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氧含量与不同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评定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行性.方法22名男子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按运动水平分为A、B两组,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进行蹬车运动至力竭.A组完成6级负荷,B组完成5级负荷.将探测器固定于运动员右侧股外侧肌,测定运动过程中的肌氧含量,并同步测定摄氧量(VO2)、心率(HR)及血乳酸(BLa).结果A组运动员在进入第5级负荷时骨骼肌肌氧水平迅速下降,直到运动结束未达平衡;B组运动员运动开始阶段肌氧水平迅速下降,进入第5级负荷时肌氧水平出现新的平衡.所有受试在负荷较低时肌氧含量呈阶梯状下降,负荷较高时肌氧持续下降,运动停止后肌氧含量迅速超过安静水平.运动过程中,各级负荷末肌氧含量与摄氧量、HR及BLa呈高度负相关(r=-0.943~-0.993).结果提示运动时骨骼肌局部肌氧供需失衡可能与无氧阈有关.赛艇运动员递增负荷训练时肌氧含量下降拐点与乳酸拐点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考虑用肌氧含量评定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治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明确力竭性运动及轻量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只WKY (Wistar京都 )大鼠为A组 (正常对照组 ) ,30只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为B组 (高血压组 )、C组 (高血压 +轻量运动组 ,每天间歇游泳训练 30分钟 )、D组 (高血压 +力竭性运动组 ,每天持续游泳训练 12 0分钟 )。经不同处理 8周后 ,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细胞凋亡率、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 ,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A、B组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差异 ;C组较B组舒张功能改善 ,心肌重塑减轻 ,D组各项指标较B组恶化。结论 :轻量运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减轻心肌重塑 ,力竭性运动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3.
运动想象在慢性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先运动想象组(A组)和后运动想象组(B组),两组进行两阶段(阶段Ⅰ和阶段Ⅱ)交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由治疗师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运动再学习等技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1次/天,5天/周。A组在第Ⅰ阶段、B组在第Ⅱ阶段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跟随指导语录音进行运动想象,想象内容包括患肢负重和快速步行,10~15min/次。分别评测每一阶段实验前后Rivermead运动指数(R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10m最快步行速度(10mMWS)及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对A、B两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交叉对照比较。结果: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相比,结合运动想象阶段RMI、10mMWS及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提高明显(P<0.01或P<0.05);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象练习可以促进慢性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自行车定量功率递增运动的方法对歼击机飞行员体能状态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215名自愿受试歼击机男性飞行员使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以速度60 rpm,功率递增25 W/min进行踏车运动,记录其运动时间及心肺运动等指标,并按照运动时间长短将数据依次分为A、B、C、D、E 5组.结果 运动时间在飞行员样本中体现正态分布;年龄越大则运动时间和运动功率越小,且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运动功率相应增加;样本中A组年龄最大,和整体平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时间及功率指标上与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E组RER数值较高,而C、D组较低,且A组与整体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歼击机飞行员年龄越轻体能越好,所选择的功率递增运动方案真实反映了飞行员运动能力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大鼠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并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刺激频率.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刺激A组、刺激B组和刺激C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3个刺激组训练后给予大鼠肝区不同频率(分别为500、1 024、2 048Hz,电流强度均为10mA)的脉冲电流,于第1、3、5周训练的最后1d观测各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禁食水24h后处死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乳酸(LD)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第1周末5组力竭时间无显著差别,第3周和第5周末刺激B组力竭时间显著长于运动训练组、刺激A组及刺激C组(P<0.05),但短于对照组(P<0.05).第1、3、5周末5组血TBIL及TP含量均无显著差别,3个刺激组血LDH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但均明显低于运动训练组(P<0.05).第1周末运动训练组血ALT、AST及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刺激A、B、C组(P<0.05),而对照组和刺激B组无显著差别;第3、5周末运动训练组血ALT、AST及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刺激A、B、C组(P<0.05);在3个刺激组中,刺激B组血ALT、AST及LD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刺激A、C组(P<0.05).结论 适宜频率的脉冲电流可明显减轻运动疲劳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延缓运动疲劳发生、促进运动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时长、不同角度的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最佳踝泵运动模式,以便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健康人18名,依次进行两种踝泵运动模式(舒适角度的踝泵运动和最大角度的踝泵运动)及每种模式下的3个运动时长(5、10、15min),根据同一人不同的踝泵运动模式,分为A组(舒适角度的踝泵运动)和B组(最大角度的踝泵运动),每组18例。