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PCM)发展不同时期的MRI表现,分析MRI征象及其在PCM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时期PCM的MRI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病灶位置及累及范围、扩张导管征显示、增粗引流静脉显示以及是否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结果 PCM炎症期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病灶,节段性或区域性分布,累及范围相对较小;脓肿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薄壁脓腔形成,伴有丰富的扩张引流静脉,累及范围广泛;瘘管期是脓肿破溃形成与皮肤表面相同的瘘管,表现为强化后中央低信号,而两侧窦道壁强化的"轨道征",多伴有脓肿及炎症改变.在各期均可出现"扩张导管征",显示率为71.9% (23/32),主要表现为T,WI呈高信号、抑脂T2WI呈低信号,可以认为是PCM的特征性表现.PCM的动态增强曲线表现多样,主要以上升型和平台型为主,但也存在少数病例表现为流出型.结论 MRI上乳腺"扩张导管征"的显示有助于正确诊断PCM,同时MRI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时期的PCM,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分期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18例经病理证实的 PCM 患者双侧乳腺 MRI 图像,包括 T1加权像(T1 WI)、T2加权像(T2 WI)压脂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病灶的形态、边缘、范围和增强表现。结果PCM 依照 MRI 表现可分为炎症型、脓肿型、混合型;其中炎症型4例,病变范围广泛3例,病变局限在乳头及乳晕1例,T1 WI 均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单纯斑片状强化2例,斑片及树枝状强化2例;脓肿型9例,病变范围广泛6例,病变局限于1个象限3例,单发3例,多发6例,T1 WI 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蜂窝状强化4例,环形及片状强化5例;混合型5例,炎症伴脓肿及窦道形成,T1 WI 均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蜂窝状强化3例,1例散在多发环形强化,1例不均匀斑片状及环形强化。对每一个增强的病例选取感兴趣区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所有曲线均为流入式,其中平台型17例,上升型1例。本组中有5例于扩张的导管内见高蛋白物质沉积,T1 WI 呈明显高信号,压脂T2 WI 呈低信号。结论PCM 脓肿型最为常见,其次为混合型,且其 MRI 表现均可见明显环形及蜂窝状强化的脓腔,具有特征性。掌握其信号特点及特征性强化方式对明确诊断及分型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 MRI 表现,探讨 MRI 鉴别诊断两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乳腺炎的 MRI 检查资料,同时期经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癌作为对照。评估两者的形态学征象与动态增强表现并作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征象包括:病灶形状、毛刺征、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动态增强表现(DCE)包括计算早期强化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乳腺炎与乳腺癌形状、环形强化、灶周水肿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毛刺征、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炎早期强化率1.156±0.635,乳腺癌1.253±0.49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604,P =0.548)。乳腺炎Ⅰ、Ⅱ、Ⅲ型 TIC 病例分别为11、6、3例,乳腺癌分别为4、11、15例。两者 TIC 有统计学差异(χ2=8.713,P =0.013)。结论乳腺炎常呈非肿块样外观,环形强化、灶周水肿、偏良性的 TIC 等 MRI 征象可作为与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GM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4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32例在抑脂T2WI上呈略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强化病灶呈不规则形态肿块样分布11例(占32.4%),非肿块形式分布23例(占67.6%),其中呈段样分布15例(占44.1%),呈区域样分布8例(占23.5%)。34例增强后病灶内部表现为均匀强化3例、厚壁环形强化10例及薄壁环形强化21例,31例厚壁及薄壁环形强化病灶内均可见脓肿形成,且脓肿内壁光滑。34例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流入型、平台型和流出型分别为17、9和8例。13例病灶周围腺体呈网格样改变,对应皮肤受牵拉,21例周围组织未见受累,腋下淋巴结增大10例。血管减影图显示30例患乳病灶旁血管增加。结论:GM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特别是当病灶内出现脓肿且内壁光滑时,有助于GM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动态增强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患者78例.其中27例行DWI检查.观察MR图像上病灶的动态增强特点及DWI表现.病灶内部强化分为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Ⅰ型和Ⅱ型)、均匀强化及集簇状强化.观察4种主要病理改变(脓肿、导管扩张、炎性囊肿和其他炎性表现)的出现情况.将MRI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中,环形强化55例,不均匀强化Ⅰ型10例,不均匀强化Ⅱ型9例,均匀强化2例,集簇状强化2例.27例行DWI的患者中,17例病灶内部强化为环形强化,在DWI上均呈中央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多为炎性囊肿(9例)和脓肿(8例);1例呈环形强化,在DWI上呈周边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炎性囊肿;3例呈不均匀强化Ⅰ型,在DWI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均为其他炎性表现;6例呈不均匀强化Ⅱ型,在DWI上均呈类圆形或条状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脓肿(5例)及导管扩张(3例).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I上具有一定特征,其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PCM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信号特征、TIC特征、病灶部位及范围。结果:25例共检出病灶26个,根据MRI图像特征,将PCM分为炎症型(9个)、脓肿型(7个)及混合型(10个)。14个病灶范围广泛,10个局限于单一象限及乳晕区,2个局限于乳晕区。增强扫描后22个病灶可见强化改变,TIC多数呈Ⅰ型(10个)和Ⅱ型(8个)。