的组中有 9次添加了 40IU/ml的庆大霉素 ,其核成熟率为72 .1 5% ( 342 /4 74) ;另 9次未添加庆大霉素 ,其核成熟率为 88.83% ( 31 0 /349) ,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此外本研究对以去核卵母细胞激活后分裂率作为卵母细胞质成熟的标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果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果糖组(F组,含25mmol/L果糖培养液)、小檗碱组(B组,25mmol/L果糖+10μmol/L小檗碱)和TUDCA组(T组,25mmol/L果糖+2μmol/L TUDCA培养液).培养24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启始因子2α(eIF2α)的磷酸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F组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同时p-PERK、p-eIF2α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F组比较,B组、T组GRP78、CHOP、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T组与B组GRP78、CHOP、p-PERK、p-eIF2α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F组HK-2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B组和T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T组B组细胞活力指数、细胞凋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持续采用果糖培养HK-2细胞可激活细胞内PERK通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小檗碱能够抑制果糖诱导的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下调GRP78、CHOP表达,从而调控PERK通路缓解细胞周期阻滞现象,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绵羊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时,以M-199为基础液,加入FBS,OCS,以及不同直径(小于8mm或大于10mm)卵泡的卵泡液对体外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的影响。在添加同等浓度促性腺激素(FSH,0.4μg/ml;LH,2iu/ml)时,添加5%FBS或5%OCS的成熟率分别为10.00%和69.30%(P<0.05);体外受精分裂率分别为0和60.84%(P<0.05)。在添加以上浓度促性腺激素和5%OCS的基础上添加3%大卵泡液或小卵泡液时,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53.10%和78.20%(P<0.05);体外受精分裂率分别为50.00%和71.67%(P<0.05)。结果表明,发情牛血清配合大卵泡液可以充分满足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测定血浆硫化氢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高血压与血浆硫化氢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42例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硫化氢的浓度,并且对硫化氢与血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硫化氢水平(37.08±10.3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98±6.23μmol/L),P<0.001。(2)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硫化氢的浓度分别为(47.73±3.87)μmol/L,(37.38±4.60)μmol/L,(26.87±7.56)μmol/L,并且差异显著(P<0.01)。(3)高血压组血浆硫化氢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r=-0.7768,r=-0.7439,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血浆硫化氢水平较低,且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提示内源性硫化氢减少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美红  李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2):1107-1110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30.0mmol/L D-葡萄糖)、高糖+脂联素组(30.0mmol/L D-葡萄糖+2.5μg/ml脂联素),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48、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衔接蛋白p66Shc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增高,细胞培养液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同时诱导细胞HO-1及p66Shc mRNA表达上调,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脂联素组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培养液内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细胞HO-1 mRNA表达进一步增强,而p66Shc mRNA表达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随时间延长,高糖环境可引起HK-2细胞过度凋亡和高水平氧化应激;脂联素可通过延缓细胞凋亡和抑制氧化应激来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活性肽 (ICP)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是两种生物活性因子 ,ICP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将ICP ( 1 0、1 0 0、50 0ng/ml)和EGF ( 2 .5、2 5、50ng/ml)加入成熟液和培养液中 ,对照组中不含生物活性因子。结果表明ICP在浓度为 50 0ng/ml时对卵母细胞成熟有抑制作用 ,对胚胎发育无明显作用 ;EGF( 50ng/ml)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激活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激活的影响,以优化核移植的小鼠卵母细胞激活方案.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腹腔注射7.5~10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h后腹腔注射同样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hCG后14~16h收集卵母细胞,18h后用单个激活剂激活卵母细胞.单个激活剂包括钙离子载体(A23187,5μmol/L,5min)、乙醇(Eth,7%,7min)、氯化锶(SrCl2,10mmol/L,20min).结果 单个激活剂激活小鼠卵母细胞时,卵裂率同其他组(48%~70%)相比,SrCl2组最高(72%).囊胚发育率(9%~20%)均高于对照组(1%,P<0.05),且SrCl2组囊胚率(20%)高于A23187组(9%)和乙醇组(12%,P<0.05).单个激活剂同蛋白激酶抑制剂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联合使用能使卵母细胞获得完全的激活.乙醇 6-DMAP组(95%和35%)和SrCl2 6-DMAP组(92%和31%)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9%~53%和3%~17%,P<0.05),两组间没有差异.A23187 6-DMAP组的囊胚率(17%)与对照组(3%)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还比较了6-DMAP在不同浓度(0.2mmol/L和2.5mmol/L)以及不同激活时间(1.5h和3.5h)与单个激活剂(乙醇或SrCl2)组合对小鼠卵母细胞激活的影响.在高浓度(2.5mmol/L)短时间(1.5h)的6-DMAP组合组囊胚率(34%~36%对3~23%,P<0.05)和卵裂率较高.结论 乙醇和SrCl2与6-DMAP组合,均能较好地激活小鼠卵母细胞,组合中乙醇组合优于SrCl2.此外,6-DMAP的浓度和激活时间也是影响激活效率的重要因素.