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多参数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病理证实的100个乳腺病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乳腺疾病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密度投影、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峰值强化率在良恶性诊断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峰值强化率的诊断界值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强化方式、TIC类型、MIP血供情况、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及峰值强化率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及峰值强化率诊断阈值分别定为180s、100%、169%,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0.661、0.763。三个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05%,74.14%,78.05%,特异度分别为62.50%,56.10%,85.71%。结论 MRI动态增强各参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IP灵敏度最高,峰值强化率的特异度最高。而早期增强率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或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早期增强形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6例5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MRI资料,46例术前均行MRI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在早期增强率、峰值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血管纠集等诊断指标的基础上,评价病灶早期增强形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37个恶性病灶中31个病灶强化时由边缘向中央强化(83.8%,31/37),15个良性病灶中14个病灶由中央向边缘强化(93.3%,14/15).乳腺癌最特异性征象为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环形强化,中后期造影剂由边缘向中央充填,即充填型环形强化,其诊断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3.3%,准确率为96.2%.结论 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早期强化形态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青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青年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乳腺疾病的MRI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恶性病变42个,良性病变27个。比较青年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各种征象,包括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计算病变的早期强化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青年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清晰,强化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恶性病变多呈不规则形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或呈星芒状,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部分呈典型环形强化或填充型环形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早期强化率在青年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能满意地显示青年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诊断青年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腺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23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7例,良性病灶6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等及时间-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腺环形强化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动态增强MRI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进行乳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79例共85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个恶性病灶中,MRI检出84个,检出率为98.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2个为廓清型,占84.70%;形态不规则79个,占92.94%,82.35%有毛刺和分叶,87.05%不均匀环形强化,71.76%有多支肿瘤血管.结论 MRI三维动态增强及减影技术能够清楚的显示乳腺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反映了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 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乳腺肿块动态增强及高分辨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和高分辨MRI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其相关性。方法:31例女性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44.6岁。所有病例均行动态增强和高分辨MRI扫描,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2.5ml/s。评价病灶增强图像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31例患者MRI共发现51个病灶。其中恶性12例20个病灶,良性19例31个病灶。以形态不规则、毛刺征、环形强化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敏感性分别为60%、70%、80%,特异性83.9%、100%、93.5%,准确率74.5%、88.2%、88.2%。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瘤样增生特征性表现有分叶状、压脂T2WI及增强后低信号分隔,敏感性分别为68%、60%、72%,特异性分别为92.3%、92%、96.2%,准确率80.4%、76.5%、84.3%。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百分比曲线类型分布在良恶性病灶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Ⅱ型、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标准,敏感性90%,特异性86.6%,诊断准确率88%。结论: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纤维腺瘤特征性表现有分叶状、T2WI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动态增强扫描中乳腺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百分比曲线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较大意义,但是部分良、恶性病灶的曲线有重叠表现。  相似文献   

9.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信号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B信号强度在鉴别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7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患者,观察和测量其MR信号强度,比较良恶件病变的MR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早期信号增强率、峰值信号增强率.结果:单以信号强度来说,平扫对于良恶性病变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良性病变以Ⅰ型曲线为主,占78.9%,而以乳腺痛为代表的恶性病变则以Ⅲ型曲线为主,占79.4%.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4.11%,特异性为79.41%,假阳性率为0.08%;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信号强度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本研究结果没有突破,对于定性困难的病灶,还需结合病灶形态学和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分析,以提高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尚柳彤  柴晓玮  贾文霄 《武警医学》2008,19(10):873-877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乳腺疾病患者(33个良性病灶,24个恶性病灶)分别进行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病灶强化的形态特征,测量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类型、峰值时间和早期增强率。结果多数病灶在磁共振平扫时未被检出,结合增强后的形态特征对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9.7%,准确性为71.9%。良、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1.7%、87.5%和75.0%,特异性分别为87.9%、87.9%和84.8%,准确性分别为89.5%、87.7%和80.7%。联合上述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87.9%,准确性为91.2%。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增强的形态特征,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进行乳腺MR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56例6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病灶在MR动态增强形态、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化峰值时间、血管分布形态、腋窝淋巴结五个指标上表现不同。