Philips IU22彩超,探头频率5~10MHz,检测腘窝处腘静脉在静息状态、5、10、15min各个时长的血管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每分钟血流量。结果 A组组内比较:踝泵运动各时长血管内径均大于静息状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泵运动各时长每分钟血流量均大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5、10、15min的最大角度踝泵运动血管内径值、每分钟血流量均数显著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min时的每分钟血流量均数最高,高于其他各个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B组中5、10、15min每分钟血流量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在5min和10min时血管内径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min时B组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15min时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血栓,10min时长最大角度踝泵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效果最好;老年体弱多病无力的患者,5~10min舒适角度下的踝泵运动不失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口服阿仑膦酸钠,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3.5%(29/31),高于A组的74.2%(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3/31)、6.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临床效果佳,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耐量提升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介入治疗后,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90例。A组患者不采用康复训练,B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及经平板运动试验的主要参数。结果 A、B两组患者静息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血压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运动所测量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血压乘积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 mm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最大运动耐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促进CHD患者的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 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成A、B、C、D四组 ,其中A组进行饮食治疗 ,B组进行饮食 +运动治疗 ,C组进行饮食+药物治疗 ,D组进行饮食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共治疗 6个月 ,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 ,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治疗后 ,B组、D组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高峰值的降低、高峰出现时间的提前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D组的下降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运动对 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配以运动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最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6 h内进行动脉血乳酸浓度测定,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APACHEⅡ评分≥20分为A组,〈20分为B组;根据患者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血乳酸清除率与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应用肝素钙联合运动操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应用肝素钙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进行运动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DVT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1%(56/60),显著高于A组的56.6%(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发生下肢肿痛、皮温异常、头晕呕吐、血压上升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应用肝素钙联合运动操预防DVT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消除台阶运动疲劳后血乳酸的作用效果。方法:40名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照海开闭穴组(简称照海组)、灵龟八法申脉闭开穴组(简称申脉组)、辩证取穴组(简称三阴交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0人。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在照海穴开穴时间段进行。4组受试者进行台阶运动至疲劳后平卧,照海组、申脉组和三阴交组分别进行针刺,照海组选取双侧照海穴、列缺穴,申脉组选取双侧申脉穴、后溪穴,三阴交组选取双侧三阴交穴、合谷穴。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捻转补法1次。对照组平卧床上,不进行任何恢复干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实验结束24小时后,在申脉穴开穴时间段进行,方法同第一阶段。测定受试者两个阶段台阶运动前、运动停止30分钟后血乳酸值。结果:(1)第一阶段台阶运动停止30分钟后,照海组、申脉组和对照组的血乳酸值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P<0.01),三阴交组升高不显著(P>0.05)。(2)第一阶段台阶运动24小时后,照海组和三阴交组血乳酸值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P<0.05),而申脉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照海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第二阶段台阶运动停止30分钟后,照海组、申脉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均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三阴交组增高不显著(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和辩证取穴针刺均有促进台阶运动后乳酸清除、降低血乳酸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充G115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营养干预效果。