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YST)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儿童睾丸YST的MRI征象,19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均单发,左侧10例,右侧9例,实性7例,囊实性12例,包膜完整13例,不完整6例.合并出血4例,脂肪1例.扩散加权成像(DWI)肿瘤实性成分均...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17岁。未婚,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前胸壁刀割样疼痛2周,活动及右上臂抬举时加重,外院CT提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胸部CT:平扫可见前中上纵膈偏右侧间隙欠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块影,内部密度欠均匀,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局部CT值约为38HU(图1)。增强后病变呈较明显欠均匀性强化,内部点状、条状血管影显示明显,静脉期强化改变明显减弱,邻近血管轮廓尚清晰(图2,3)。肺窗显示双下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右侧  相似文献   

3.
张惠敏  李鸣 《人民军医》2003,46(3):141-142
睾丸卵黄囊瘤少见 ,治疗方法各异。 1988~2 0 0 1年 ,我院采用手术和 (或 )化疗方法共收治此病5例 ,成活 4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1~ 17岁 ,平均 4岁。左侧 2例 ,右侧 3例。主要表现均为睾丸进行性肿大 ,从出现症状至就诊 2~ 6个月 ,平均 4 2个月。睾丸肿块2 5cm× 2cm× 2cm~ 5cm× 4 5cm× 4cm ,平均3 8cm× 3cm× 2 5cm ,质硬伴触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例。1 2 治疗方法 均行病灶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精索高位结扎。术后行PVB方案化疗 (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 ) 1例 ,共 4个疗程 ,另 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今发现的5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病变均位于前中上纵隔,肿块形态均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均呈囊实性;体积较大,其中4例肿瘤最大径大于10cm,另外1例最大径约9cm。4例出现胸膜及肺转移,其中1例并发肝转移。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是一种比较罕见且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生殖细胞肿瘤,CT增强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例1,男,11个月。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后6个月发现右睾丸肿大如枣,在1个月内迅速增大至鸡蛋,无红、肿、痛,二便正常。 泌尿系检查:双侧腰曲线对称,双肾区未见隆起,右睾丸有一约4×3×2cm包块,质较硬,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好,左睾丸正常。 大体检查:标本为一灰白色、椭圆形结状物,体积5.5×3×3cm,睾丸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肿瘤呈灰白色,实质性,质中等硬度,无包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32岁.因右侧隐睾固定术后17个月,肿大伴坠胀感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右侧腹股沟处隐睾,2010年于外院行右腹股沟疝修补及右侧隐睾下降固定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睾丸明显肿大,坠胀伴隐痛,无发热.查体:右腹股沟区可见长约4cm术后疤痕,阴茎包皮过长,右隐睾较左侧明显松弛,右侧睾丸较左侧位置低,右睾丸质硬,有触痛,左睾丸未见明显异常,透光试验(-),皮色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睾丸恶性卵黄囊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陶某某,男,1 3/(12)。因左侧睾丸肿大9个月,于1979年4月29日入院。患儿出生6个月时,其母发现左侧睾丸肿大,如成人拇指大小,质硬,局部无红肿,不发烧。近2月肿块增大明显,无外伤史。 体查:发育正常,双侧肾脏未扪及,腹部未触  相似文献   

9.
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结果 23例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16.5 cm.其中实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12例、单房囊性肿块2例和多房囊性肿块2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10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11例肿瘤显示有包膜,其中7例显示包膜破裂.13例伴有腹水,4例伴腹膜种植结节,3例伴盆壁淋巴结肿大.结论 卵黄囊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卵黄囊瘤64层CT诊断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64层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纵隔3例,卵巢4例,盆腔隐睾1例,阴道1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巨大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内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为主者其内可见条状血管影。肿瘤病理学表现为间质排列成疏松的空网状结构,内见大量的瘤细胞,S-D小体等,8例治疗前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均>1000μg/L,其中6例>3000μg/L。结论 64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能够清楚显示卵黄囊瘤形态、部位、大小及强化特征,结合血清AFP及年龄等临床资料,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患者发病年龄11 ~28岁,平均19.5岁.9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值为4255 ~187689 μg/L,均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行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肿瘤边界清楚,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为囊实性肿物,且以囊性成分居多.肿物最大径为10.2 ~18.8 em.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体内部肿瘤血管丰富.结论 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卵巢卵黄囊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来源的少见卵巢恶性肿瘤,而双侧者更为罕见,由于发病率低,易被误诊。1病历简介患者,女,24岁。因下腹坠痛持续加重1周,拟诊附件区混合性包块,于2005年9月4日入我院。2个月前因妊娠后出现腹部持续性胀痛,在外院行中止妊娠术。查体:体温38℃,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右中下腹及右侧附件区分别触及8cm×8cm×9cm和5cm×5cm×5cm包块。右中下腹包块,上界平脐,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正常,阴道后穹窿饱满、压痛,行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血性液体40ml,送检涂片,高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的MRI平扫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或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可见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早期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肿瘤分隔,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型。病灶内有出血、坏死时信号混杂,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结论:T2WI病灶均匀低信号及纤维血管间隔早期明显强化是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显著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卵黄囊瘤(YST)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小脑YST患儿的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YST发生于小脑半球,1例发生于小脑蚓部;肿瘤为边缘光整的囊实性肿物,以实性成分为主,呈分叶或菜花状,且密度/信号不均匀,扩散受限不明显,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16.
1病例简介患者男,25岁,因咳嗽、胸闷15d入院,咳白色泡沫样痰,无发热、畏寒及呼吸困难,无明显消瘦,自觉乏力,饮食差,疑似结核性胸腔积液,抽出血性胸水700ml。体格检查:胸廓对称,右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右胸下部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正常,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9×109/L,癌胚抗原9.27ng/ml,CA125161.30U/ml,CA19-9<0.600U/ml,神经角质烯醇化酶  相似文献   

17.
18.
胰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1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此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结果 囊腺肿瘤6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4例,胰腺癌囊变3例,胰腺癌合并囊肿2例,假性囊肿2例。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须综合判断,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及分离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 病理改变,研究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和CT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囊性肿块根据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 单纯囊肿型、囊壁结节型和厚壁肿块型,其中良性病变以单纯囊肿型表现为主(28/34),恶性病变以厚壁肿块型多见(11/ 13),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能够对其做出 鉴别诊断,尤其能对病变的良恶性作出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20.
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4例囊性淋巴管瘤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1~ 5 7岁。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根椐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头颈 4例、躯干 3例、内脏 7例 ,除 1例伴出血者外 ,病灶密度均匀 ,CT值均类似于水 ,在± 10H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 5~ 15cm ,边界清楚 ,相邻的组织受压移位。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囊内可有分隔 ,囊壁薄 ,可强化。所有病例病程 1~ 10年 ,平均 ( 4 .5± 1.6)年。除伴出血1例外 ,其余病例均无疼痛 ,3例稍有躯干不适。结论 CT可以清晰地了解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累及范围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