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细小病变的发现率也明显增加。从而使X线诊断早期大肠癌成为可能。可是,X线虽能发现微小病变,但早期大肠癌与良性息肉的鉴别仍是难题,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为此,我们根据800余例低张双对比造影所发现的44例良性息肉和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癌10例的大体形态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欲为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资料(X线、CT、MRI)。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2例行CT平扫和增强,2例行MR平扫。结果4例静脉肾盂造影发现病变,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1例病变侧肾脏输尿管未显影。3例逆行肾盂造影发现病变。2例CT检查发现增强后期扩张输尿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例MR平扫LWI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检查是输尿管息肉首选方法.CT、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碘过敏及肾功能不良等不能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首选MRI。  相似文献   

3.
结肠的病变主要来自粘膜.为了发现结肠粘膜病变,1923年Fischer首次使用双重造影法.1952年Welin倡行一种适于作常规检查的双重造影法,至1970年,已检查50 000人次以上.Laufer认为这种方法对诊断息肉及早期炎症最为有效. Bret证实,在尸检发现的结肠肿瘤中,小于10mm者占88%,其中78%系双重造影法检出,常规方法诊断的仅占18%.Welin1955年~1961年期间用此法在他的病例中发现12.5%息肉样病灶.同期Ekelund在3398例尸检中也发现12.5%有息肉病变.这说明双重造影灌肠X线检查可诊断全部息肉样病  相似文献   

4.
X线检查与内镜对照结果已充分表明传统的单对比钡餐检查方法已不够准确可靠,尤其是在早期病变的发现上更是如此,从我科改为双对比造影后,造影质量及病变的检出得到明显提高,并在发现早期和微小病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作者对75例患者钡剂双重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诊断的正确性进行了比较,并就钡剂双重造影的X线检查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出率。方法:应用日本岛津700MA胃肠机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68例。同期追踪其食管镜及病理检查。强调检查体位,按病理分型、局部分区、侵犯粘膜的深浅分别探索检出率。结果:68例早期食管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为90%。其中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X线不易显示。癌组织浸润粘膜下层X线可全部检出,浸润粘膜层检出率91%。原位癌的检出率为35%。结论: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及认真应用多体位检查早期食管癌显示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全结肠性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结肠受累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特点、材料和方法;观察了9例全结肠受累的溃疡性结肠炎,分析了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的表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结肠袋形消失,肠管弥漫性狭窄短缩、粘膜面正常结构消失,可见边缘模糊的钡点或钡斑,结肠轮廓是针棘状突出或出现“揿扣征”和“双边征”。缓解期见棍棒状,火柴杆状及树枝状的假息肉形成。病变呈弥漫性和连续性。全结肠受累的患者,病变多较重,多合并返流性回肠炎的表现:回盲瓣肥厚,回肠末端粘膜皱襞增粗、严重者回盲瓣变形、展开,末端回肠肠腔增宽和多发小溃疡形成。结论:全结肠受累的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病变重,可并发末段回肠的溃疡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息肉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息肉13例,所有病例均行IVP检查,9例进行逆行性尿路造影。结果:85%(11/13)病变位于输尿管中上段、肾盂输尿管交界部及肾盂,IVP和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充盈缺损影,其形态在不同时间的照片上可发生变化。结论:输尿管息肉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IVP和逆行尿路造影是发现和诊断输尿管息肉的常用方法,尤其是逆行尿路造影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X线与胃镜对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X线特征,研究其形成机理。方法 应用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发现本病20例,男18例,女2例,全部病例进行胃镜对照及粘膜活检。结果 病灶发生在胃窦部偏小弯侧9例,大弯侧5例,弥散分布6例;多发性病灶19例,单发1例;丘状隆起病灶中心糜烂呈靶样改变13例,脐凹样改变2例,牛眼样改变3例,小息肉样改变与条状隆起2例。结论 X线与胃镜对疣状胃炎完全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临床X线检查对Peutz -Jegher’ssyndrom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近几年行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及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例均有明显的家族史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 ,皮肤粘膜黑色素斑 ,可确诊为Peutz -Jegher’ssyndrome。结论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并结合临床病史对Peutz -Jegher’ssyndrome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食管不同息肉样隆起病变的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和良恶性鉴别水平.方法 经病理证实,通过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发现,病变直径<3 cm的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42例,其中食管癌23例,平滑肌瘤11例,息肉 3例,食管囊肿、乳头状瘤、孤立性静脉瘤、炎性假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食管常见肿瘤中,食管癌诊断符合率91.3%,平滑肌瘤符合率90.9%,息肉为66.7%,在剩余的5例少见病中,总诊断符合率为40%.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总正确率为90.5%.结论 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中,对于食管癌和平滑肌瘤的诊断以及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