结论:MRI是诊断PCM的有效手段,对PCM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的临床表现与X线及MRI诊断特点。资料与方法对31例经病理证实的GM患者的临床表现与X线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边缘不清与皮肤有粘连,部分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钼靶X线表现呈多样性,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于腺体密度结节状不规则影多见,部分显示局限性致密影结构紊乱,边缘不清、毛糙分叶及不规则状;MR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片状强化,高于周围正常腺体,边缘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G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乳腺X线与MRI相结合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MRI参数联合对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MTGM)与浸润性导管癌(IDC)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肿块型MTGM和51例ID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发病部位、大小、形状、边界、临近皮肤增厚、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增强曲线类型、内部环形强化、DWI信号、ADC值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IDC组比较,MTGM组病灶多发生于乳晕后区(10/17 vs 15/51,P=0.029),多引起周围皮肤水肿增厚(13/17 vs 24/51,P=0.035),增强扫描多见环形强化灶(11/17 vs 13/51,P=0.003),病灶内部液性区(T2WI高信号)的ADC值明显减低[(0.994±0.249) vs (1.762±0.545) ×10-3mm2/s,P=0.001]。另外以上述征象为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液性区域的ADC值为预测MTGM的危险因素(P<0.05);2个因素联合预测MTG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液性区域的ADC值是预测MTGM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可以提高MTGM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探讨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4月间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MRI,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周围腺体结构、乳后间隙及病变强化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乳晕后方及周围,本组有34例(34/53),外上象限3例(3/53),内上象限7例(7/53),弥漫分布于乳腺内9例(9/53)。病灶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27例病变形成脓肿(27/53),3例(3/53)病变呈斑片状信号异常,5例(5/53)表现为肿块样信号异常,18例(18/53)窦道或瘘管形成。结论:MRI能准确地发现并定位病灶,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0侧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LM的MRI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结果:28例(30侧)GLM主要表现为乳腺皮肤水肿增厚伴脓肿,病变腺体均表现为非肿块样病灶,以区域性分布为主(22侧),部分病灶呈跳跃性4侧。T1WI为稍低、等信号,抑脂T2WI表现为不均匀的稍高信号,与正常腺体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减影后病灶边界清晰。病灶中可伴大小不等的薄壁脓腔形成,脓肿与皮肤连通形成瘘管,表现为"轨道征"。10例病灶向深部发展,累及乳腺后间隙,表现为乳腺后间隙模糊,见条索样、线样病灶,T1WI呈等信号,抑脂T2WI呈高信号,轻度强化。27例患侧乳房静脉增多、迂曲,包绕病灶。GLM的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以上升型(17侧)和平台型(11侧)为主。结论: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GLM的病变范围、病变形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DWI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6例乳腺病变,采用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序列(EPH)WI);测量病变区和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应用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根据BI-RADS MRI将乳腺病变分为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比较ADC值在两组病变中定性诊断效能.结果:236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1.08±0.32)X 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1.48±0.35)×102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DC界值为1.25×10-2mm2/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2%和77.5%.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1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81.8%),非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3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2%).绪论:根据ADC界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界值;DWI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非肿块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MRI扫描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07-02-2009-02间43例50枚(恶性=21,良性=29)乳腺病变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检查序列T1WI、T2WI 、STIR(SPAIR)及3DTHRIVE动态增强.根据病灶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良恶性病变鉴别,并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结果 综合应用各MRI序列病变检出率分别98.00%;对恶性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95%、89.66%、86.00% .结论 MRI增强扫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龚柳燕 《放射学实践》2006,21(9):956-958
