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的多模态影像模式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和MR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1例为双侧乳腺多发病灶,9例伴腋窝肿大淋巴结。9例患者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均未见毛刺征及钙化,7例表现为肿块影,边缘模糊或部分模糊,1例表现为非对称致密,1例病灶未能显示。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均表现为以低回声为主的高低混杂回声,无后方回声衰减,边缘清晰,质地较软,彩色多普勒可见内部或周边丰富血流信号。7例患者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低信号,抑脂T2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均匀强化,DWI明显高信号,ADC值(0.36~0.74)×10-3mm2/s。肿瘤最大径为1.5cm~14.5cm,中位直径为5cm。结论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和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乳腺X线摄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常常低估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二维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雌激素受体表达(E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185例患者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的表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超声、乳腺X线摄影征象与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CIS肿块最大直径、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与ER表达有相关性(P=0.013,P=0.003);乳腺X线摄影表现中ER阴性DCIS及阳性DCIS的主要表现均为单纯钙化(80.4%,70.6%),且细多形性及线样分支样是主要的钙化形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DCIS的团块密度与ER表达相关(P=0.018)。结论 DCIS的部分超声学征象及X线影像征象与ER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12例,回顾性分析MRI成像、X线钼靶摄影及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单纯性8例,混合性4例。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极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明显强化,2例呈轻度强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高。X线表现:肿块9例,不规则团片状2例,结构扭曲变形1例,内有钙化1例。病灶均表现为高密度,边缘清7例,边缘不清5例,其中边缘毛刺3例。MRI准确率71%,X线准确率67%,MRI和X线敏感性均100%。结论乳腺黏液腺癌由于含有黏液成分,MRI和X线影像表现上有一定特征,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MRI准确性高于X线,二者应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不同超声模式下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化生性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三维冠状面超声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16例均表现为肿块,其中形态不规则12例,形态规则4例;内部为低回声11例,混合回声5例;边缘不完整10例,边缘完整6例;内部伴有细小钙化8例,后方回声增强1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IV级9例、III级3例、I~II级3例、0级1例;阻力指数0.51~0.88,62.50%的肿块血流阻力指数0.7。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3分2例,4分8例,5分4例。三维冠状面成像,8例肿块在冠状面上表现为"汇聚征",鳞状细胞癌中80.00%有"汇聚征"。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图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缘不完整、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弹性硬度高,三维冠状面的"汇聚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和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高频彩超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 58例患者共计发现63个病灶,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71%,X线摄影为88.89%、联合检查为98.41%。三种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联合检查明显高于其余两种检查方案。三种检查方案的误诊率与漏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频超声以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肿块低回声、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内部钙化、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以及较高的阻力指数为主要特征,乳腺X线摄影影像以边界不清、毛刺影、分叶状、内部出现高密度影和钙化灶为主要表现。结论高频彩超和乳腺X线摄影二者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本院经超声检查与病理证实为NEN患者25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病理及临床资料,对照病理表现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5例患者病灶中,右侧乳腺16例,左侧乳腺9例,单发病灶20例,一侧多发病灶5例。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22例,圆形或椭圆形3例;边界不清14例,边界清晰11例;边缘呈分叶状16例,毛刺蟹足样6例,规整3例;内部呈混合回声13例,低回声12例;后方回声无变化16例,后方回声增强8例,后方回声衰减1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4例;术前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9例(1例术前同时伴有肋骨、肺、颅内转移),1例病理阴性,另有1例超声检查未发现转移淋巴结,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DFI显示病灶内0~Ⅰ级血流16例,Ⅱ~Ⅲ级9例。结论 乳腺NEN多表现为混合回声或实性低回声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边缘不规整,CDFI可见有血流显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对照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克  刘颖  屠英暄  刘昕  王园园  李昊 《武警医学》2021,32(7):607-61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间常规超声征像的差异。方法 收集因乳腺肿物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疗并最终手术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超声典型征像及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超声征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1)五组分子分型病灶的超声征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三阴型多表现为肿物回声均匀(47.2%,17/36),病灶后方回声增强(58.3%,21/36);少表现为回声衰减(5.6%,2/36),微钙化(27.8%,10/36)等。