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差。放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治疗抵抗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c-Met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200例食管癌放疗前CT检查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CT检查对放射治疗的指导作用。以20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作了CT检查,对病变部位、长度、纵膈软组织影最大宽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受侵部位逐一记录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病变越长,软组织影最大宽度增大;淋巴结转移占35.5%(71/200),外侵占87%(174/200)。结论食管癌放疗前应常规作CT检查以明确放疗范围:病变长度、宽度、转移淋巴结、外侵部位,且CT片可直接输入“T.P.S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放疗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  张欣  张宝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2):917-917,920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共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15 0例 ,男 94例 ,女 5 6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年龄 5 7岁。其中 13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 ,2例出现Ⅱ度 ,14 3例不同程度出现放射性食管炎 ,17例放射性肺炎。放疗后几种并发症及其护理如下。1 放射性皮炎  由于放射线辐射表皮组织细胞所致 ,放射后皮肤反应有三个阶段 ,干性反应、湿性反应和溃疡坏死形成。分为三度 :Ⅰ度有红斑 ,有灼伤和刺痒感 ,继续照射 ,皮肤由鲜红变为暗红 ,后脱屑为干性反应。Ⅱ度有高度充血水肿 ,水疱形成 ,有渗出液糜烂 ,为湿性反应。Ⅲ度有溃疡形成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声带麻痹的食管癌最佳的治疗手段和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3年~1992年本院放疗科初治并经病理证实伴声带麻痹的53例食管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治疗方式:单纯根治放疗21例;单纯姑息放疗9例;根治放疗 化疗10例;姑息放疗 化疗13例。结果 53例伴有声带麻痹的食管癌患疗前声嘶时间越短其声嘶改善机会越多,声嘶改善效果越明显。中位生存期11月.1年生存率43.4%、3年生存率11.3%、5年生存率3.8%.6例存活3年以上患均经CT确定靶区.模拟定位机定位。结论 根据CT等现有诊断手段,可以精确确定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模拟定位机能更精确地定位病变器官.避开正常组织从而使病变组织受到较高的根治剂量(55~70Gy).有望得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肿瘤组织的病理缓解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对8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于放疗第4周行胃镜下活检评估病理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第4周以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分析病理缓解程度和VEGF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组(CR组)和未完全缓解组(非CR组)患者分别为67例和22例。CR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6%、46.3%和35.2%,中位OS为30.0个月(95%CI 14.3~45.6个月);非CR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50%、0%和0%,中位OS为11.4个月(95%CI 4.2~18.6个月),CR组OS显著好于非CR组(P<0.001)。CR组1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9.7%、40.9%和34.3%,中位PFS为21.7个月(95%CI 13.1~30.3个月);非CR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36.4%、0%和0%,中位PFS为7.4个月(95%CI 2.1~12.4个月)。CR组PFS明显好于非CR组(P<0.001)。血清VEGF增高组、稳定组和降低组患者分别为16例、43例和30例。增高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50%、18.8%和12.5%,中位OS为9.2个月(95%CI 2.2~17.9个月);稳定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7.4%、30.2%和19.9%,中位OS为19.9个月(95%CI 14.9~24.9个月);降低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86.7%、50%和42.9%,中位OS为28.7个月(95%CI 5.4~51.2个月),血清VEGF降低组OS显著好于增高组(P<0.05)。增高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43.8%、12.5%和0%,中位PFS为8.0个月(95%CI 2.5~15.9个月);稳定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57.1%、26.2%和20.8%,中位PFS为15.5个月(95%CI 10.7~20.4个月);降低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76.7%、46.7%和39.7%,中位PFS为20.1个月(95%CI 2.4~40.1个月);血清VEGF降低组PFS显著好于增高组(P=0.013)。结论放疗中肿瘤组织病理缓解状况和血清VEGF变化趋势与食管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对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的术前或术后行放疗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间收录的接受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55例T3N0期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新辅助放疗的有486例(新辅助放疗组),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有69例(辅助放疗组)。分析并比较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03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及放疗顺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Wald=10.099、10.562、4.331,P<0.05),其中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及总体死亡风险分别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649(95%CI 1.173~2.316,P=0.004)倍、1.402(95%CI 1.020~1.928,P=0.037)倍。1:1倾向性匹配后分析提示,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293,P<0.05)。结论 与术后辅助放疗相比,新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N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复发模式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初诊拟行根治性放疗颈段食管癌(CEC)患者的复发模式和生存结果。方法 检索2008年8月至2017年5月初诊拟行根治性放疗的CEC患者,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复发模式,并行生存分析。结果 97例CEC患者符合条件,均为鳞癌。中位年龄59岁(18~78岁)。病变局限颈段34例,超出颈段63例。气管、甲状腺和主动脉受侵患者分别为69、7、6例。