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出血原因多为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短期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致患者死亡,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急救,输血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门静脉高压输血势必会加大门静脉压力。掌握不好甚至会诱发出血,在治疗中有矛盾的一面。我院地处高原地区,高原气候所致的特殊生理还影响着对出血量的判断。2001年9月-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取得了良好的输血和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符合TIPS治疗指征,均接受Viatorr支架行TIPS术治疗。术中检测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术后1、3、6、12个月,之后每年随访超声或增强CT检查,评价分流道通畅情况,并通过电子病历、临床或电话随访患者肝功能、凝血4项、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和生存时间。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PPG、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变化,Kaplan-Meier法分析分流道通畅率和生存率。结果 42例均成功施行TIPS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直径8 mm Viatorr支架42枚。PPG均值由术前(26.85±6.00) mmHg(1 mmHg=0.133 kPa)降低为(11.62±4.54) mmHg(t=11.359,P<0.05),平均降低(55.63±16.77)%。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总胆红素浓度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14.5(2~39)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9.5%(4/42),其中1例接受分流道再通;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1%(8/42)。术后1、2、3年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91.9%、83.9%、77.4%,生存率分别为94.7%、89.4%、82.0%。肝硬化相关死亡率为9.5%(4/42),均于术后2~30个月死于终末期肝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Viatorr支架行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术后分流道通畅率高,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TIPS在胃食管出血应用中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接受改良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6例。操作技术改良是在线阵血管探头引导下穿刺右颈内静脉,引入导丝并将Rups-100穿刺系统送至肝右静脉,自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成功后,引入加强硬度导丝至肠系膜上静脉,撤出Rups-100穿刺系统,直接将8 mm×40 mm球囊经12F鞘沿加硬导丝快速通过肝静脉-肝实质-门静脉,扩张球囊并保留球囊上肝静脉和门静脉切迹图像。支架技术改良是先释放1枚8 mm×60 mm的裸支架,根据球囊切迹,再释放1枚8 mm×40 mm的覆膜支架,覆膜部分覆盖实质全程而不阻挡同侧门静脉入肝血流,其余部分伸入肝静脉内,常规用弹簧栓子和明胶海绵栓塞胃冠状静脉。测量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 结果56例均获得技术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分流道建立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1.20±3.98)mmHg和(17.36±3.48)mmHg,平均下降幅度为(13.839±2.585)mmHg(t=40.062,P<0.001)。随访1~3年。1、2、3年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89.3%、75.0%、67.8%;再出血率分别为7.1%、12.5%、16.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2.5%。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腹腔感染,抗感染治疗7天后好转;有7例于术后1~3年内因分流道完全闭塞而复发再出血,分别给予了介入开通和覆膜支架植入。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5例在随访期间分别死于肝衰竭、肝癌和多器官衰竭。 结论通过对支架的改良,采用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能够提高TIPS分流道的中远期通畅率,降低再出血率;简化TIPS操作步骤可减少与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 (SCTA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综合诊断标准 ,比较 2 6例采用常规CT、SCTAP轴位及MIP法三维重建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结果。结果 :SCTAP对门静脉远侧分支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 <0 .0 1)。SCTAP轴位能较好显示门静脉细小分支的异常改变 ,对肝硬化判断的敏感性为 93.3%。SCTAP MIP能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的全貌及侧支循环通路 ,对门静脉高压的判断的特异性为 94 .1%。常规CT能较全面反映门静脉高压的肝外征象 (脾大、腹水 )。结论 :SCTAP与常规CT、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 ,有助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睿  陈天武  李春平   《放射学实践》2011,(9):1015-1017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而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部分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最常见的类型为肝炎后肝硬化,以20~50岁多见,男女比例为4:1。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并发症是门静脉高压症,指门静脉压力大于200mmH2O,即14.7mmHg。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P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PIVE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F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消化内科1988~1995年收治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25例,其中有3例在有效控制出血后7d以上因饮食不慎再次引起大出血,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经抢救后并加强饮食护理治愈,笔者报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门静脉高压,从而形成广泛而复杂的门体侧支循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CT和MRI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64层螺旋CT,它结合三维重建等各种后处理技术能获取等于甚至超过许多经典血管造影的图像,从而使其影像评估有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CT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ROC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相关血管的CT征象以及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界点、敏感性、特异性。资料与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为A组,未出血患者30例为B组。CT检测胃冠状静脉(GCV)直径,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数量及总面积,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并选择约登指数(Youdenin-dex)最高的临界点。结果A组GCV直径为(7·62±2.07)mm;B组为(5.57±1.43)mm,临界点为6.5mm,约登指数为0·43。A组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数量为(4.35±1.50)支;B组为(3.10±0.75)支,临界点为4支,约登指数为0·38。A组静脉血管面积为(2.52±2.04)cm2;B组为(0.95±0.50)cm2,将临界点设定为1.10cm2时,约登指数为0·60;临界点设为1.50cm2时,约登指数为0·71。结论曲线下面积(AUGROC)从高到低的是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0·92),GCV直径(0·80),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数量(0·75),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出血的CT检测指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发或应用适合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按照CHARMS清单进行数据提取,并采用PROBAST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7项研究的适用性高,5项研究存在一定偏倚,模型的受试者特征下曲线面积或C指数范围为0.662~0.930,门静脉直径、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白蛋白、腹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是进入模型次数最多的预测因子。结论纳入研究的质量一般,纳入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可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但未来有待开展研究对模型进行优化与外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病死因素,大多数病例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门脉高压导致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因此监测门脉压力对预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应用B型超声检查预测因门脉高压所致出血的危险性,我们对自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185例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血小板活性因子 (PAF)及其受体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Cl4腹腔注射 8周 (2次 /周 )诱导大鼠肝硬化 ,利用ELISA、RT PCR及受体饱和结合实验检测PAF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时肝内PAF、肝脏输出PAF及血清内PAF分别增高了 4 4 0 %、87 7%和 5 4 5 % (P <0 0 1,P <0 0 5 ,P <0 0 5 )。肝硬化大鼠肝内PAF受体mRNA表达及PAF结合高于对照组近 3倍 ,门脉压高于正常大鼠 2 31倍 (P <0 0 1)。结论 肝硬化时PAF系统上调节肝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异常是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肝内PAF释放入循环系统的增加是影响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来评估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发生出血风险的可行性及判断出血风险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是否行预防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方法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出血患者在行 TIPSS 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中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对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发生出血的患者在行预防性 TIPSS 及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对2组间的门静脉的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组门静脉压力为(41.97±5.12)cmH 2 O,未出血组压力为(33.44±7.79)cmH 2 O,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门静脉压力>37.45 cmH 2 O 可作为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之一。结论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出血的风险,通过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压力测量可作为是否对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多排CT测量门静脉系血管内径大小,从而评估其在预测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将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获取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再将各血管直径分为不同等级资料,分别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性、卡方分析不同等级资料间的差异性及各等级资料的出血患者百分比例、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管在出血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各等级资料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当门静脉宽度≥18 mm、胃冠状静脉宽度≥8 mm、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6 mm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在该出血中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在预测上消化道出血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护肝及免疫调节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口服普萘洛尔,10 mg/次,3次/d。B组患者口服阿罗洛尔,5 mg/次,2次/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自由压(FHVP)、门静脉主干内径(DPV)、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VPV)、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PV)。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VPG、WHVP、DPV、VPV、QPV及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罗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以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HR及MAP,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