结论: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磁共振成像:组织学与病灶定性、定量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定性、定量MR特征鉴别良、恶性乳腺病灶。方法 对 46例患者的病灶定性、定量MR特征及BI -RADS分类积分与组织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定性特征中的形状、边缘类型、T2 WI相对信号强度、早期周边环形强化、晚期不均匀强化、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恶性具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 (Ρ <0 .0 5 ) ;定量特征中的强化峰值时间、增强曲线最大斜率和流出率与恶性具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 (Ρ <0 .0 0 1) ;BI -RADS分类积分系统与恶性具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 (Ρ <0 .0 0 1)。结论 定性、定量特征相结合能够提高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1.5T场强下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方法:对照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24例患者的前列腺动态增强图像中测量130个ROI,其中癌肿组50个,良性组80个,建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标注曲线的类型,在曲线上测得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初始值、峰值,计算时间差、差值、强化速率和强化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肿组50个ROI中,渐升型6个(12%),平台型5个(10%),速升缓降型39个(78%);良性组80个ROI中,渐升型20个(25%),平台型40个(50%),速升缓降型20个(25%)。癌肿组和良性组强化类型、开始时间、达峰时间、时间差、强化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值、差值、峰值、强化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强化速率指标优于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和时间差,其最佳工作点为72.085,特异度为0.76,敏感度为0.62,曲线下面积为0.73±0.046。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组织的有效手段,并以强化速率指标最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P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PSA在PC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健康志愿者、经病理证实的13例前列腺癌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MR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值,并绘制正常周围带(PZ)、PC与BPH三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PZ轻度强化,并缓慢上升至晚期达峰值;36例BPH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13例PC9例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例T2WI像上弥漫性病灶呈现中晚期强化。PC尤其是晚期患者的PSA值明显高于增生。结论:PZ、PC及BPH的动态强化方式明显不同,结合PSA可对P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assess the relevance of the signal intensity time course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nhancing lesions in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of the breas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hundred sixty-six breast lesions were examined with a two-dimensional dynamic MR imaging series and subtraction postprocessing.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 of the lesions were obtain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hapes as type I, which was steady enhancement; type II, plateau of signal intensity; or type III, washout of signal intensity. Enhancement rates and curve typ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101 malignant and 165 benign les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curve types for breast cancers was type I, 8.9%; type II, 33.6%; and type III, 57.4%. The distribution of curve types for benign lesions was type I, 83.0%; type II, 11.5%; and type III, 5.5%. The distributions prov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hi 2 = 139.6; P < .001). The diagnostic indices for signal intensity time course were sensitivity, 91%; specificity, 83%;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86%. The diagnostic indices for the enhancement rate were sensitivity, 91%; specificity, 37%;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58%. CONCLUSION: The shape of the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enhancing lesions in dynamic breast MR imaging. A type III time course is a strong indicator of malignancy and is independent of other criter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乳腺病变的60例患者行MR检查,将病灶形态学、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ADC的差值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增强率、TIC、ADC值、ADC差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808、0.882、0.959,早期增强率、ADC值、ADC差值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63%、1.30×10-3mm2/s、0.47×10-3 mm2/s.形态学、早期增强率、Ⅲ型曲线、Ⅱ型及Ⅲ型曲线、ADC值、ADC差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3.1%、59.4%、43.8%、90.6%、93.8%、96.9%,特异性分别为85.7%、82.1%、89.3%、57.1%、75.0%、8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0%、79.2%、82.4%、70.7%、81.1%、86.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63.9%、58.1%、84.2%、91.3%、95.8%,准确率分别为68.3%、70.0%、65.0%、75.0%、85.0%、90.0%.结论 DCE MRI与DWl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中ADC差值诊断效能最高,需多种方法综合诊断互补不足,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乳腺MRI动态增强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铁桥  丁宝芝  桑春玉  张超   《放射学实践》2009,24(2):170-17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8例乳腺良性病变、16例恶性肿瘤及2例交界性病变患者行DCEMRI检查(平均年龄51.7岁)。对病变的边缘、形态、有无播散征、时间信号曲线、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和信号增强幅度(SEE)等7项指标进行了良恶性组比较。结果:除了MSI以外,其余6项指标在良恶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用病变形态、时间信号曲线及SEE等五项指标对36例乳腺病变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综合评分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3.8%、83.3%及88.2%。结论:结合DCE~MRI的病变形态学改变及动态增强表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共计82个肿瘤作为研究组,其中乳腺癌54个,良性肿瘤28个。全部病例均于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后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DCE-MRI及1H-MRS表现,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等。结果 DCE-MRI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74%。1H-MRS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83%。DCE-MRI联合1H-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82%,准确性为93%。结论磁共振波谱与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低,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