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组(A)、运动组(B)和运动 灌胃组(C),其中运动组和运动 灌胃组按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又分为4个亚组:运动后即刻(B1、C1)、24小时(B2、C2)、48小时(B3、C3)和72小时(B4、C4),所有动物膳食平衡2周后进行实验(运动 灌胃组和运动组在膳食平衡期间,每天分别以1.5%人参G115溶液2ml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运动组和运动 灌胃组大鼠以16m/min的速度、-16°的坡度进行5分钟运动、2分钟休息、总时间为120分钟的间歇性跑台运动,运动前1小时分别以等量蒸馏水或1.5%人参G115溶液2ml灌胃。测定各组运动后即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尿液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骨骼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结果:(1)B2组血清CK活性显著高于B1组(P<0.05),C2组血清CK活性显著高于C1组(P<0.05);B2、B3、B4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B1组(P<0.05),C2、C3、C4组血清MDA含量分别显著低于B2、B3、B4组(P<0.05)。(2)B1组和B2组尿3-MH显著低于A组(P<0.05),B4组尿3-MH显著低于B1组(P<0.05)。(3)C1、C2、C3、C4组骨骼肌G6PDH和GUS活性分别显著低于B1、B2、B3、B4组(P<0.05)。结论:补充人参G115可抑制运动引起的血清MDA含量升高,促进运动后的恢复;补充人参G115对抑制运动引起的蛋白质降解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不能较好促进降解蛋白的修复;补充人参G115还能抑制骨骼肌组织中炎症反应标志物G6PDH和GUS活性增高,有明显抗离心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损伤所伴随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习服对高温力竭运动大鼠血清Na+、K+、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心钠素(ADH)含量和下丘脑AVP合成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高温力竭组(B组)、热习服后高温力竭组(C组)。常温环境温度25℃,湿度50%;高温环境温度38℃,湿度50%。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组每天在高温环境下以18 m/min、坡度0在跑台训练14天,第15天B组和C组在高温环境下以20 m/min、坡度0运动到力竭。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称量体重并测肛温,记录B、C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后麻醉取血和下丘脑,测定血清Na+、K+、ANP、ADH、ALD含量,RT-PCR测定下丘脑ADH mRNA表达。结果:(1)C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75.20±15.39 min)明显长于B组大鼠(27.67±4.80 min,P<0.01)。(2)C组大鼠体重丢失%明显高于B组(P<0.01);C组大鼠血浆渗透压(316.50±3.63 mmol/L)明显高于B组(304.75±5.90 mmol/L,P<0.01)。(3)B、C组大鼠血清ADH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显著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大鼠血清ALD浓度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大鼠血清ANP浓度低于A组(P<0.05)。(4)B组大鼠下丘脑ADH mRNA表达(1.51±0.18)比A组(1.04±0.18)升高(P<0.01),C组表达(1.23±0.38)也高于A组(P<0.05)。结论:热习服明显提高大鼠在高温环境下的运动能力。热习服后,血液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调定点"上移,血浆渗透压变化与下丘脑分泌ADH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运动超负荷与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浆HDL、LDL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SD大鼠运动超负荷和压力超负荷模型上,采用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BECKMAN42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大鼠体重、血压、心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负荷组体重增加,心率降低、血压恒定,LDL显著性降低(p<0.001),HDL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超负荷组体重显著性降低,心率增加,血压上升,LDL升高,HDL显著性降低(p<0.01);压力超负荷组体重、心率增加,血压呈高血压指标,LDL升高显著(p<0.01),HDL降低显著(p<0.001)。上述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负荷可使机体血压恒定,心率减慢,血脂代谢水平改善,运动超负荷可使机体体重下降,心率、血压升高,血脂代谢水平异常,并与高血压型相似,对维持健康水平不利  相似文献   

16.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乳酸代谢的实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时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形成过程中脑能量代谢的特征。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两组,纹状体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1组)和外周血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2组),每组10只。采用微透析-电化学联用的活体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大鼠(第1组)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纹状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变化,并从尾静脉采血动态监测大鼠(第2组)外周血液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1)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初期大鼠纹状体胞外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运动后期直至恢复期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胞外葡萄糖浓度在运动初期无明显变化,在运动后期开始下降,甚至在恢复期的90分钟内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2)大鼠外周血糖浓度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在运动力竭以及恢复期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大鼠血乳酸浓度在力竭运动过程中显著高于安静时水平(P<0.05),而在运动结束后即迅速恢复至安静时水平。