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一静脉瘘(HAVS)的诊断及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的453例肝细胞癌,33例合并HAVS。根据造影诊断分别进行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堵塞瘘口,合并或单独使用丝裂霉素、卡铂粉、碘油混合乳剂进行瘤体栓塞。此外,对于冈HAVS所致的严重门脉高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3例患者,实施了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HAPS)24例,HAVS7例,混合型2例:HAVS经处理瘘口达到完全栓塞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时,26例丝裂霉素、卡铂、碘油乳剂均能较好地沉积在瘤体内其余7例瘤体内栓塞剂沉积不好其中3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1d出血停止。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合并HAVS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必要的检查手段,栓塞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癌合并肝动脉-肝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介入方式的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肝癌合并HAPF患者(A组)在瘘El处用明胶海绵或(和)无水乙醇封堵瘘口,再行TACE;对43例不同类型肝癌合并HAPF(B组)利用改进的介入方法治疗,即越过瘘口后对肝段或肝亚段动脉行碘油化疗乳剂栓寒,再行与A组相同治疗.术后1~3个月内复查CT评价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中央型HAPF(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45.5%),周围型(27例)沉积良好19例(70.4%);B组中央型(14例)沉积良好10例(71.4%),周围型(29例)沉积良好21例(72.4%).B组中央型HAPF较A组碘油沉积率明显提高(P=0.041,P<0.05);B组周围型与A组碘油沉积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642,P>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介入方式治疗中央型HAPF可有效增加碘油沉积率,对于周围型在增加碘油沉积率方面效果不明显,且越过瘘口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时,门静脉压力升高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由此导致的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15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严重HAPVF者用钢圈和(或)无水酒精行瘘口栓塞术。结果 本组84例一般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者中,15例有轻度的HAPVF;31例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肝癌患者中,26例有严重的HAPV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1)。对此26例有严重的HAPVF患者行栓塞术后,DSA示血液分流减轻或消失,其中2例肝动脉主干闭塞。26例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结论 肝癌出现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要考虑到可能有严重的HAPVF存在,肝动脉DSA可作出诊断。瘘口栓塞术是治疗此类型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常见于晚期肝癌患者,其生存率较无分流的患者明显低,动静脉分流的正确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肝癌介入治疗中对动-静脉分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附3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明胶海绵瘘口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所致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对34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S)行超选择性瘘口栓塞,根据瘘口闭塞及肿瘤染色情况确定是否行肿瘤碘化油栓塞治疗。闭塞瘘口材料主要为明胶海绵辅以弹簧圈。结果:34例中33例一次性瘘口闭塞成功,其中28例成功地行肿瘤栓塞治疗,1例因瘘口闭塞早期即发生肺栓塞症状,1月后行弹簧圈瘘口闭塞成功。结论:超选择性明胶海绵瘘口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所致的动静脉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能为肿瘤碘化油栓塞提供良好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弹簧钢圈及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例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儿童均经B超及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股深动静脉瘘,均接受介入治疗.术中将2.7F微导管插至瘘口处,注入弹簧钢圈或无水乙醇以堵塞瘘支,10 min后再次于股动脉处造影,如果仍然有残余瘘口,使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堵塞瘘支直至瘘口完全闭塞.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4周行血管造影复查,若仍有残余瘘口则再次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结果 动脉造影可清楚地显示股深动脉及其分支以及瘘口情况,3例只见单一瘘口,5例合并多个微瘘口存在.8例患儿共实施介入栓塞术10次,释放弹簧钢圈共47枚,进行无水乙醇栓塞7次,技术操作均成功.无弹簧钢圈异位栓塞,未出现皮肤明显坏死、神经功能损害及心脑肺严重并发症,术中瘘口均立即闭塞.术后4周再次行血管造影复查,7例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较前改善,未见复发;1例可见股深动脉分支多发微小瘘口,先后共行3次介入栓塞术,仍见少许残余微瘘存在,但临床症状控制良好,无再发展.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望成为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HAVS)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6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HAVS患者行化疗栓塞治疗,观察HAVS栓塞效果及近期、远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患者的生存率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HAVS中肝动脉-门静脉瘘59例,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轻、中度动静脉瘘53例,重度动静脉瘘14例。HAVS完全栓塞44例(65.7%),轻、中度动静脉瘘的完全栓塞率(73.6%,39/53)高于重度动静脉瘘(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08)。6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2例,部分缓解(PR) 29例,疾病稳定(SD) 30例,疾病进展(PD) 6例,总有效率为46.7% (31/67)。67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49.3%,中位生存期为1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8cm/≥8cm)、血管瘤栓(有/无)、术前AFP水平(<400/≥400ng/mL)、碘油沉积类型(Ⅰ+Ⅱ/Ⅲ)、瘘口栓塞效果(瘘消失/未消失)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碘油沉积类型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HAVS有效,肿瘤大小、碘油沉积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TACE术的相关问题.方法 收集5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脾功能亢进.5例患者TACE术前均行肝脏CT扫描,经肝动脉注入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和栓塞剂进行化疗栓塞术,并对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脾脏栓塞约60%).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CD4T淋巴细胞、肝功能及血常...  相似文献   

9.
