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经3-1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按疗效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7.2%。结论 PFNA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尤其在严重骨质疏松及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内固定治疗,对病列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优良率94.5%,效果满意。对于31-A3型骨折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5.
曾军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06-100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18个月,本组老年患者对所选择的手术内固定应用效果满意,特别是Gamma钉组术中采用微创治疗,术后疗效确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多呈粉碎性,加之骨质疏松、手术耐受能力差,采用较小的手术创伤完成骨折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伤肢功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Gamma钉更具有此项优势。  相似文献   

6.
田波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65-66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HS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21例(42%)、良22例(44%)、可6例(12%)、差1例(2%),优良率86%。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固定松动5例(10%)、内固定断裂3例(6%)、骨折不愈合2例(4%)、髋内翻1例(2%)、髋关节功能障碍1例(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12例)。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A组).Gamma钉(B组)、股骨近端钉(PFN.C组)手术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结果.结果:B、C组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A、C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相比,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认为此钢板固定稳定,损伤小,患髋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量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法的见解已趋一致。内固定方法很多 ,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 ,选用最佳的内固定方式 ,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科 1 991年 3月~ 1 998年 6月共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1 58例 ,分别选用多根斯氏针、加压螺纹钉、麦氏鹅头三翼钉、1 3 0°角钢板、加压滑动鹅头钉作为内固定材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8例 ,男 97例 ,女 61例 ,年龄 2 1~ 86岁 ,平均年龄 53 .5岁。55岁以上者 1 0 2例 ,占本组病例的 64 .6%。损伤原因 :车祸 4 4例 ,骑自行车摔倒 3 5例 ,平地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40例和Gamma 3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Gamma 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虽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较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Gamma 3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5例,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发生率为18.69%。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骨折,而钉板系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髓内系统。钉板系统中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结论对各类型骨折特点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12.
股骨干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股骨干骨折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加压钢板,梅花钉,Ender钉,交锁髓内钉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73例18-63岁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5个月,梅花钉组5.5个月,Ender钉组6个月,加压钢板组7个月。加压钢板组术后感染3例,内固定断裂松动6例;梅花钉组术后感染2例,内固定断裂2例;Ender钉组内固定断裂1例,感染1例;交锁髓内钉组无断裂,感染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合适手段,但软组织条件差者,以外固定支架为宜。  相似文献   

13.
Late segmental collapse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is the phenomenon observed in post-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 which has generally been reported to occur over a year or more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head (SIF) has also been recognized to cause femoral head collapse, however, only two cases of SIF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have been reported. We report a case with femoral head collapse observed 5 month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which was histo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SIF. Clinically, differentiating SIF from ON is important because some cases of SIF have been reported to heal without surgical treatments. The timing of femoral head collapse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e may be different between SIF and post-traumatic ON.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和人口的老龄化,股骨颈骨折患者逐年增多。内固定术后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和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髋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固定方式由常规的3枚空心拉力螺钉倒"品"字固定,演变至不同数目、不同角度的螺钉固定,以及通过髓内系统、钉板结合系统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80~93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股骨转子间稳定型骨折6例,不稳定型17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疾病12例。术后约14~18周完全负重。本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32月,术后优良率为82。6%(优8例,良11例)。结论动力加压螺纹钉(DHS)固定牢固,在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L-角钢板及中空加压螺纹钉。  相似文献   

16.
丁杰  曹秋波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46-1248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股骨髁部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髁部解剖钢板固定,并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CPM仪进行功能训练,随访3个月~3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术后X 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48例,近解剖复位8例.切口Ⅰ期愈合53例,Ⅱ期愈合3例,无关节腔及深部感染;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24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2.14%.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具有明显的疗效及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该术式对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骨科手术治疗104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2例;年龄57~69岁,平均62.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1例患者采用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53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应用Harris评分、BI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闭合复位组髋关节Harris评分(92.32±18.21)分、治疗优良率88.24%、Barthel指数(95.32±18.21)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0.25±15.24)分、71.70%、(86.25±15.24)分(P<0.05)。闭合复位组术中失血量(133.51±25.62)mL、术后隐性红细胞丢失量(301.52±36.73)mL、总失血量(452.35±60.47)mL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203.62±45.51)mL、(426.85±50.95)mL、(835.26±95.25)mL(P<0.05),住院时间(19.27±5.03)d、负重开始时间(60.95±16.92)d、骨折愈合时间(62.23±16.36)d均短于切开复位组(24.69±7.12)d、(70.01±21.35)d、(75.65±20.57)d(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1.96%vs.13.21%,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且更有利于减少围术期失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1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内固定失败的经验教训和探讨内固定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2008年间手术治疗的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0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其中,7例重新内固定(股骨近端锁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钉),2例改行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例经胫骨结节下肢牵引非手术治疗6~8周。结果原手术方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9例,多根空心钉内固定1例。术后6周发现内固定失败3例,术后10周发现6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钢板螺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髋拉力钉切出等。经过再次术后61~94 d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骨折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复位后剪切力的合理分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