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 -分期、N -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 81.8%、72 .9%和 80 .2 %。 (2 )动脉期—门脉期胃壁呈多层结构有利于判断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 (Ρ <0 .0 5 )。 (3 )平衡期肿瘤强化完全有助于判断有无邻近器官受侵。(4 )以淋巴结直径 >5mm为转移标准 ,螺旋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以 10mm为转移标准 (Ρ <0 .0 5 )。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提高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估螺旋CT扫描对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7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术前行水充盈法螺旋CT三期扫描;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螺旋CT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显示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达79.2%;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及强化特征有助于阳性淋巴结的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术前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膈肌旁及下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前2周内接受胸部及腹部多排螺旋CT检查.手术均清扫膈肌附近区域淋巴结(包括第19组膈下淋巴结,第20组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1组膈肌上淋巴结)和下纵隔区域淋巴结(第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对98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同期111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对比。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体积较小、早期病人较多、分化较好、肿瘤局限于黏膜和肌层者较多。5年存活率64%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的54%(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反酸史、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低和穿透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的预后较好,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是女性、反酸史、肿瘤体积>3cm、进展期、分化程度低和侵犯浆膜。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并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T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确定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在术前T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经胃镜证实的62例患者(63个病灶),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随后根据5 mm层厚横断面图像情况重组薄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T分期,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MDCT结合MPR技术后对胃癌的检出率为96.7%,其中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6.7%,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癌的MDCT大体分型准确率为88.9%。63个胃癌MDCT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1.4%,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33.3%,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75.4%。结论采用MPR后处理技术的MDCT配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大体分型和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转移淋巴结的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对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转移淋巴结的主要CT征象: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者增加;强化类型分为实性均匀强化,环带样强化和囊状不强化;强化峰值时间不同,以动脉期达强化峰值者多见。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6.7%。CT三期增强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CT平扫,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三期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术前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平滑肌类肿瘤及胃癌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胃壁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30s(动脉期)、70-80s(非平衡期)及180-120s(平衡期)行螺旋CT扫描,其后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进展期胃癌检出率100%。80.6%(25/31)的病灶与胃壁分界截然,19.4%(6/31)的病灶与周围胃壁呈移行状态。病灶强化情况在不同时相有所不同。动脉期:11例肿瘤突向胃腔内的表面部分呈线样强化,其余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分为2层;16例肿瘤呈不规则团块状强化;4例病灶轻度均匀强化。67.74%(21/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非平衡期:20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6例病灶分层,内层强化最明显,中间出现一条不甚连续的低密度带,外层呈团块状强化;5例病灶均匀强化。12.90%(4/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平衡期:27例病灶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较非平衡期时降低;4例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但仍分层。6.45%(2/31)的病例此期显示最清楚。12.90%(4/31)的病例在上述三期中均很清楚。19例手术者,T分期准确率达78.94%(15/19),其中T2与T3之间鉴别的准确性为81.25%(13/16)。经多平面重建,3例避免了T分期错误。结论 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动脉期对于病灶的显示及其横向蔓延范围的估计有临床实用价值;平衡期对评估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高。多平面重建对于深入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胃平滑肌肿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螺旋CT表现、鉴别诊断及检查技术。材料与方法:采用充分口服温开水(或0.5 ̄1.0%的泛影葡胺)、低张和及时扫描的CT检查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帝胃平滑肌肿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有肌瘤CT表现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与胃壁广基底或带蒂相连,直径多在5cm以内。除瘤灶内有散在钙化或中央呈低密度各1例外,其余肿块密度均匀,强化均一。9例平滑肌肉瘤CT表现为椭圆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与正常组螺旋CT淋巴结检出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正常人与胃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情况。方法 对 88例正常人和 10 6例胃癌患者进行上腹部螺旋CT扫描 ,比较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 正常组与胃癌组间淋巴结检出情况有显著差异。螺旋CT对淋巴结总检出率为 3 9.7% ,转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达 69.2 %。结论 淋巴结密度增高对CT淋巴结检出率有重要影响 ,淋巴结CT检出率与胃癌具有明显相关性 ,对胃癌淋巴引流区域检出的淋巴结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方法1998-11~1999-12资料齐全44例甲状腺癌术前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观察淋巴结密度、分区和钙化,评价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据颈淋巴结转移一般特征中心坏死和环状强化.还具有(1)甲状腺癌颈转移淋巴结内细沙样钙化或斑块样钙化,(2)增强有明显强化22例(53.66%).平扫CT值28.00~50.54HU,增强后CT值62.85~145.78HU,并大多接近100HU或大于100HU.结论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除中心低密度囊变、坏死和环状强化,淋巴结内见细沙样和斑块样钙化提示甲状腺内占位为恶性,淋巴结增强多较明显,CT值多接近或大于100HU.  相似文献   

13.
