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致踝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三踝骨折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时,处理不好将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医师,成为临床医师最为头痛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大力发展,三踝骨折的处理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而且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尤其是在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1例,探讨结晶型聚L乳酸(P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本组治疗优良率87.1%,认为PLAA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三踝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张博  赵刚 《创伤外科杂志》2017,(12):949-950
<正>三踝骨折又称Cotton骨折,通常指内踝、外踝、后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往往发生踝关节不稳,因此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1])。由于三踝骨折中后踝位置较深,显露和固定难度较大,目前对于后踝骨折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后踝骨折若累及关节面达到25%,即需要行手术治疗~([2])。关节内骨折若治疗不当,可能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受伤的踝关节僵硬疼痛导致人体行走困难~([3])。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  相似文献   

4.
刘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4):508-508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外伤性三踝骨折病人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内踝、后踝,应用钛制重建钢板固定外踝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2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5月~2007年12月,作者采用可吸收钉治疗三踝骨骨折36例,33例获随防,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勇 《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66-366
对32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随访4~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认为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据三踝骨折分型选择手术体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29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病例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根据Lauge - 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2例.患者均根据骨折分型并结合CT片选择相应的体位,其中单纯俯卧位10例,侧俯卧位改仰卧位15例,单纯仰卧位4例.对照组29例,其中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2例.全部患者采用先仰卧位再改为俯卧位的手术体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病例组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36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复位效果满足:(1)恢复了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2)踝关节负重面与小腿纵轴线垂直;(3)踝关节面平滑.平均手术时间:病例组102.5 min,对照组156.8 min.平均出血量:病例组145.6 ml,对照组270.3 ml.平均切口愈合时间:病例组14.6 d,对照组19.3 d(P <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病例组14.2周,对照组15.4周(P>0.05).结论 对于三踝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体位,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供一种后踝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跟骨牵引后C臂X光机下手法复位 ,胫前正中小切口自前向后拧入松质骨螺钉将后踝固定。结果 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 ,患者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C臂X光机下后踝骨块复位胫前切口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是一种治疗后踝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固定顺序治疗86例三踝骨折,评价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三踝骨折外踝后外侧手术切口入路或内踝闭合及有限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我科自2005-07~2010-07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42例手术治疗和2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平均3.8个月,除外观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有差异外,骨折均为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等方面2组无差异。结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是可行的,但要求手术过程轻柔细致,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预防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程鹏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5):506-50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7例,Ⅴ型8例,Ⅵ型12例。采用经皮外固定治疗1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结果 38例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21.3个月,优良率达86.84%。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应该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外固定架与内固定物结合的方法则会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4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Rtiedi-Allgower分型标准均属于Ⅲ型,采取经踝前外侧入路+经腓骨后外侧显露胫距关节面的方法,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结果骨折复位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1例创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Ⅱ期愈合,骨折处均骨性愈合,无术后骨髓炎发生。结论通过内踝外侧及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的双侧入路手术方法,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有利于移位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对于严重Pilon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伴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骨折脱位患者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8~56岁.受伤节段为T12~L2,骨折椎体压缩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程度为25%~50%.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完成.将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组Ⅰ:采用2椎体4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组Ⅱ:采用3椎体6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后凸角、神经功能以及腰痛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 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组Ⅱ手术时间长于组Ⅰ,但并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在矫正率、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方面,组Ⅱ均明显优于组Ⅰ.两组术后神经功能以及LB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3椎体6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骶骨是人体负重线上的轴心,与周围腰椎髂骨构成复杂韧带骨结构复合体。高能量损伤多见,应力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也有报道,骶骨骨折的分型从最早的Denis分型,侧重神经损害的Roy-Camille分型,侧重腰椎骶骨稳定性的ISSLE分型,侧重骨盆环稳定性的AO分型以及较新的引入韧带评价的LSICS评分,反映了临床医生对骶骨及其周围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化。骶骨骨折治疗重点是重建骨盆环稳定、重建脊柱骨盆稳定以及神经损伤治疗,微创化及坚强固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也介绍了笔者单位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寰椎骨折于1908年由Quercioli最先报告,并于1920年由Jefferson首次详细描述.寰椎骨折占颈椎骨折的4%~12%[1].寰椎骨折以Levine-Edwards分型最常用,Ⅰ型为后弓骨折,由过伸和纵轴暴力作用于枕骨髁与枢椎棘突,相互挤压所致,可合并枢椎椎体或齿状突骨折;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减少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6月~2003年6月70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结合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展机制,研究骨效的防治方法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发症颇多,尤其是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果严重,应当引起重视。 结论 减少手术损伤,解剖复位是减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关键、经腹股沟途径前件螺钉内固定可能是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