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调治脾胃升降功能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方法,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多能灵活应用。但运用脾升胃降理论治疗肾病者不多,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运用此理论确定治法方药者,更是少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毒素蓄积,内分泌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是气血虚弱、体内浊物及水积聚、纳差溲少。概括来讲,就是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就从脾升胃降理论探寻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老年病之治,古代医家多有明训,或以补为法,或以攻为要;补者有偏脾偏肾之说,攻者有去痰去瘀之异。但笔者根据临床所见,虚者补之,实者攻之,总之平调阴阳为要。一、高年体虚、首顾胃气《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而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所以调理脾胃,乃“养老人之大要也。”调脾胃之法,或以甘温补益,或  相似文献   

3.
小儿脾胃虚弱,多因乳食不节,反复患病,或大吐、久泻、损伤脾胃所致.亦有先天肾气虚弱而致后天脾胃虚弱者.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阳虚.临床多见脾胃疾患,如积滞、疳证、呕吐、腹泻等,症状为食欲减退,烦躁哭闹,腹胀、大便或干或稀,舌质偏红、苔白厚或厚腻,地图舌,夜眠欠安、易出汗.《内经》提出了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规律.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博采众长,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判断等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目前,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出现牙周疾病要及早治疗,否则容易导致牙龈出血、咀嚼无力、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牙龈炎症状:牙龈炎,牙龈会红肿,或有出血现象。若刷牙时发觉牙齿容易出血,或牙齿有触痛情况,便需要看牙科医生。牙周炎症状:牙周袋形成,造成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容易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如果发现有牙周炎的症状,就要注意口腔卫生了,不能忽视这些,否则会引起更加严重口腔疾病。本方与清胃散都有清泄胃热,疏散伏火的作用,都可用于脾胃伏火证。所不同者,清胃散能凉血,用于胃火迫血上溢之牙宣出血:泻黄散则兼能调理脾胃气机,适用于热在脾胃气分者。  相似文献   

5.
蔡淦 《家庭用药》2011,(5):45-45
中医说的脾胃功能要比西医讲的脾、胃功能要宽泛的多。 中医认为,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因而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6.
<正>脾胃虚弱证[1]在中医指长期食欲不振,甚而拒食,引起脾胃虚弱证的病因很多,但主要为饮食不节、饮食不当。本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胃,发病机制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脾胃虚弱证[2]在西医指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厌食症等,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丧失,临床表现为食欲低下,甚至不思饮食,严重者可致营养不良、消瘦、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发育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引起本症的病因很多,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精神行为异常、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全身性疾病及药物等,故本症为一症状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的病症,亦称胃脘痛。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调,情志刺激,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等因素而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均可导致胃痛。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因气滞郁热血瘀所致者多属实,脾胃阳虚或伤及胃阴者则属虚证。虚实每易兼夹或相互转化,导致疾病反复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8.
一、病历选择 1975年11月—1976年10月,我们在天津市北郊霍庄公社姚庄大队对既往有阿米巴痢疾病史者作了重点检查,发现12例现症病人及健康带阿米巴原虫者。12例中男3例,女9例。既往患阿米巴肝脓疡者5例;肝大者2例。有腹痛腹泻症状者6例,无症状者6例。根据中药白头翁体外试验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作用,和祖国医学白头翁汤治疗“热痢”“血痢”的经验,据中医理论,阿米巴痢疾系因湿热郁结肠胃所致,鉴于本组病例多为长期腹泻脾胃已伤,多夹虚寒,故拟白头翁汤加味,以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厚肠,加炮姜炭、木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薏米健脾利湿,葛根升阳益  相似文献   

9.
做为一个现代人,出现胃痛、腹痛、腹胀、四肢发冷这样的症状实在不算稀奇事,而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脾胃虚寒。究其因,脾胃虚寒的患者群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下,自己不善待自己的脾胃造成的,例如长期吃饭不规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喜食寒凉这些饮食上的坏习惯,让脾胃变得越来越脆弱。  相似文献   

10.
做为一个现代人,出现胃痛、腹痛、腹胀、四肢发冷这样的症状实在不算稀奇事,而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脾胃虚寒。究其因,脾胃虚寒的患者群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下,自己不善待自己的脾胃造成的,例如长期吃饭不规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喜食寒凉这些饮食上的坏习惯,让脾胃变得越来越脆弱。  相似文献   

