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sty,THA)后的假体周围骨改建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行THA的高龄患者(70~90岁)30例(34髋).对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影像学资料、术后及随访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的手术前、后假体周围骨密度资料进行分析,临床疗效采用Harris标准评定,并以Kaplan-Meier法评价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结果 4例死于肺癌,余26例(30髋)获5~7年(平均6年)随访.术后X线片测量显示12髋1年内假体下沉<1.5 mm,无假体松动.增生性骨反应见于Gruen 2,3,4,5,6,11,12区;吸收性骨反应见于1,7区.DEXA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在2,3,4,5区,骨密度减少主要发生在1,6,7区.术后6个月内,2,5区的骨密度增加速度最快(P<0.05),2年后各区骨密度改变趋于稳定(P>0.05).术后1年内的假体周围总骨密度减少较多(P<0.05),手术2年后的假体周围总骨密度基本无改变(P>0.05),只是骨量从股骨近端到远端呈区域性重新分布.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38.56±8.21提高至最近随访时的86.32±6.01,假体6年存留率达100%.结论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对高龄患者行THA后的假体周围具有良好的骨改建模式,且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代谢、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沈阳市骨科医院134例60岁以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鲑鱼降钙素干预,随访6个月,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Ⅰ collagen,β-CTX)、Ca2+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疼痛强度差(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3、6个月血清OC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CTX观察组在3、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ALP在术后1、3、6个月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a2+术后3、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BMD术后1、3、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疼痛PID评分在3、6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30°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外展4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F-36平均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促进成骨过程,抑制破骨过程,减轻患者早期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颈干角为135°的股骨柄,对照组采用颈干角为127°的股骨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术侧股骨偏心距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 FO)、该变化值与健侧股骨偏心的比值(sd FO)指标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全局偏心距以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和Harris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x FO、sd FO指标值分别为(1.8±4.6)、(8.9±12.6),明显低于对照组(5.9±4.8)、(20.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全局偏心距分别为(4566.5±32.6)和(65.5±11.4)mm,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579.5±37.6)、(69.4±12.6)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现象,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大转子疼痛现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7°和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功能恢复,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可以更好地重建股骨近端解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2月15例行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取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水泥叠加技术固定假体;骨折发生时间为髋关节置换术后10d~3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B2型11例,B3型4例。术后6个月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观察术后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定,位置安放合适;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髋关节功能Harris平均83分(76~87分)。结论骨水泥叠加技术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概述双能量骨密度吸收(DXA)自由兴趣区分析技术的进展,定量分析其精确性,评估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12个月后对纵向股骨假体骨密度(BMD)定量分析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3年6月因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弃拐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和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骨水泥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CP组,P0.05;骨水泥组的术后弃拐时间显著短于LCP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骨质缺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侧骨质缺损患者20例,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16例股骨侧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打压植骨,4例股骨侧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3个月(4~61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4.2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7.7分,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股骨侧骨质缺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伊班膦酸钠的应用对预防股骨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创伤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5~7d给予伊班膦酸钠4mg静滴,并于术后每3个月滴注1次。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其余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股骨假体柄周围基于Gruen分区法的7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骨密度值改变,以及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改变。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股骨假体柄周围骨密度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股骨各测量ROI的骨密度分别为1区(0.94±0.14)g/cm^2vs.(0.81±0.19)g/cm^2,2区(1.54±0.2)g/cm^2vs.(1.34±0.31)g/cm^2,3区(1.71±0.23)g/cm^2vs.(1.39±0.19)g/cm^2,4区(2.04±0.29)g/cm^2vs.(1.74±0.38)g/cm^2,5区(1.81±0.31)g/cm^2vs.(1.62±0.39)g/cm^2,6区(1.62±0.28)g/cm^2vs.(1.40±0.14)g/cm^2,7区(1.21±0.32)g/cm^2vs.(0.94±0.29)g/cm^2,总体均值(1.49±0.32)g/cm^2vs.(1.29±0.41)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41±8.74)mmol/L vs.(56.41±8.74)mmol/L,P<0.05],但血钙和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11例患者在滴注伊班膦酸钠后出现体温升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伊班膦酸钠能够有效减少股骨假体柄周围骨密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标准型与加长型股骨假体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80~93岁。根据使用的股骨假体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选择标准型股骨假体,观察组选择加长型股骨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观察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依据髋关节假体正位片Delee-Charnley分区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组骨溶解率与松动率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和16.39%(P=0.012,0.007)。术后3、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21±2.01)分和(86.45±2.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1.67)分和(82.45±2.09)分(P=0.000)。结论加长型股骨假体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匹配性和生物稳定性,可以有效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Harris评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改良后外侧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结合组配式股骨头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26例,女44例;年龄67 ~95岁,平均78.3岁.新鲜股骨颈骨折6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8例(伤后2~4个月),均为GardenⅢ、Ⅳ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假体的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随访12 ~28周,平均16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围术期失血量、输注血制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两组患者均可下地负重行走.两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入路结合组配式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可减少术中组织损伤和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854、2.731,P<0.001、P=0.008),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5.360,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出现感染3例、关节脱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20.0%(χ2=4.043,P=0.044);术后3、6、12、24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31、4.177、5.184、7.669,P=0.008、P<0.001、P<0.001、P<0.001)。