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外周低血糖导致脑对于葡萄糖摄取不足,出现脑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降低,中枢能量物质葡萄糖和乳酸代谢的显著降低可能是产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一个重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冷水浴与冷热水交替浴对人体自行车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12名男性(22.08±2.02岁)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实验间隔7天。受试者首先进入实验室安静休息15 min,随后进入高温湿度模拟室(温度37±1℃,相对湿度80%±2%rh)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至力竭,再回到实验室(温度25±1℃,相对湿度45±5%rh)进行15 min恢复。3次实验分别采用安静恢复(CON组)、冷水浴(CWI组)和冷热水交替浴(CWT组)三种恢复手段,均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第0、3、5、8、10、13、15 min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血乳酸、心率与核心温度,数据结果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运动前的血乳酸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WT组运动后第13 min和运动后第15 min的血乳酸较CON组显著降低(P<0.01),其他时间点(运动后第0、3、5、8和10 min)的血乳酸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运动后所有时间点(第0、3、5、8、10、13和15 min)的血乳酸值与CO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运动前的核心温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运动后第15 min的核心温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运动后第0、3、5、8、10和13min)的核心温度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WT组运动后所有时间点(第0、3、5、8、10、13和15 min)的核心温度与CO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任一时间点(运动前和运动后第0、3、5、8、10、13和15 min)的心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冷热水交替浴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速度,冷水浴方案可有效降低核心温度,这两种水浴方案对心率恢复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正加速度(+Gz)暴露对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的损伤,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标记为A组(对照组)、B组(+10 Gz组)、C组(+10 Gz+Gln组)。采用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B组大鼠以+10Gz值旋转5 min,每日暴露1次,持续5 d,C组训练方法同B组,训练前灌服用生理盐水配置的Gln溶液。实验结束后次日麻醉大鼠,取大鼠肠黏膜标本及外周血清,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组织形态特点,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含量。结果 A组大鼠小肠组织无明显损伤;B组+Gz暴露后的小肠组织损伤最严重;C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不及B组。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明显升高(P0.01),s Ig A水平明显降低(P0.01);C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高于A组(P0.05),但s Ig A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高于C组(P0.05),s Ig A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Gz暴露可增加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破坏大鼠肠道屏障。加速度暴露过程中补充Gln,对屏障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素内非相干性运动DWI(IVIM-DWI)在糖尿病患者足部软组织灌注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A组,选择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B组,另选择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C组。使用11组b值行DWI,以第一跖骨掌侧、趾长屈肌肌腹区为ROI分别测量,并将所得图像行IVIM灌注分析,分别得出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D值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均P0.05);B组D*值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均P0.05);B组f值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均P0.05)。结论:IVIM对糖尿病患者的灌注情况分析显示,D*值下降,提示微循环灌注情况变差,且糖尿病足患者D*值下降更明显,对评估糖尿病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鼠在低压舱内进行游泳时,皮毛上会附着大量气泡,严重影响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判断。本实验旨在建立低压舱内稳定可靠的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方法:SD大鼠分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大鼠又分为A、B、C、D四组。A组大鼠为对照组;B组大鼠在游泳用水中加入去污剂;C组大鼠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脱去头部以下被毛;D组大鼠用实验前1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水游泳。大鼠分别置于平原和5 000m低压舱内饲养,24h后各组在其饲养环境下进行负重2.5%体重的游泳运动。观察大鼠游泳运动情况,并记录游泳力竭时间。结果:在平原,往游泳用水中加入吐温20(B组)或去除大鼠被毛(C组)可减轻大鼠身上附着的气泡,而在低压舱中使用这两种方法无效。无论是在舱内还是在舱外,使用实验前1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水(D组)可完全消除大鼠游泳时皮毛上附着的气泡。D组大鼠在平原力竭时间为(56±11)min,显著长于高原力竭时间(25±17)min。结论:通过实验前煮沸游泳用水,可消除大鼠在低压舱中游泳时皮毛上附着的气泡,建立稳定可靠的低压舱内大鼠游泳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