Ⅱ、Ⅲ和Ⅳ期(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11、80、6例。中位大体肿瘤完成放疗剂量66 Gy,46例≥66 Gy,51例<66 Gy。中位随访时间14.9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6.03和23.30个月。1、2、3年PFS分别为56.86%、30.35%和26.34%。1、2、3年OS分别为72.54%、47.94%和40.81%。61例随访中发现治疗失败,其中40、27和18例分别发生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受侵患者与无甲状腺受侵患者比较,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13.461,P<0.05);气管受侵患者与无气管受侵患者比较,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受侵患者、甲状腺受侵患者与无主动脉受侵患者、无甲状腺受侵患者比较,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4.548、13.421、10.581,P<0.05);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与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比较,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6,P<0.05)。结论 根治性放疗颈段食管癌治疗失败以局部区域复发为主,甲状腺、气管和/或主动脉受侵是预后不良因素,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可能利于提高OS,但需前瞻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159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59例接受IMRT的颈及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其急性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率99.4%,随访时间满1、3、5年者分别为159、150、57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5.6%。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3%、56.6%、52.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7.0%、34.8%,中位生存期31个月。其中颈段食管癌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5.4%、62.5%、53.7%和83.3%、55.4%、33.3%,胸上段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8.6%、55.2%、52.2%和81.3%、44.6%、35.7%,颈段与胸上段食管癌的局部控制和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靶区体积(GTV)和近期疗效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19.407、35.489,P<0.05)。全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7%,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4.7%、8.8%、3.3%。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1.1%。结论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的长期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GTV及近期疗效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仍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胸段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照射技术及肺剂量体积参数等因素对放疗后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为食管癌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24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后RP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特征、照射技术及肺剂量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验证≥1级、≥2级、≥3级RP的诊断效能。结果 全组患者中≥1级RP 118例(47.8%),≥2级RP 54例(21.9%),≥3级RP 17例(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V5~V40、平均肺剂量(MLD)均与≥1级RP(Z=-5.802~-4.306,P<0.05)和≥2级、≥3级RP(F=0.057~11.616、0.087~3.392,P<0.05)发生有关,GTV体积、PTV体积、GTV/肺体积(%)、PTV/肺体积(%)均与≥1级RP(Z=-3.377~-2.041,P<0.05)和≥2级RP(F=3.600~9.801,P<0.05)发生有关;吸烟指数>400与≥3级RP明显相关(χ2=13.295,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1级RP者明显相关(χ2=9.146,P<0.05),而不同的照射技术、化疗因素、放疗剂量以及食管癌分期、位置均与RP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V5V40为≥1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AUC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74%和4.13%;MLD为≥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临界值为11.91 Gy;双肺V5为≥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临界值为57.60%。吸烟指数>400为≥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964,P<0.05),COPD为≥1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6.110,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放疗后RP的发生率较低,双肺V5V40、MLD等剂量学参数及吸烟程度和COPD等临床特征与相应等级的RP的发生密切相关,实施食管癌放疗时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采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临床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0例作为研究的分析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实施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变化与治疗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KPS评分提升幅度较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经统计,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均为P<0.05.结论 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贞芪扶正颗粒,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内放疗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放疗支架(即125Ⅰ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捆绑125Ⅰ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到病变部位。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食管穿孔、大出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复查示14例病变体积较前不同程度缩小,1例病变增大且组织长入支架上口,发生再狭窄。