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48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48 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9例,其中累及无名动脉2例,左颈总动脉1例,腹腔干1例,左肾动脉受累2例,右肾动脉3例;Ⅱ型13例,无名动脉受累3例;Ⅲ型26例,其中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腹腔干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左肾动脉4例,右肾动脉9例,病变延及髂总动脉15例,假腔被血栓充填为动脉壁内血肿3例;48例中有45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口,显示率为93.7%.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16层以上多层螺旋CT实现了原始扫描数据在X、Y、Z轴上的各向同性,CT计算机后处理软件日益成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接近DSA.主要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血管生长(AV)、血管探针技术(VP).目前MSCTA主要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包括冠脉成像、肺动脉成像、心脏大动脉成像、颅内血管成像以及腹腔内脏动脉成像.在腹腔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MSCTA可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对判断肿瘤的起源、定位定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及主动脉夹层是可危及患者生命的血管病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由于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面薄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对28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文收集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1月28例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40~78岁,平均61·3岁。…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胸部大血管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胸部大血管急诊病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胸部大血管急症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中央型肺栓塞10例,夹层动脉瘤12例,动脉瘤2例,多发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狭窄1例。二维图像(多平面容积重建及曲面重建)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仿真内窥镜可以判断肺动脉内栓子与血管壁关系、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胸部大血管急诊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者进行CT血管造影,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pitchl 25,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人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显示、仿真内窥镜、容积再现重组。结果:34例中,正常者7例,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瘤7例,左锁骨下动脉瘤1例,马凡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后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后1例。结论:MS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横断面CTA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基础,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瘤(aorticaneurysm)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smphy,MSCTA)及其三维重建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管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主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19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 )、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容积重建(VR)、CT仿真内镜(CTVE)及导航技术(n avigation),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良好的显示了动脉瘤形态、内腔、附壁血栓、钙化斑块及主动脉夹层真假腔、撕裂的内膜及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 结论:16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破裂脑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方法 对64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MSCTA表现进行分析,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 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62例,颅内血肿2例.破裂出血的瘤体表面欠光滑,64个破裂动脉瘤中具有乳头征36例(56.3%),丘状突起征15例(23.4%),刺突征9例(14%),乳头+刺突征4例(6.3%).CTA对诊断是否为已破裂的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TA的乳头征、丘状突起征、刺突征、乳头+刺突征等征象,可提示瘤体已破裂出血或提示该瘤体为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证实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VR、MIP、MPR、CPR)进行肠系膜血管成像,观察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2例,MMSCTA及DSA示SMA充盈缺损;SMA血栓形成1例,MMSCTA及DSA示SMA主干呈长条状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9例,MMSCTA示SMV充盈缺损7例,2例不显影;胰腺癌侵犯SMA、SMV者13例,MMSCTA示肠系膜血管被包埋,血管狭窄中断;SMA主干或分支狭窄伴软斑形成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是肠系膜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螺旋 CT增强扫描 ,后进行各种重建 :表面阴影显示 (SSD)、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结果 :SSD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MPR对瘤体内附壁血栓范围的显示较佳 ;而 MIP对瘤壁的钙化及对管腔各段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 :螺旋 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 ,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可取代 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87例临床疑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做了SCTA检查,54例经手术证实,49例同时做了MRA及超声检查,18例行血管造影(XRA),包括DSA 8例。全部病例均在VQ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结果87例中主动脉夹层48例,主动脉瘤23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2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例,大动脉炎3例,右位主动脉2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3例正常。结论SCTA作为一种微创性影像诊断方法,能可靠显示主动脉病变,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等大动脉病变的诊断已基本替代传统血管造影,并在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和术后随访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临床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行肾动脉MSCTA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行3D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结果 一侧肾动脉狭窄≥50%者43例,≥75%者5例,平均为26.7%;双侧肾动脉狭窄≥50%者13例,≥75%者3例,平均为8.9%;副肾动脉的出现率:1支出现率平均为24%,2支出现率为3.8%;9例出现双侧副肾动脉,出现率为10%.结论 MSCTA可作为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常见的危重性疾病、病情凶险,发病后48 h死亡率达36%~71%[1];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有无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及显示病变的类型、范围、破口及分支受累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将我院近年来18例患者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丰  温颖 《放射学实践》2008,23(1):41-4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性研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技术(VE)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A与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对瘤体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角度等参数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瘤体直径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MSCTA测量值较DSA准确.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对重要参数的测量值准确,可作为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诊断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41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内血肿12例,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MSCTA检查,并对7例颅内动脉瘤钛夹夹闭术病例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手术切除病例进行术后MSCTA评价。结果41例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MS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11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1例;MSCTA对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和脑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瘤巢的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均较清楚。7例动脉瘤行钛夹夹闭术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行手术切除,手术所见与术前MSCTA表现相符;术后行MSCTA复查,显示夹闭动脉瘤之钛夹位置正常,载瘤动脉、颅内大血管通畅,脑动静脉畸形之瘤巢已切除。结论MSCTA是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的一种无创伤、快捷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且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术后评价方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