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100kV,40~80mA,层厚5mm,间距5mm,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间隔0.625mm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最好。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1例X线诊断不明确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及MPR进行检查,依据支气管镜检术异物取出部位为判定标准,将CT诊断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及MPR图像对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100%,对3级以下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95.65%.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MPR对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超  汪令生  陈义加  陈伦刚   《放射学实践》2010,25(2):156-159
目的:探讨64层VCT多种图像后处理显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实施肺螺旋CT平扫,结合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镜(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透明成像(Reysum)、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图像反转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种重组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支气管异物23例,其中右支气管异物15例,左支气管异物8例,全部病例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7例正常。各种重组方法相结合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其中MPR、MinIP、VR、图像反转这4种后处理显示率最高。结论:64层V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SCT及MPR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54例均行MSCT和MPR,51例行支气管镜检查,仔细观察CT轴位和MPR图像,将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4例中,CT轴位图像直接发现疑似异物42例,阳性率为78%,结合MPR图像,直接发现疑似异物51例,阳性率为94%;肺部间接征象54例,阳性率100%;3例未见疑似异物直接征象,而通过间接征象推断性诊断。54例中,3例自行咳出异物;51例经支气管镜取出,确诊为异物47例,2例为支气管黏液栓,1例为右主支气管结节状黏液腺瘤,1例为异物并周围肉芽组织形成。CT所见疑似异物位置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同。结论:MSCT及MPR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异物的位置及异物与支气管壁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对诊断小儿支气管内异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支气管异物的小儿均经MDCT容积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显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征,并将轴位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现异物位于气管者4例,右主支气管11例,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3例。轴位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90%和91%。结合MPR和MinIP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可达到99%、100%和99%。结论 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16例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100或120kV; Eft.mAs:30~40mA;CARE D()SE 4D:打开);层厚3mm;螺距:1.4;时间1.33s;常规1mm原始重组,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并将CT与内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6例低剂量扫描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发现异物位于气管5例,气管分叉上方1例,右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5例,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4例,双侧支气管均有异物1例.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4.2%.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28层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及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并根椐诊断行小儿支气管内窥镜异物摘取术。结果:术中取出气管异物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5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8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并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气管并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另有3例未见明确异物,1例异物位于Ⅲ级支气管无法取出,1例由于喉头水肿纤维支气管镜无法通过并手术,1例术前突然窒息死亡。螺旋CT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分别为MPR97.2%、CTVE94.4%、SSD83.2%、MinP70.1%。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轴位像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CT气道成像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者应用GE Light Speed 64排容积CT(VCT)进行容积扫描,将所得的容积数据经0.625 mm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运用CT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容积再现技术+透明化处理(VR+Raysum)、最小密度投影(MinP)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以支气管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64排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与支气管镜诊断气管异物形态符合率。结果64排CT扫描结合气道成像技术诊断气道异物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准确率为96%;不同后处理方法(CTVE、MPR、VR+Ray-sum、MinP 4种方法结合)诊断异物形态与支气管镜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8%、87%、82%、42%、100%,不同后处理方法与支气管镜诊断气管异物形态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5)。结论64排CT气道成像结合不同后处理方法能够提高气道异物诊断的准确性,不同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诊断异物形态对指导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认识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例气管性支气管(TB)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支气管虚拟内镜(VB)等多种后处理图像。结果5例气管性支气管均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发生在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的右侧壁或右后壁,经多种后处理,均能清晰地显示气管性支气管的起源部位,有无狭窄及其他合并症情况。结论 MSCT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气管性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总结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的2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PR、CTVB、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 利用螺旋CT的多种三维重建方式,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临床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50例可疑病例中,有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SCT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疑为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行MSCT检查,同时行硬管支气管镜手术,分析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例为假阳性(为较高密度痰液),其余4例位于气管至气管分叉,1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20例位于右主支气管,3例位于主支气管以远。结论 MSCT 较准确地诊断支气管异物,可作为临床疑为支气管异物的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小儿气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容积显示及仿真内镜成像。与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对照,评价MSCT对异物的显示效果。结果:CT诊断异物32例,1例未见异常,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其中真阳性3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采用准直5mm扫描患者中异物5例,CT检出4例,未检出1例,采用准直2.5mm和1mm扫描患者中异物26例,CT显示26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容积显示均显示25例,仿真内镜成像显示26例。CT清晰地显示了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气道异物,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推荐采用低剂量薄层扫描,并常规进行后处理成像。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 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共检出异物20例,其中1例位于气管,19例位于支气管。异物中瓜子、花生米碎片18例;小虾及塑料管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后处理图像清晰显示了异物的位置、形态和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及重组技术对消化道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消化道内镜证实的的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食管异物患者仅行食管MSCT平扫,胃肠异物患者均行腹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结果: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中,26例为食管异物,1例为胃异物,3例为十二指肠和空肠异物。28例异物为鱼刺,1例为牙签,1例为胆道引流管移位。结论:MSCT结合重组技术有助于消化道刺状异物及相应并发症的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只眼(39枚异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立体定位,并以术中异物位置为“金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立体定位的准确率。结果:39枚眼球异物中,多层螺旋CT检出35枚,并准确定位,检出率为90%,准确定位率为100%;4枚位于眼球前部的非金属异物未检出,漏诊率为10%。结论:多层螺旋CT是检出并准确定位眼球异物较好的影像检查和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气道异物患儿采用低剂量胸部扫描,参数为:120kV,30mAs,螺距0.75,重建层厚1mm,重建间隔0.5mm。轴位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MinIP、VR及CTVE重建成像。结果:异物位于气管4例,支气管44例。其中金属异物5例,非金属异物43例,经气管镜取出异物49处。CT对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为100%,对主支气管、叶及段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为97.8%。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可大幅度减少X线对小儿的辐射,而图像质量可达到常规剂量扫描的效果,多种成像技术结合运用,可清楚显示异物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肺内的阻塞性病变,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