余湘玲 《西南军医》2016,(5):423-42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黏液胃癌(MGC)及非黏液胃癌(NGC)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关系及CT征象。方法:分析我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胃癌病人的CT资料,同时将从520例非黏液胃癌中按年龄、性别配对的38例作为对照组,重点分析两组病例淋巴结大小及阳性转移率的异同,采用χ^2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习文献并讨论MGC的术前CT诊断价值。结果:MGC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及阳性率均较NGC组高,分别是53%、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mm、6—9mm大小淋巴结的阳性转移率:MGC与NGC两组分别为29%、57%与11%、32%,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mm淋巴结检出率及阳性转移率MGC亦较NGC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肿瘤体积MGC较NGC大;CT增强MGC以内层明显强化,中外层以低密度为主,NGC以均匀强化为主,结论:〈10mm的淋巴结MGC较NGC更易发生阳性转移,对术前趋向于MGC的淋巴结观察要十分仔细,不能忽略≤10mm的淋巴结阳性转移率。肿瘤大小、大体病理类型、强化方式等CT征象有助于MG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胃镜下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CT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CT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判定有无周围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如结合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确立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2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先行CT扫描,将手术切取的颈部廓清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然后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以淋巴结短直径0.5、1.0及1.5cm为淋巴结转移的假设诊断标准,根据诊断试验计算CT诊断淋巴结移转移的准确度。结果共有22侧颈部转移,38个转移淋巴结,根据三种不同诊断标准,CT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81%、90%及71%,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四个阶段;转移早期,发展期,完全癌变期及破溃融合期。结论CT诊断淋巴结转移优于临床触诊,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以淋巴结短直径1.0cm较合理,CT影像有与转移淋巴结各期相对应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X线征象与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VEGF C)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分析105例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的X线征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VEGF C的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某些X线征象与VEGF C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VEGF C的过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乳腺癌X线征象中:肿瘤≥2 cm、边缘有"毛刺征"及血管影增多、增粗组中VEGF C阳性表达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较<2 cm、无"毛刺征"和血管影正常组高(P<0.05);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主要表现为"门"结构消失及实质厚度不均匀(P<0.05)等. 结论 通过乳腺癌的X线征象可以评价其组织中VEGF C的表达水平及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改变,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时,可疑为转移性淋巴结.X线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经病理/临床证实的15例炎性、20例淋巴瘤(9例)或转移癌(11例)患者的浅表淋巴结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血流分布及动力学参数,与25例正常受检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淋巴结门髓质部厚度与淋巴结厚度比值,炎性组>正常组>恶性组;恶性组血流频谱呈高速高阻型,炎性组、正常组呈相对低速低阻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材料与方法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共134枚颈转移淋巴结,在接受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其血流信号特征和血供强度与淋巴结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动脉血管多分布在淋巴结的周边,血流阻抗(RI)高;淋巴结血流强度的分布因淋巴结部位、大小的变化而不同,大淋巴结较小淋巴结血供丰富;中、下颈淋巴结较上颈淋巴结血供丰富.结论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以周边型高阻血流信号为主.血供强度与淋巴结大小、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