结论食管内放疗支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HT和VMAT双弧照射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体积(GTV)给予66 Gy/30次,计划靶区体积(PTV)给予50 Gy/30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的D1%D5%D95%D99%、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组GTV和PTV的D99%高于VMAT组(t=4.476、3.756,P<0.05);GTV与PTV的D1%D5%D95%、HI和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全肺V10V15V2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均显著低于VMAT组(t=-3.369、-4.824、-4.869、-3.657,P<0.05);全肺V5V30和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治疗时间和MU数均远大于VMAT组(t=13.970、7.982,P<0.05)。结论 HT与VMAT技术均能满足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剂量要求。HT技术能显著减小双肺受量,而VMAT技术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7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水平,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和患者放疗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P<0.01);放疗后较放疗前V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2,P<0.01)。T3、T4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0,P<0.01)。N1、N2组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1)。可评价疗效的62例患者中,有21例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放疗前升高,有41例较放疗前降低,升高组的放疗有效率为61.90%,降低组的放疗有效率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50例CR+PR患者放疗后及放疗中的血清VEGF水平均比放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8,P<0.01)。结论 监测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判断患者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对临床预测放射治疗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放疗(TD)、断层螺旋放疗(H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临床分期为cT2~4N0~1M0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TD、HT和VMAT 3种计划。比较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和TD计划的D2Dmean均明显低于VMAT计划;TD计划的D98和HT相似,但均高于VMAT计划。对于HI,HT < TD < VMAT,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3,P < 0.05)。3组计划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的V15,HT明显高于VMAT和TD (t=3.547、-2.626,P < 0.05)。TD计划的V20与HT计划的相似,但高于VMAT计划(t=2.824、3.052, P < 0.05)。3组计划中的脊髓Dmax无明显差异。HT和TD的执行时间、MU均高于VM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7、15.693、10.018、7.80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和TD计划可明显改善胸上段食管癌靶区的剂量分布,可获得更好的适形度。但VMAT比HT或TD明显降低双肺V20、MU及治疗时间。TD与HT相比,HT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但TD降低了双肺的V15,且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下调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81例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分为用药组(沙利度胺)32例和未用药组49例,通过随访观察分析其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根据32例使用沙利度胺处理后的血清VEGF水平变化,又分降低组20例和升高组12例,分析其OS和PFS。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7.0个月、59.4%、31.5%和18.7个月、56.4%、28.6%;两组的OS和PFS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GF水平降低组和升高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9.7个月、65.0%、42.1%和10.7个月、43.3%、8.3%;两组OS和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5、4.15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病变部位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用药后VEGF水平降低患者,沙利度胺联合放疗能够增加食管癌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贫血与鼻咽癌放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液携氧能力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 16 1例鼻咽癌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Hb、RBC、MCH、HCT、MCV、MCHC、RDW 7项指标变化 ,随访 5年以上 ,根据贫血情况进行分组 ,并讨论分析贫血与放疗效果、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和机理。结果 全程无贫血病人与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贫血的病人在生存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放疗前已有贫血 ,放疗中出现贫血或加重 ,都是直接影响放疗敏感性的重要因素。贫血程度越重 ,放疗效果越差。结论 贫血 低血红蛋白血症引起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造成肿瘤细胞乏氧 ,从而使肿瘤细胞对射线抗拒 ,最终导致放疗效果明显降低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20.
马蔺子素在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马蔺子素对食管癌放疗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1996 年1 月至1997 年8 月,将60 例胸中段髓质型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的同时口服马蔺子素胶囊2 次/ 日,110mg/ 次,直到放疗结束。放疗用60Co 或6MV或15MVX 射线为放射源,5 次/周,DT2 Gy/ 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40 Gy 后,再两野成角照射DT20 ~30Gy,中位剂量为DT66-1 Gy。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分别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8-6 Gy。结果 放疗结束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 为53-33% ,对照组CR 为26-67% ,P< 0-05 ;放疗后3 个月CR分别为73-33 % 和46-67% ,依据40 Gy及60 Gy时病变消退情况计算的增敏比分别为1-68 和1-27。试验组出现的临床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率为56-6% ,高于对照组的30 % ,但病人均可耐受。结论 马蔺子素对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