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原病(High alt itudedisease,HAD)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缺氧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低氧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发病的基础和临床表现的根据,脱离低氧环境则病情一般均呈好转。高原病依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再根据低氧性损害在某器官系统更为集中和突出而作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条件下大鼠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沙利度胺进行干预研究,探讨细胞凋亡在慢性高原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TUNEL方法检测高原低氧条件下及其在沙利度胺干预后的大鼠骨髓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原低氧条件下1天时大鼠骨髓细胞凋亡指数减低,低氧1天组为(1.34±0.65)%,对照组为(2.73±0.51)%(P〈0.01);与低氧21天组比较,沙利度胺干预后细胞凋亡增加,低氧21天组为(2.65±0.98)%,干预组为(4.02±2.13)%(P〈0.05)。结论:高原低氧条件下大鼠骨髓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抗血管新生药物沙利度胺有促进高原低氧大鼠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成为慢性高原病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人群,受低大气压和低氧分压的影响,引起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高原病分为高原反应(急、慢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即高原昏迷)、高原血压异常(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体型均有明显的关系。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男性比女性、体型肥胖高大者比体型瘦弱矮小者易患高原病,且病情较重。究其原因在于:年龄越小,各器官的功能越旺盛,机体的代偿能力越强;女性的内分泌较旺盛,雌激素水…  相似文献   

4.
慢性高原病     
张西洲 《人民军医》2008,51(11):706-707
我国将慢性高原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和高原衰退症等4个亚型,国外则将高原红细胞增多和高原慢性低氧所致的循环、呼吸、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统称为慢性高山病或蒙赫病(Monge病)。  相似文献   

5.
高原由于其低氧、低压的特殊环境,平原人快速进驻高原地区时,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在早期研究中已发现人处于低氧环境时,体液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被称之为应激肽,它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物质基础,该物质与高原病有着极密切相关关系。阐明其质、量在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为易感人群的筛选提供全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西藏、青海及四川西部等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原移居者为适应外界低氧环境,其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会出现代偿增高.当血液出现淤滞、血流阻力增加时,即RBC、HGB、HCT代偿增高过度,出现头昏、胸闷、胃肠不适等临床症状时,就可按青海标准[1]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HAPC是由于机体持续高原低氧引发红细胞过度增生的一种慢性高原病,是常驻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也是引发其他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基础病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中机体遭受低氧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动态调整,使得红细胞生成的生理调节发生紊乱,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在不同的组织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 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急性和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发病机理,同时也是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明显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本文拟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P0)对大鼠HPH及其肺血管重构的影响,从而对高原慢性缺氧相关性疾病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