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D34+CD38-干细胞群核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AML患者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离人白血病CD34+CD38-干细胞群,每一例标本分为中药原方组、扶正组、祛邪组、对照组。采用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中药复方对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 NF-κB活化比较分析:中药原方组抑制NF-κB活化最明显,中药原方组与扶正组、祛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组与祛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F-κB活化最明显。结论 中药复方可以抑制NF-κB活化,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层次上,此实验为中医药靶向治疗AML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造血移植物(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中CD3+CD8low和CD3+CD4-CD8low细胞亚群,探讨其促进造血干/祖细胞植入异基因骨髓的功能,以期拓宽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方法直接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CD3+CD8low和CD3+CD4-CD8low细胞亚群占CD3+细胞亚群的比例在骨髓中最高,为(8.61±1.40)%,动员后外周血次之,为(5.11±0.76)%,脐血最低,为(3.31±0.88)%(P<0.01);"初始"T(CD45RA+CD45RO-)细胞亚群占CD8low细胞亚群的比例为脐血(94.26±2.46),骨髓(58.68±7.57),动员后外周血(73.21±3.60),"初始"T占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为脐血(82.63±3.16),骨髓(38.69±3.24),动员后外周血(51.58±4.23),各移植物中"初始"T细胞亚群占CD8low细胞亚群的比例均高于其占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P<0.01),CD8low细胞亚群中"初始"T与"记忆"T(CD45RA-CD45RO+)细胞亚群的比例均高于二者在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结论脐血CD8low和CD8lowCD4-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植入延迟的原因之一;"初始T与"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高,可能与CD3+CD8low细胞亚群维持和诱导免疫耐受,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CD4+CD25+CD127-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IL-4 及INF-γ水平。结果: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3.85±0.97)%,较常规治疗组(2.54±0.89)%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匹多莫德组血清IL﹣10 和IL﹣4 水平为(29.58±8.42) pg/mL、(76.47±16.45) ng/L,较常规治疗组的(40.89±9.67) pg/mL、(96.52±18.79)ng/L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匹多莫德组血清INF鄄酌水平为(89.54±15.87)ng/L,较常规治疗组的(77.43±15.32)ng/L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组INF﹣γ/IL﹣4为1.17±0.43,较常规治疗组的0.81±0.3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HSP患儿能提高CD4+CD25+CD127- 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轻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及对human peri-od3基因(hPer3)的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DCA 1.0及4.0μmol·L-1,VPA 2.0 mmol·L-1,VPA 2.0 mmol·L-1+DCA 1.0μmol·L-1,VPA 2.0 mmo.L-1+DCA 4.0μmol·L-1作用HL-60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FITC-AnnexinⅤ/PI检测细胞凋亡,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e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表达率。结果 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生长抑制率为(49.6±5.2)%,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为(66.3±7.3)%,均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早期:(167±3)%,晚期:(32±4)%〕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早期:(37±5)%,晚期:(36±5)%〕凋亡率均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hPer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单药组。VPA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hPer3 mRNA表达分别为1.75±0.33和3.02±0.36,均明显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PA 2.0+DCA 1.0联合用药组和VPA 2.0+DCA 4.0联合用药组CD14表达率分别为(16.39±1.68)%和(14.82±0.94)%,均明显高于其相应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Per3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柴忆欢  邱慧英  徐杰 《江苏医药》2006,32(12):1132-1134
目的 探讨体外选择性去除表达CD25+、CD69+的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协调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初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D25+、CD69+表达情况,磁性细胞分离系统在细胞表达高峰去除CD25+、CD69+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MTT法在各时间点检测不同抗原组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再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明显降低了对相同刺激原的反应性(48.82±13.71)%,保留大部分对无关刺激原的反应性(65.47±9.84)%和肿瘤刺激原的反应性(64.83±3.65)%.结论 体外选择性去除表达CD25+、CD69+的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可以协调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肿瘤.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岑建农  陈子兴  钱军  王玮  傅建新  潘金兰 《江苏医药》2004,30(4):259-260,F003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方法MSC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F),检测19例移植后、15例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中的MSC数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SC细胞的免疫表型,性染色体的间期FISH,测定患者移植后MSC的来源.结果MSC免疫表型为CD34-、CD45-、CD105+、CD19-、CD13+、CD14-.骨髓CFU-F 12例正常人为(35.9±16.5)/1×106单个核细胞(MNC);15例白血病患者为(30.6±17.45)1×106MNC;19例移植术后者为(4.6±4.2)/1×106 MNC,明显少于前两组(P<0.001).间期FISH结果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骨髓中99%以上骨髓细胞为供体来源,而MSC仍为患者受体自身的.