单个化学激活剂不能完全激活小鼠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其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同期出生的新生儿分为正常组和窒息组,并分别分为正常体重及低体重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叶酸浓度。结果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0.50±2.19)μmol/L,低体重儿为(15.82±2.51)μmol/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7.73±0.61)μmol/L,低体重儿为(7.45±0.43)μmol/L。在窒息组内低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01),且窒息低体重组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不论其出生体重如何(P<0.001)。血清叶酸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水平为(2.74±0.16)μg/L,低体重儿为(2.29±0.25)μg/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为(3.33±0.23)μg/L,低体重儿为(3.02±0.29)μg/L。窒息组患儿无论正常体重儿还是低体重儿其血清叶酸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缺氧窒息合并低出生体重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对氧化型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铜离子诱发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基础上,建立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溶剂(DMSO)对照组,oxLDL氧化损伤组,oxLDL加槲皮素阳性对照组,oxLDL加白藜芦醇低剂量(0.5μmol/L)、中剂量(5μmol/L)、高剂量(50μmol/L)组,其中后4组将200μg/ml的oxLDL作用于以槲皮素及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预培养24h的内皮细胞,然后继续培养18h。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oxLDL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凋亡率可达41.4%±2.3%,而加入白藜芦醇预培养可明显减轻oxLDL对抗氧化酶SOD、GSH-Px的影响,降低MDA含量,并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数量,ox-LDL加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内皮细胞凋亡率降至13.0%±1.5%,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保护和修复ox-LDL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其心肌变时效应以及是否存在细胞毒性。方法 ①取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1μmol/L、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和300μmol/L氯胺酮组(n=15孔),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分别计数氯胺酮作用前及作用30min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②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300μmol/L氯胺酮组(n=16孔),用四唑盐比色法在酶标仪上测定氯胺酮作用1h后各组细胞的光密度值。结果 ①1μmol/L、10μmol/L、60μmol/L和100μmol/L氯胺酮组,给药前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300μmol/L氯胺酮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由给药前的(104.5±4.2)/min减慢至(98.2±4.0)/min(P<0.01);②10μmol/L、60μmol/氯胺酮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0μmol/L、300μmol/L氨胺酮组光密度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9.9%(P<0.05)和16.1%(P<0.01)。结论 ①≤100μmol/L的氯胺酮不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300μmol/L的氯胺酮对心肌细胞起负性变时效应;②高浓度、超临床浓度的氯胺酮降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可能有一定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糖与持续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活性氧(ROS)和蛋白激酶Cβ2(PKCβ2)在其中的作用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UVECs分为7组:①正常糖(NG,5mmol/L D-葡萄糖)组,②正常糖空载体转染组(NN,NG+Ad5-null)组,③持续性高糖(SHG,15mmol/L D-葡萄糖)组,④波动性高糖(I HG,5mmol/L D-葡萄糖与25mmol/L D-葡萄糖每24h更换一次)组,⑤波动性高糖+PKCβ2转染(I HGB,I HG+Ad5-PKCβ2)组,⑥波动性高糖+二甲双胍(I HGM,I HG+20μmol/L二甲双胍)组,⑦波动性高糖+选择性的PKCβ2抑制剂CGP53353(I HGI,I HG+10μmol/L CGP53353)组或波动高糖+α-硫辛酸(ALA)(I HGA,I HG+62.5μmol/L ALA)组。RT-PCR法检测细胞VEGF、VCAM-1 mRNA表达水平,荧光酶标仪测定细胞ROS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PKCβ2蛋白表达和转位情况。结果与NG组比较,NN组的空载体转染对细胞无明显生物学意义(P>0.05)。SHG组和I HG组VEGF、VCAM-1mRNA表达及ROS水平增加,分别为NG组的2.16倍、2.30倍、1.75倍和2.57倍、3.32倍、3.20倍,且I HG组增加更明显(P<0.05)。SHG组和I HG组PKCβ2核转位激活,定量分析显示胞质/胞核荧光强度比值较NG组分别下降了21%和26%,且I HG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I HGB组PKCβ2核转位较I HG组更显著,胞质/胞核荧光强度比值为I HG组的75%,同时I HGB组VEGF、VCAM-1 mRNA表达以及ROS水平亦显著增高,分别为I HG组的1.38倍、1.45倍和1.25倍(P<0.05)。I HGM组VEGF、VCAM-1mRNA表达及ROS水平均较I HG组明显降低,为I HG组的44%、53%和39%;I HGM组PKCβ2核转位亦较I HG组减少,胞质/胞核荧光强度比值为I HG组的1.20倍(P<0.05)。结论波动高糖较持续高糖更易损伤HUVECs,该作用与ROS-PKCβ2活化密切相关;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PKCβ2激活,减轻波动性高糖诱导的HUVECs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2μmol/L)、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2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①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②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辛伐他汀可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主要探讨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其受精后胚胎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2小时后:80%以上的卵母细胞发育至中期Ⅱ(MⅡ)阶段。当培养液中添加促卵泡素(FSH,10国际单位/毫升)和雌二醇(E_2 1微克/毫升)时,其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不仅受精率提高(83%),而且受精后卵裂率显著提高(67%,P<0.01)。 输卵管细胞单层和细胞上清液不仅能有效地克服牛胚胎的8-细胞阻断,而且对胚胎的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在培养效果上差异不显著。2—8-细胞阶段胚胎,在输卵管细胞单层、输卵管细胞上清液和对照组(TCM199+10%小牛血清)中培养5天后,分别有77%、74%和27%的早期胚胎发育到桑椹或囊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