HER-2阳性(HR阳性)多表现为微钙化(77.8%,35/45)伴病灶后方回声衰减(48.9%,22/45)。Luminal A型多表现乏血供(62.2%,46/74)。(2)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灶的超声征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分化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毛刺征(70.0%,133/190),高回声晕(60.5%,115/190),病灶后方回声衰减(42.1%,80/190);低分化组病灶超声征像多表现为富血供(84.3%,43/5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分布及肿块后方回声特点是超声影像学辨别低分化组IDC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辨别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程度,为乳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breast nodular fascitis,BNF)的超声检查、X线摄影、MRI检查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NF患者17例,分析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有记录的17个病灶中,1个位于皮肤层,8个位于皮下脂肪层,8个位于腺体层;形态不规则15例,椭圆形2例;边缘成角或毛刺状16例,光整1例;5个非腺体层的病灶周围见高回声晕。6个有乳腺X线摄影检查记录的病灶均未见钙化;13个有MR增强检查记录的病灶中,11个时间-信号曲线为非流出型。镜下肿块见大量梭形细胞增生、边界多不清。结论对于中青年乳腺皮下脂肪层快速生长、常规超声检查周围见高回声晕、乳腺X线摄影未见钙化、MRI增强曲线呈非流出型的病灶应考虑BNF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IM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X线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结果均参照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结果钼靶摄影最常见的征象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影,其中3例可见肿块内的微钙化灶;超声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边缘毛刺状,2例可见后方回声衰减;磁共振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内部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廓清型或平台型。术后病理显示7例出现淋巴管侵袭,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8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常见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MBC)的影像学特征,评价超声、X线、MRI对乳腺黏液腺癌(M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MBC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分析PMBC和MMBC的超声、X线、MRI影像特征,进一步比较3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PMBC多表现为规则的肿块(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而MMBC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缘呈浸润征象.在超声声像图中,MBC更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回声,PMBC多表现为血供不丰富、后方回声增强;而MMBC大多血供丰富,后方回声不一.在MRI中,MBC在T2 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在增强方式上,PMBC更多表现为边缘强化,以渐进性强化方式主,而MMBC更多表现为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以平台型强化方式为主.3种检查方法对2种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3种检查方法之间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BC和MMBC在超声、X线、MRI影像上的表现各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学特征不仅能提供鉴别2种类型的依据,还能减少MBC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囊内乳头状癌资料,超声观察病灶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病灶内及周围血流情况。结果:乳腺囊内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楚,囊壁上乳头状突起,形态不规则,基底部较宽,可有厚分隔,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内实质结节内血流较丰富或边缘血流等特征。结论: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年轻女性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和评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乳腺癌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年轻组(≤40岁)患者29例,中老年组(>40岁)患者92例,其中共81例患者行MG检查.比较2组病例的MG特点、MRI形态学、信号强度、ADC值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年轻女性表现为致密型乳腺23例(79.3%),浸润性导管癌24例(82.8%),病灶平均直径为3.6 cm,肿块型病灶中表现为非毛刺状边缘14例(73.7%),不均匀强化病灶21例(72.4%),病灶伴导管内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16例(55.2%),18例病灶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62.1%).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女性癌灶出现钙化的几率无明显差异(P=0.159),乳腺X线摄影对年轻女性组患者病灶检出的敏感性(62.5%)低于中老年女性组(87.7%)(P=0.006).结论 MRI对于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及术前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乳腺粘液癌(MBC)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选取39个MBC病灶,比较传统单纯性乳腺粘液癌(cPMBC)、乳腺粘液微乳头状癌(MUMPC)及混合型乳腺粘液癌(MMBC)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特点,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MBC多表现为平行方位的低回声团块,少见液化及微钙化;cPMBC、MUMPC多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及伴侧方声影,前者多富血供,后者多乏血供;MMBC边缘多呈角状或蟹足状且乏血供,后方回声多无改变,少见侧方声影。三组癌的年龄、最大径、位置、纵横比、内部回声、微钙化、导管变化、血流Adler分级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cPMBC与MMBC的边缘、后方回声模式、侧方声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MMBC较cPMBC与MUMPC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67)。