11.
10余年来,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乙肝患者长期应用苦寒清热燥湿解毒药,引起一些病理变化,造成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者屡见不鲜,今略抒己见,供同道参考。 乙慢肝病机复杂,多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残留不净为标。临床上湿热症状显著者,可短时间应用苦寒药,一般不宜超过一个月,应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同时应兼扶正气。对于素体脾肾亏虚者更应慎用。因苦寒药易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化气生  相似文献   

12.
正夏天就要到了,冰镇啤酒、雪糕、西瓜成了夏天必不可少的美食,然而这些看似消暑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脾胃却造成很大负担,例如冰镇啤酒会损伤脾胃阳气,出现上腹不适、乏力等胃肠道症状。而且酒性本为湿热,饮酒过度容易酿生湿热,也可导致大便溏泻不爽、尿黄、口苦口臭、舌苔厚腻等脾胃功能失和症状。要想改善这种症状,可以食用同为药材与食材的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者马尾  相似文献   

13.
彭云  郑军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636-637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中医疳症,“疳者干也,”是指消瘦、气血津液不足的疾病,其病变在脾胃。小儿脏腑柔嫩,脾常不足容易受伤,脾胃损伤则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受到障碍,不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全身,不能维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面色不华、食欲不振、乏力、唇舌色淡、脉弱等血虚症状。小儿的缺铁性贫血以营养性的发病率较高,目前我国发病率仍为37%左右,偏远山区以重度贫血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讨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对改善胃脘痛患者症状的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我院脾胃科常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脾胃散神阙穴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胃脘或胁肋胀满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明显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对改善胃脘痛患者相关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性肾衰竭(CRF)病程中,消化道症状是CRF时最早和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在CRF各阶段出现的各种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诸如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均属中医学之脾胃症状,因此,脾胃功能失调是  相似文献   

16.
脾胃功能失调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挑食偏食、面黄肌瘦等症状。较重者可出现腹痛腹胀、体弱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我们于1995~1997年用自拟“929健智灵”片治疗脾胃功能失调诸症状,对增强儿童体质,改善智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道区中医院、小陇山林业局医院、市卫生职校、天水铁路医院等5所医院,选196名年龄5~10岁有症状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2名,对照组84名。1.2 临床症状 在所有观察对象中,分别见有1~9项脾胃功能失调等症状:食欲不振(100名)占  相似文献   

17.
阴阳为医道之纲领,可分属于脾胃、营卫、气血,四者之间可相互影响转化。正常人体中阴阳要维持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人不和则为病,桂枝汤五药合用,既可补脾胃而生营卫气血,又可恢复营卫运行和脾胃阴阳。本文通过3则运用桂枝汤调和脾胃、营卫、气血、阴阳的验案,验证桂枝汤“和其不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的功效,为临床辨治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慢性肾衰竭(CRF)病程中,消化道症状是CRF时最早和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在CRF各阶段出现的各种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诸如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均属中医学之脾胃症状,因此,脾胃功能失调是CRF病变的重点,且贯穿于CRF的始终.笔者历30年临床实践,调理脾胃治疗CRF颇有心得,现总结报道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病位在胃和食管,属脾系疾病。GERD主要临床表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咽喉不适、口苦、嗳气、反胃等症状,应归属于中医“吐酸”“呕苦”“吞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张介眉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名老中医。张教授诊治脾胃病尤有建树,提出辨治脾胃病关键在于复脾胃之升降协调。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整理其基于脾胃升降协调理论辨治胃食管反流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常克教授认为小儿睡眠障碍的病理性质可归为虚、实.实者其病理因素多为热、积、痰,治以清热、消积、化痰,方用清热泻脾散、柴通汤合四消丸、高枕无忧汤加减;虚者多为心脾两虚、脾胃虚寒及脾胃阴虚,治以益气养血、温阳、滋阴等,方用归脾汤、益胃汤、益黄散合小建中汤加减;虚实夹杂之脾虚肝旺证用益脾镇惊散加减.在辨证的基础上佐以睡睡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