肝癌介入术中动静脉瘘的评判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癌动静脉瘘(AVS)的DSA表现,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封堵方法,改善合并AVS 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637例患者中发现的183例AVS进行影像学分析,对轻度AVS患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对中、重度患者先行瘘口处理,保证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灌注与碘油在瘤组织中的良好沉积.结果 89例轻度AVS碘油栓塞后都能成功地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94例中、重度患者中68.1%(64例)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14.8%(13例)栓塞不完全,进行单纯化疗药物灌注,11.7%(11例)过度栓塞导致碘油沉积不满意,6.4%(6例)痿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封堵.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绝大多数肝癌伴AVS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瘘口封堵,改善了肝癌合并AVS的疗效,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动静脉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一类血管性疾病,也称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AVM).该病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研究以无水乙醇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s,APFs)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105例HCC患者均有APF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6例,中至大量腹水31例,消化道出血并腹水18例,以上65例中合并腹泻者28例,无明显症状者40例。HCC的介入治疗模式有:经股动脉化疗栓塞(TACE) 锁骨下动脉药盒导管系统(PCS)置入41例,经锁骨下动脉TACE 股动脉PCS置入35例,经股动脉TACE26例,经股动脉TACE PCS置入3例。105例患者共发现APFs 167例次,高流量者75例次,低流量者92例次。APFs的栓塞方式有:钢圈 无水乙醇61例次,明胶海绵 无水乙醇14例次,聚乙烯醇(PVA)颗粒 无水乙醇57例次,单纯使用无水乙醇35例次。结果 105例患者中62例1次性栓塞APFs闭塞(成功率59、1%);12例栓塞后重新开通(开通率11、4%),经再次栓塞后消失;31例出现新的APFs(发生率29.5%,其中15例共栓塞2次、13例栓塞3次、3例栓塞4次)。临床上3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46例腹水和28例腹泻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经3个月至3年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2.9%、65.6%和21.90k,。结论 以钢圈 无水乙醇、PVA 无水乙醇为主的模式栓塞治疗APFs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TACE结合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肝静脉分流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伴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者的栓塞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1例HCC伴AHVS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16次。对肿瘤各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造影,对有AHVS的分支首先以明胶海绵碎块栓塞,AHVS消失后再以碘油栓塞。结果 造影有明确AHVS者9例,均成功栓塞;2例AHVS在造影时未发现。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轻微反应4例,无变化4例。栓塞后无肺部并发症。结论 H  相似文献   

13.