结论MBC的超声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相关,cPMBC、MUMPC与MMBC的声像特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摄影和超声结合与增强磁共振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完成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并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840例。利用美国放射学院的BI-RADS分级,对比分析X线乳腺摄影与超声结合、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错误率及敏感度。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X线乳腺摄影与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Ⅱ,Ⅲ类错误率、Ⅳ,Ⅴ类敏感度分别为80.00%、1.42%、15.71%、42.85%、37.14%。增强磁共振的准确率、Ⅱ,Ⅲ类错误率、Ⅳ,Ⅴ类敏感度分别为:87.85%、1.42%、10.71%、50.71%、37.14%。经卡方检验,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增强磁共振的准确度、Ⅳ类敏感度均高于X线乳腺摄影与超声联合诊断。Ⅴ类敏感度两种方法相同。结论增强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乳腺 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对乳腺 MRI 非肿块强化(NME)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123个病灶)患者乳腺 MRI NME 病灶的乳腺 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理结果恶性99例,良性24例,乳腺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的敏感度分别为72.73%、65.66%、84.85%,特异度分别为66.67%、79.17%、79.17%,准确度分别为71.54%、68.29%、83.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2.86%、94.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21%、35.85%、55.88%。MRI 对 NME 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乳腺 X 线摄影和超声(P <0.05)。且 MRI 与 MRI+乳腺 X 线摄影及 MRI+乳腺 X 线摄影+超声结果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 对于乳腺 NME 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以病理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疾病诊断符合率,并与彩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90.82%,89/98)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3.67%,82/9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钙化39例,钙化检出率为45.35%(39/86);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出钙化68例,钙化检出率为79.07%(68/8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病灶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操作简单安全,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乳腺叶状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乳腺叶状瘤X线钼靶照片和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搜集1991年1月至2003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乳腺叶状瘤,其中13例行X线钼靶摄片,17例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25例乳腺叶状瘤中病理诊断Ⅰ级者17例,Ⅱ级7例,Ⅲ级1例。13例行乳腺X线钼靶检查患者病灶表现为圆形(7例)或浅分叶状(6例)密度高于邻近腺体的肿块,边界清楚(8例)或部分不清(5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钙化及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回缩、周围乳腺结构扭曲等恶性征象。行乳腺超声检查的1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者16例,边界规整者16例,出现囊变者10例,11例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结论 乳腺叶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与纤维腺瘤等边界清楚的实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对可疑病灶行切除活检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分别采用超声、X线乳腺摄影等影像学检查,并以BI-RADs评级≥4b定义为超声诊断阳性,比较超声检查与X线乳腺摄影的诊断效果(准确性、敏感性)。结果 100例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为双侧,优势病灶共102个,优势病灶大小3.1~70.0mm,平均(21.88±13.02)mm;超声发现79个(77.45%),漏诊23个(22.55%)。超声、X线乳腺摄影检查对病灶判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7.00%、66.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超声检查敏感性明显高于X线乳腺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8,P0.05)。超声+X线乳腺摄影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90.00%。结论结合:超声联合X线乳腺摄影更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病理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IMPC的X线摄影、超声及病理资料。结果IMPC的X线表现以肿块伴钙化型(54.3%)为主,肿块形态不规则(69.7%)或分叶状(18.2%)、毛刺状边缘(48.5%)或边界不清(36.4%)、高密度(81.8%)或等密度(18.2%),60%以不定形钙化为主。超声表现以肿块型(76.1%)为主,肿块形态不规则(81.4%)或分叶状(14.0%)、边界不清(81.4%)或清楚(18.6%)、95.3%呈混杂回声,纵横比1占86%,后方回声可正常(67.4%)或伴声影(32.6%),RI为0.57~0.90,平均为0.74。ER+PR+HER2-阳性率67.4%,在ER+PR+的情况下,单纯型IMPC中HER2-46.1%,HER2+23.1%,混合型IMPC中HER2-75.7%,HER2+9.1%。乳腺X线摄影中肿块型IMPC HER2-72.7%,HER2+9.1%,非肿块型IMPC中HER2-53.8%,HER2+23.1%。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个数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类型、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PC的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符合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IMPC以ER+PR+HER2-多见,混合型IMPC中ER+PR+HER2-较单纯型IMPC中多见,单纯型IMPC中ER+PR+HER2+较混合型IMPC中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肿块型ER+PR+HER2-较非肿块型多见,非肿块型ER+PR+HER2+较肿块型多见。超声检查与免疫组化无明显相关性。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个数较浸润性导管癌高,IMPC类型、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