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弹簧圈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7例患者,55个结节在胸腔镜手术前进行CT引导下弹簧圈置入定位。统计定位时间、定位深度、并发症及楔形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并随访术后病理等情况。结果 55个结节平均直径为(10. 4±5. 7) mm,病灶距离胸膜平均垂直距离(7. 5±5. 7)mm。55个结节中,49个术中可看到定位弹簧圈,5个可触及定位弹簧圈,1例发生脱落。电视胸腔镜手术全部行楔形切除术。CT定位时间平均(25. 3±10. 3) min,楔形切除手术时间(25. 5±18. 5)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 4±2. 3)天。55个结节术后随访病理,18例实性结节中,良性结节14个,恶性结节4个; 37例磨玻璃结节中,良性结节9个,28个结节为恶性。结论 CT引导下弹簧圈置入可为胸腔镜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提供良好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定位置入微弹簧圈在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细针穿刺,采用"两步释放法":将一小部分微弹簧圈释放在病变附近5mm范围内,一部分弹簧圈留在脏层胸膜表面,根据肺小结节及弹簧圈位置来确定切除结节周围肺组织范围,在胸腔镜下行肺局部楔形切除,将离体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组织学观察,根据病变的良恶性指导临床继续扩大手术或结束治疗。结果 12例肺小结节行CT扫描均能清晰显示病灶,置入弹簧圈,成功术前定位,并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4例(33.3%),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16.7%),错构瘤1例(8.3%),炎性病变5例(41.7%)。结论 CT引导下定位置入微弹簧圈在肺内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帮助胸外科医师与病理医师快速、准确找到病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肺内磨玻璃结节(GGN)对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临床价值,并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患者387枚GGN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并VATS切除临床及影像资料,统计定位操作时间、定位成功率、并发症、并发症种类、术后病理结果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并发症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87枚GGN定位平均时间(20.3±3.6)min;定位成功率100%;103例出现穿刺并发症包括23例微量气胸、76例局部肺内出血、4例出现Hookwire脱钩,无胸腔积血、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6.6%;并发症发生与GGN位置、GGN距胸膜距离、穿刺时间、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密切相关(P<0.05);VATS下GGN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21.4±4.2)min,出血量(20.6±3.3)mL,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病变包括浸润性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216例,浸润前病变163例包括原位腺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良性病变8例。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后VATS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准确性较高治疗GGN技术手段,其并发症发生与GGN位置、GGN距胸膜距离、穿刺时间、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拟诊肺癌患者肺部额外小结节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拟诊肺癌患者的肺部额外小结节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术前定位.微弹簧圈前端位于靶病灶旁,尾部留置于胸膜表面.之后24 h内行VATS切除,进行肺部主要病灶与额外靶病灶的手术及病理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切除.结果 VATS成功切除术前定位的11个肺小结节病灶(直径4~15 mm),9个病灶的定位用微弹簧圈留尾于肺脏层胸膜表面.定位操作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另外切除包含11个肺部主要病灶的16个肺内病灶,获得肺内病灶全面的手术及病理评估结果.结论 微弹簧圈术前定位方法为VATS完成切除并评估拟诊肺癌患者肺内多发病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专用定位弹簧圈与传统微弹簧圈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的48例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行新型专用弹簧圈术前定位,25例患者行传统微弹簧圈术前定位。记录分析患者穿刺次数、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及CT扫描次数,统计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定位方式统计学差异性。 结果 新型专用定位弹簧圈定位成功23例,成功率100%,传统微弹簧圈胸腔镜术前定位成功24例,成功率96.0%。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新型定位弹簧圈与传统弹簧圈定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定位弹簧圈与传统弹簧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CT扫描次数及定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定位弹簧圈与传统弹簧圈定位穿刺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专用定位弹簧圈定位相比传统微弹簧圈定位穿刺损伤更小、操作简单快捷、定位可靠不易脱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CT引导下利用留尾微弹簧圈方法在胸腔镜手术切除(VATS)术前定位肺部小结节病灶的介入规范化操作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81位肺小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术前定位情况。根据肺小结节的所处部位,采用合适穿刺路径的体位。肺部穿刺定位采用病灶旁微弹簧圈置入方法,并将其尾部留于脏层胸膜以外,利用置入操作后CT图像测量定位微弹簧圈的深度,以及脏层胸膜外微弹簧圈留尾长度,并与VATS术中所见对比,记录定位相关并发症,评价定位情况。结果 81例88个肺小结节病灶完成了CT引导下微弹簧圈术前定位。根据患者病灶位置选择穿刺路径及体位。定位后CT检查,胸膜距离微弹簧圈肺内前端的深度以及胸膜外留尾长度分别为(18.4±6.6)mm(2~36mm),(8.1±6.3)mm(-13~26mm)。VATS术中见79例(89.89,79/88)病灶的定位微弹簧圈前端在肺内固定,尾段于脏层胸膜以外。VATS成功切除术前定位的88例肺小结节病灶,定位操作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根据肺部小结节所在部位,规范化的微弹簧圈置入方法是术前定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与亚甲蓝联合定位对胸腔镜下肺内多发结节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7例患者的147个肺小结节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与亚甲蓝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67例患者中男14例、女5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8.3±9.6)岁。结节直径为2.9~22.2mm,平均直径(9.1±4.4)mm;结节距胸膜平均距离为(8.4±8.6)mm。结果 147个肺结节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为(21.3±8.4)min。定位后并发症为少量气胸24例(35.8%),少量肺出血4例(6.0%)。术中1例(1.5%)Hookwire脱落。胸腔镜下结节切除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显示147个病灶中,腺癌79个、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33个、鳞癌1个和良性病变34个。结论术前CT引导下联合Hookwire与亚甲蓝对肺多发结节定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与微弹簧圈在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肺结节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采用微弹簧圈定位;将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经肺结节VATS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术前采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相关结果和手术资料等方面的数据。 结果观察组定位术成功率100%(60/60),对照组定位术成功率98.3%(5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定位时间(9.4 ± 3.8)min较对照组(16.5 ±6.3)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11.7%)与对照组的(10.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胸腔镜手术切除成功率均是100%(60/60),观察组手术时间(87.3 ± 60.7)min少于对照组(92.9 ± 36.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孤立性肺结节VATS前CT引导下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与微弹簧圈定位均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较微弹簧圈定位操作更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例肺磨玻璃结节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操作平均耗时19.1 min.1例(3.4%)患者出现钩针脱落,6例(20.7%)患者出现无症状气胸,6例(20.7%)患者出现肺内出血,29例患者定位术后均成功切除病灶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MPR技术有助于多角度、多平面规划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定位的穿刺路径,提高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毗邻纵隔、血管、叶间裂和骨性结构的特殊部位结节的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