经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高流量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血管内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肝癌患者动静脉瘘血管分别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对非靶血管的影响。结果:29例肝癌患者共发现41支动静脉瘘血管,单支血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1-6次,2-3ml/次,总量2-12ml。造影示瘘管全部闭塞,非靶血管保持通畅,随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碘油沉积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应用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动静脉瘘,为肝癌TACE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例;门静脉血流方向全部由逆肝转为向肝;肝癌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6例;术后2周内腹腔积液完全消失5例,少量残余4例;2周后肝功复查,5例肝功能原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对肝癌并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动脉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在肝细胞癌(HCC)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ral,APF)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NBCA(NBCA组,26例)和无水酒精(无水酒精组,54例)栓塞治疗HCC合并APF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过程中先使用液体栓塞剂对APF进行治疗.NBCA组根据APF的动静脉循环时间(≤1、1~2和≥2 s)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NBCA(分别为40%~50%、28%~33%和20%~25%)进行栓塞;无水酒精组则根据APF的分流程度用无水酒精加海绵颗粒等栓塞治疗.两组栓塞中的疼痛反应和肝功能受影响程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1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一次性栓塞闭塞成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栓塞过程中NBCA组有4例、无水酒精组有52例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疼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6,P<0.01);一次性栓塞闭塞成功率NBCA组92.3%(24/26)、无水酒精组68.5%(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前后肝功能的变化(x2=0.652)以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CA柃塞治疗HCC合并的APF安全、有效、准确性高,为HCC合并APF的栓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TA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9月的16例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TAE治疗过程。16例患者中6例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结果16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从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发现血性腹水到TAE治疗结束时间为1.5~5h,平均3.6h,其中3例为1.5h。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了2~6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3.7次,结合CT导引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CT-PEI)5~9次/例,平均6.8次/例;3例未再进行介入及外科治疗;1例TAE术后3d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平均生存时间为14.3个月。结论急诊栓塞是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在TAE止血后对肿瘤进行TACE联合CT-PEI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无水乙醇碘油乳剂化疗栓塞(TACE-EIOE)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行TACE-EIOE治疗18例。用凋亡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调节基因产物Bcl-2抗体、促凋亡基因产物Bax抗体、抑癌基因p53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和癌组织Ki-67抗体蛋白表达,观察生存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TACE-EIOE引起肿瘤完全坏死33.33%(6/18)、重度坏死44.44%(8/18)、中度坏死5.56%(1/18)、轻度坏死16.67%(3/18),细胞凋亡率(22.79±3.34)%,肿瘤包膜完整88.89%(16/18),显效66.67%(12/18),有效22.22%(4/18),稳定11.11%(2/18),Ki-67、PCNA、p53、Bcl-2、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93±18.10)%、(41.16±11.83)%、(53.41±18.13)%、(6.32±2.10)%、(58.73±17.32)%。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33%、72.22%、66.67%。结论TACE-EIOE治疗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动脉入路在供血动脉内采用低浓度NBCA胶、弹簧圈、游离纤毛钢圈、PVA等栓塞治疗 ;经静脉入路在瘘口静脉端用弹簧圈栓塞 ,或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瘘口、静脉窦表面颅骨钻孔后直接穿刺作静脉窦内栓塞及静脉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DAVF 32例。结果  8例前颅凹底DAVF ,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 ,2例治愈 ,3例临床好转 ;3例 (1例经静脉入路治疗失败后 )前颅凹底入路行开颅瘘口直接夹闭治愈。 14例海绵窦区DAVF ,7例经眼上静脉入路海绵窦内栓塞治愈 ,4例经动脉入路 ,治愈 1例 ,好转 3例。 5例横窦区DAVF ,2例经静脉入路窦内栓塞治愈 ,2例动脉入路栓塞后好转 ,1例行窦孤立手术治愈。 4例多处瘘口的上矢状窦DAVF ,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经多次治疗 ,临床好转。 1例左侧颈静脉孔区DAVF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经多次治疗治愈。结论 前颅凹底DAVF以直接手术行瘘口夹闭疗效好 ,经动脉入路低浓度胶栓塞可治愈但需注意危险吻合 ;海绵窦区DAVF经静脉入路栓塞多可治愈。横窦区DAVF静脉入路栓塞瘘口静脉端效果好 ;复杂性DAVF治疗困难 ,目前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改善。将治疗策略定在针对瘘口的静脉端 ,可望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