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6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5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例肿瘤主要位于鼻后孔;(2)密度:1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①鼻前庭皮肤受累10例;②骨质破坏:15例NK/T细胞淋巴瘤未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③鼻窦受累:9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④1例侵犯眶内。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骨结构破坏不明显;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原发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肠肿瘤的诊断无论临床和放射学都是比较棘手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这些不常见的新生物在诊断中很少考虑到。然而,CT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检查非特异性功能腹部症状的常用方法,比较首先检出和确诊小肠肿瘤。本文回顾一组小肠原发性肿瘤,着重分析各类肿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4.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低,诊断有一定难度,其CT表现,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多是从肿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肿瘤起源,分析、总结本病形态与生长方式的CT表现特点,希望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小肠淋巴瘤,8例位于回肠(包括回盲部),2例位于空肠。10例CT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2例呈动脉瘤样扩张,肠管明显环形增厚,肠管不狭窄且明显扩张;5例呈浸润型,小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息肉肿块型2例,肠腔内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致肠腔变窄,肿块密度较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未见坏死。3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分叶状肿块或多个小结节相互融合。增厚的肠壁、软组织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呈轻度强化8例,或无明显强化1例,其中2例内部可见血管被肿瘤包绕,1例并发穿孔。结论掌握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间质瘤、小肠癌及小肠Crohn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8例加做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结果 11例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占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4例,3例继发肠套叠。该2型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在7例,其中1例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显著较长或呈多发节段性分布4例。CT初诊肿瘤检出9例,定性诊断准确7例。结论 肠壁增厚型和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2种主要CT表现类型,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分叶状肿块、“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较长及呈多发节段性分布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性CT表现,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4~64岁,平均4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5例,腹腔软组织包块4例,进行性消瘦2例。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B超首先发现,进一步行CT检查。1·2方法6例均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表现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增强多呈"团块状"或"握拳状"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乏特征性须与某些其他颅内病变鉴别,以减少误诊.将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发音不清4月,加重2月”入院。入院前4月,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伴头昏痛。伴右侧肢体深感觉减退,不伴抽搐,不伴恶心呕吐。不伴视力下降,不伴视野缺损。入院前2月,前述症状逐渐加重。院外对症治疗无好转,遂入我院求治。查体:言语不清。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深感觉减退。走路不稳,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肝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10.
王龙胜  郑穗生  陈立芳  陈贵林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16-1319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8例中双侧2例,单侧6例;3例肿块弥漫生长呈"铸型"改变,5例呈局限性肿块,其中3例位于鼻腔前庭部,2例位于后鼻孔;4例病变累及鼻翼、鼻背部及面颊部,2例肿块累及上颌窦,5例出现副鼻窦炎,2例有骨质破坏;1例出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CT平扫肿块呈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增强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一侧或双侧鼻腔前下部,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往往累及鼻背、鼻翼及颌面部软组织,常伴有中线结构的骨质破坏,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MALToma 7例。观察胸腺MALToma的CT特征,并与6例胸腺癌及6例胸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7例MALToma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0岁者5例(5/7),与胸腺癌(0/6)相比P<0.05),而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胸腺MALToma所有病灶均呈单侧生长(7/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比较P<0.05,而与胸腺癌(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所有MALToma病灶均呈囊实性肿块(7/7),囊变区呈小而多发,囊与囊之间分界清楚,囊壁光滑,胸腺癌囊变多呈单个大片坏死(4/6),边缘欠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囊变较少见(2/6,P<0.05);所有MALToma病灶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0/7),胸腺癌中2例出现淋巴结肿大(2/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6,P<0.05);所有MALToma病灶均未出现周围大血管侵犯(0/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比较P<0.05,而与胸腺癌(2/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表现在胸腺原发性MALToma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对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CT诊断情况。结果:36例中,小肠腺癌18例,位于回肠3例,空肠15例,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密度的肿块,病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中度强化,其中14例伴有肠梗阻。小肠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4例,CT扫描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小肠原发淋巴瘤4例,CT扫描显示为结节状或环状肠壁增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空回肠常见的恶性肿瘤有3种类型:小肠腺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和淋巴瘤。应用CT增强扫描有利于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并可以发现病变向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征象,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盲肠原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 ,笔者近期CT检查遇见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78岁。 2 0d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持续性钝痛 ,阵发性加剧 ,疼痛无向腰背部放射 ,伴有腹泻 ,每日排便 4~ 6次 (黄色水样便 ) ,无恶心、呕吐 ,无畏寒发热。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 0年。家族史 ,其弟于 2年前因结肠癌已去世。查体 :右下腹部腹肌紧张 ,麦氏点偏上方约 2 .0cm处可触及一约 6.0cm× 5 .0cm大小肿块 ,边界清楚 ,质稍硬 ,有明显压痛 ,活动度欠佳 ,下腹部有明显反跳痛。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示潜血 ( ) ,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 10 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病变多在黏膜下层,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本组中弥漫浸润型7例,局限肿块型3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1例并胃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的叮表现及其特点。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然后行1.25mm重建。结果:9例肿瘤发生于回肠近段3例,回盲部5例,空肠1例。CT平扫表现:肠壁环形增厚7例,厚度从1.2—4.6cm,平均2.5cm;肠壁不对称性增厚2例,在系膜侧形成分叶状肿块;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4例轻度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3例。增强扫描:病变区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均不明显,CT值上升8—13HU。肠系膜血管被肿瘤包埋2例,无受压移位。结论:肠壁环形增厚、无明显强化和“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3个主要CT特征。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和肠系膜血管的单纯包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比较了1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和超声。1例超声优于CT,另1例CT则优于超声。1例CT和超声均无发现。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占甲状腺恶性瘤的40%,常累及老年妇女。大多数病人有梗阻病状和迅速增大的甲状腺肿块。甲状腺淋巴瘤极易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而何杰金氏淋巴瘤罕见。作者的病例甲状腺淋巴瘤US上一般表现为一个大的低  相似文献   

18.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小肠脂肪瘤的CT表现,评价其在小肠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脂肪瘤10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手术切除11个肿瘤.发生于十二指肠者3例;空肠2例;回肠5例.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带蒂.肿瘤最小者2cm×1cm×1cm,最大者6.2cm×4.2cm×3cm,平均大小3.8cm×2.9cm×2.1cm.CT显示肠腔内边缘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50~-120HU不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脂肪瘤有效和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