结论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对骨髓MSC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MDR)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常规培养白血病MDR细胞系K562/A02,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CD38-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CD34+CD38-细胞亚群耐药性。采用移植瘤皮下包埋方法构建白血病MDR小鼠模型(A组,10只),同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对照组(C组,10只)。记录小鼠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及外周血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中CD34+CD117+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耐药性,HE染色观察肝脏、脾脏及骨髓病理学变化。结果K562/A02细胞分选后CD34+CD38-细胞比例高于分选前(P<0.05),而分选前后对多柔比星的细胞半抑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接种10 d时肿瘤体积开始生长,13 d时出现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晓娟  史颖  杨筱凤 《安徽医药》2018,22(11):2244-2249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为完善其药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1组29例,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和手术切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另取11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2组,观察组和对照1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对照2组于体检时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Th17与CD4+CD25+Treg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L-17F)、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血清水平。并于手术时留取病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Th17细胞计数分别为(4.75±0.63)%、(5.14±0.66)%和(12.02±1.85)%;CD4+CD25+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13.41±1.52)%、(12.05±1.45)%和(7.52±0.88)%;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的Th17细胞计数分别为(16.52±3.02)%和(11.02±2.06)%,CD4+CD25+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3.08±0.44)%和(6.11±0.7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血清IL-17A、IL-17F、IL-10及TGF-β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IL-17A与IL-17F水平有所升高,IL-10与TGF-β1水平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1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观察组和对照1组病灶组织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量为(1.82±0.14)和(2.25±0.46),健康组织分别为(0.38±0.17)和(0.35±0.16),病灶组织高于健康组织,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能够抑制宫颈癌患者Th17/CD4+CD25+Treg漂移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CD4+、CD8+、CD4+/CD8+显著高于HBeAg阳性患者,分别为(36.70±3.58)、(32.16±4.51)、(1.72±0.37)和(31.21±4.25)、(28.72±3.23)、(1.54±0.45)(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D4+T分别为(40.21±5.26)、(36.25±4.53)、(27.51±4.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分别为(31.25±4.55)、(27.19±3.38)、(15.27±2.63),CD4+/CD8+分别为(1.63±0.42)、(1.29±0.32)、(0.75±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降低,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对较强的细胞免疫状态,随病情程度加重,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亦逐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份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HSC/ HPC)的质和量 ,脐血中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的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份脐血 ,采用 6 %的羟乙基淀粉沉淀去除红细胞 (RBC) ,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和观察 HSC/ HPC的集落生成情况 ,以了解增殖能力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 CD34 + CD38- 、CD34 + 、CD34 + CD38+ 细胞量及免疫细胞的表型特性。结果 :2 0份脐血采集量在 4 0 m L~ 16 5 m L 之间 ,均数为 (78± 2 3) m L。每次收集的有核细胞 (NC)数在 4 .8×10 8~ 4 .6× 10 9之间 ,均数为 (1.4 3± 0 .96 )× 10 9,NC的回收率为 86 .6 %。脐血中 CD34 + CD35-细胞数占 NC总数的 (0 .10 2± 0 .0 70 ) % ,平均为 (0 .12 0± 0 .0 90 )× 10 7/份 ,CD34 + 细胞占 NC总数的 (1.2 9± 0 .31) % ,平均为 (1.4 2± 0 .92 )×10 7个 /份 ,CFU- GM为 (2 .5 4± 2 .0 2 )× 10 6个 ,BFU- E为 (1.4 1± 1.39)× 10 6个 ,CFU- GEMM(1.6 0± 2 .30 )× 10 5个 ,CD4 +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89.95± 7.86 ) % ,CD8+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99.5 8± 3.4 6 ) % ,均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 (P<0 .0 1) ,结论 :单份脐血的 HSC/ HPC含量可以满足体重较轻的 (<5 0 kg成人和儿童患者移植的需要 ,体重 ) ,5 0 kg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小鼠体内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B、C、D三组分别灌胃雷帕霉素1、2、3 mg.kg-1,A组每天予以无菌水灌胃,共3周。3周后,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EDTA抗凝,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B、C、D)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9.62±1.43)%(、13.76±1.97)%(、15.41±2.45)%和(12.23±4.56)%(、23.03±6.18)%(、25.17±6.42)%,对照组(A)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52±0.65)%和(6.53±3.01)%,无论是在外周血还是脾细胞中,B、C、D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与B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C组和D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诱导昆明系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增殖,其使用剂量可以影响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意义及冷冻消融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总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15.1±1.6)%vs(7.3±1.2)%,t=15.56,P=0.000]。