目的:探讨乳腺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摄片发现微小病变并进行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80例中乳腺癌30例(37.5%),原位癌8例、临床Ⅰ期22例,不典型增生10例;良性病变40例,包括纤维腺病10例,纤维瘤8例,乳腺增生病伴显微囊肿8例,乳腺增生病伴部分纤维腺瘤变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错构瘤1例。结论: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变应积极活检,X线立体定位活检术是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L12例13个病灶,重点观察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病灶,在T1WI上,4个病灶呈等信号,其余呈低信号。在T2WI上,6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3个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方式及特点如下:(1)全部病灶呈延迟强化;(2)动脉期4个病灶可见强化,其余无明显强化;(3)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周边部环形强化(9/13,69.23%)、分隔样强化(6/13,46.15%)、中心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2/13,15.38%)、全瘤不均质强化(1/13,7.69%);(4)延迟期病灶内存在无强化区(7/13,53.85%);(5)延迟期病灶缩小感(4/13,30.77%)。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定性诊断与鉴别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MRI成像技术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斌  阮正敏  高佩虹  蔡世峰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31-113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特征表现,分析各种M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存在的不足.方法:3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经MRI平扫、DWI、动态增强及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的MRI表现,并分析各种乳腺MR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不足.结果:在平扫T1WI、压脂T2WI乳腺癌多表现为等或低信号;DWI中b=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依次降低;以形状不规则、毛刺征、环形强化、早期增强率≥70%和Ⅱ型或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65%、67.5%、80%、95%和95%;1H-MRS显示乳腺癌出现明显升高的Cho峰,Cho/Cr升高,基于Cho峰的出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7.5%.结论:乳腺癌MRI病灶形态学、动态增强特点具有特征性,DW和1H-MRS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但是部分良、恶性病灶的表现存在部分重叠,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MRI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3例乳腺肿块性病变,其中良性24例,恶性49例。所有病例均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数字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80%、75.00%及84.93%,彩色多普勒超声为85.71%、83.33%及84.93%,二者联合检查为95.92%、91.67%及94.5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Ⅰ型及Ⅳ型乳腺病变上较钼靶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钼靶在诊断Ⅱ、Ⅲ型的乳腺病变时准确度(62.50%)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45.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提高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3例临床疑为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强化特征 ,根据MRI表现鉴别良、恶性疾病 ,并与X线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63例患者共计 78个病灶 ,恶性 33个 ,良性 45个。动态增强MRI根据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 92 %。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清晰显示乳腺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 ,因而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显示及定性作用。材料和方法:30例肝脏占位性病 变,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HCC)、胆管细胞化妆品 、转移性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及肝硬化结节。静脉注射SPIO后,用1.5T超导型MR扫描分别对病灶行10min、30min、45min、70min、和16h动态扫描。教育处肝实质和病灶的增强信噪比(CNR)和肝实质的相对强化比(RE)。并绘制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扫描结果显示在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T2加权序列中,肝实质呈明显负性强化,肝内病灶中肝转移瘤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HCC可呈轻度负性强化,肝血管瘤等良性病灶信号在扫描延迟可见轻度正性强化作用。结论:SPIO在T2加权中的负性强化作用对肝肿瘤的显示有良好的信噪比,对肝肿瘤的定性诊断是值得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钙化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钙化灶的形态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钙化灶在X线中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病变67例,良性病变31例。多量成簇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灶62例,粗大颗粒状18例,少量成簇细沙样11例,散在细沙样4例,大块状3例。结论:多量成簇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灶是乳腺恶性病变的佐证,粗大颗粒状、大块状、散在细沙样钙化灶是良性病变的佐证,少量成簇细沙样钙化则需综合考虑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