结论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绵阳市骨科医院髋关节科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直接前入路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术后24、48、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术前、术后6~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2年的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对比,采用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不影响髋臼假体位置的前提下,能避免肌肉损伤,获得快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药联合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10月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鲑鱼降钙素联合PFNA治疗,对照组实施碳酸钙联D3片联合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及骨密度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年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平均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8.18±10.06)分、(91.47±8.20)分]高于对照组[(75.27±9.24)分、(83.24±10.31)分],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的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1.86±0.28、-1.41±0.20)明显高于对照组(-2.54±0.13、-2.5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股骨颈、Word三角、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水平[(0.92±0.06)g/cm2、(0.87±0.04)g/cm2、(0.88±0.02)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0.80±0.05)g/cm2、(0.66±0.03)g/cm2、(0.67±0.05)g/cm2]。结论多药联合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加快骨质愈合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骨科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6例。骨折发生时间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5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为:A型2例,B1型6例,B2型3例,B3型3例,C型2例。非手术治疗3例,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行长柄假体柄翻修联合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2例,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术1例,长柄股骨假体柄翻修联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形状记忆合金环环抱器固定术1例,单纯钢板钢缆系统固定1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观察关节功能。结果除1例B2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15例均得到1~4年随访。术后半年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术前Harris评分35分,术后1年评分80分9例,70~80分7例。结论应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同Vancouver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199例(207髋)初次全髋置换,其中46例(46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新鲜骨折31髋,陈旧性骨折15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股骨颈骨折置换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和评分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期间最后一次Harris评分: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84.1±8.6)分,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评分(85.8 ±7.6)分.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假体位置不良.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各有1例患者脱位.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和功能恢复快的特点,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不仅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采用普通假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0~42岁,平均37岁.前倾角40°~50°,术前Harris评分(59±8)分,术中通过将股骨假体缩小前倾角20°~30°,同时将髋臼杯前倾角增大10°~15°,使其基本恢复正常对合关系,防止关节前脱位.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Harris髋评分.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5~3.7年(平均2.9年),关节假体稳定性良好,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2年Harris评分为(88±6)分,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P<0.01).结论 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手术中通过对普通的股骨假体及髋臼杯安放的角度的联合调整,使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假体与髋臼的对合基本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同时避免了使用小柄股骨假体、转子下截骨或使用特殊前倾角股骨假体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涂层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X线表现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5例患者15髋采用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柄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6例,女9例;年龄58~82岁,平均66岁。翻修原因:无菌性假体松动10例,感染性松动2例,假体松动、股骨骨折2例,股骨假体位置不良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手术前、术后定期X线评价。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1~5年,平均2.3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2分,最后随访时增加至89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最后随访时,有14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有1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2例,其中1例为股骨柄尖端处无移位骨裂,1例为股骨假体柄远端穿出股骨皮质,术后脱位1例。本组中无假体固定失败的患者。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是髋关节翻修股骨侧的良好选择,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对个子矮小的患者选用加长翻修柄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的疗效,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Ⅱ期翻修中占位器的选择.方法 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9.5岁.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后,14例置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12例采用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2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前、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在彻底清创、取出假体、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或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置入后,伤口均Ⅰ期愈合.Ⅱ期翻修手术间隔时间平均5.2个月(3~11.5个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20.8个月(12~33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Harris髋关节评分Ⅰ期术前平均27.9分,Ⅱ期术前平均52.9分,最后随访时平均83.6分(P<0.05).含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有1例断裂,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无断裂.结论 (1)Ⅱ期翻修术具有感染清除率高、缓解疼痛、有效保留关节功能等优点,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2)使用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均能有效感染控制和恢复部分患肢功能;(3)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中操作简便,治疗间歇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但置管易堵,不能长期缓释抗生素,费用较高,适用于体质较好、感染不严重、两次手术间隔期患肢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使用Corail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Corail股骨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其术后随访X线影像变化,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随访8~34个月,平均(20.8±9.2)个月。1例术中发生股骨距劈裂骨折,钢丝捆扎固定后痊愈。4例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例出现胫后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1例假体下沉2.5 mm,无假体松动,假体均获得骨性固定,假体存活率为100.0%。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大腿痛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8±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6.0±6.0)分。结论高龄患者采用Corail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可获得良好的假体稳定性,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结合捆绑带固定植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男7例,女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6例;年龄71—87岁,平均77.4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17例,Ⅳ型6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