其升高与患者血清AFP浓度(t=2.16,P<0.05)、肿块大小(t=2.73,P<0.05)和临床分期(t=3.00,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t=0.23,P>0.05)、年龄(t=1.61,P>0.05)和结节数量(t=1.00,P>0.05)无显著相关。冷冻消融治疗能使CD4+CD25+T细胞显著性降低[(14.5±1.6)%vs(11.3±1.4)%,t=4.37,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高,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荷瘤状况和疗效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 ~ 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泵中药物配制为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6 mg;舒芬太尼组为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术毕(T1)及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降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47.2±6.3)%、(46.5±6.8)%、(46.8±7.4)%、(47.6±7.8)%比(54.2±8.7)%,(26.7±3.2)%、(25.8±3.0)%、(25.1±3.3)%、(28.1±3.6)%比(32.6±2.6)%;舒芬太尼组:(46.8±7.2)%、(45.7±6.4)%、(42.6±5.9)%、(46.1±6.9)%比(54.8±8.5)%,(26.3±3.1)%、(24.4±2.9)%、(21.2±2.8)%、(27.4±3.2)%比(33.2±2.1)%,均P<0.05],T1~T3时2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T0[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9.3±0.8)%、(8.9±1.3)%、(10.2±1.4)%比(13.8±1.2)%;舒芬太尼组:(9.5±0.7)%、(9.0±1.1)%、(8.6±1.2)%比(13.6±1.3)%,均P<0.05].2组各时点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3时CD3+、CD4+、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4时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已恢复到T0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颗粒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0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在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共84例,实际入组共75例;实验组给予黄芪颗粒口服,2 g/次,2次/d;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口服;于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收集标本,检测血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IL-2,IFN-y浓度,粪便分泌型IgA( SIgA)浓度;实验观察时间为14d.结果 ①两组早产儿血清IL-2、1FN-γ浓度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的血清IL-2、IFN-γ浓度[( 40.12±9.41)pg/ml、(228.79±45.10) pg/ml]较对照组[(31.53±8.46)pg/mi、(205.16±38.75)pg/ml]明显升高(P<0.05).②两组早产儿粪便SIgA浓度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治疗组早产儿便SIgA浓度[(1.96±0.58)、(2.65±0.60)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48±0.51)、(1.89±0.62)μ 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早产儿血清中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第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第14天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水平较治疗前均增高,并且在治疗第14天,治疗组CD4+T细胞[(61.76±6.33)%]及CD4VCD8+值[(3.52±0.69) %]比对照组[( 56.34±8.46)%、(3.02±0.74)%]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服用一定时间后对早产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支链氨基酸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单盲原则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予以连续肠外营养1周。研究组应用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对照组应用平衡氨基酸。比较2组氮平衡情况、血浆蛋白含量、术后疲劳评分和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先于对照组恢复正氮平衡,累积氮平衡也优于对照组。与术后第1天相比,研究组术后第7天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分别为(4.7±3.1)g/L、(0.34±0.25)g/L、(0.04±0.11)g/L,对照组分别为(4.1±2.3)g/L、(0.35±0.29)g/L、(0.04±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蛋白上升幅度为(4.0±1.7)g/L,大于对照组的(2.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6、7天及累积疲劳评分分别为(7.3±1.5)、(6.1±1.3)、(5.0±1.6)、(53.0±6.7)分,低于对照组的(8.0±1.0)、(7.6±2.0)、(6.2±1.0)、(56.8±5.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7天研究组的CD;、CD;/cDf、IgG上升幅度分别为(9.5±3.4)%、(0.77±0.16)、(2.7±0.6)g/L,CD;下降幅度为(-5.6±1.2)%,优于对照组的(6.7±1.4)%,(0.21±0.13),(1.3±0.5)g/L和(0.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1)g/L和(0.09±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支链氨基酸是一种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安全有效的氨基酸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G-CSF5μg/(kg·d)4~6d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绝对数,并观察应用G-CSF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结果:采集物中CD34+细胞为(2.68±0.89)×106/kg,单个核细胞为(2.98±1.19)×108/kg。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7d),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1~21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在G-CSF动员过程中有17例患者(50%)出现肌痛及乏力症状,未用药物治疗症状消退。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EDSS评分增加0.5分,与动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单用G-CSF动员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腺样体肥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与伴儿童OSAHS的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腺样体肥大伴OSAHS组30例及正常腺样体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2组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及CD4^+/CD8^+值,并分析2组间的差别。结果OSAHS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细胞数及CD4^+、CD8^+值分别为(0.274±0.072)、(0.156±0.058)、(1.850±0.170),均高于正常腺样体组的(0.161±0.079)、(0.109±0.057)、(1.49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OSAHS的腺样体肥大与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