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铭 《中国药房》2010,(40):3823-382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1998~2009年有关阿奇霉素引起ADR的案例报道,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ADR在10岁以内的青少年儿童中发生率较高(22.28%);静脉滴注(86.63%)是主要用药方式;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系统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7.03%、16.34%、11.88%;过敏性休克(27.23%)是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38.12%)。6例(2.97%)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警惕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有关头孢菌素引起ADR的文献资料(1998-2016),筛选收集16岁以下儿童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头孢菌素共有26种, 居前3位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3.78%)、头孢拉定(17.92%)、头孢噻肟(14.01%)。ADR在3~6岁的儿童中发生较多; 多表现为全身性损害(31.92%)、血液系统损害(28.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05%);过敏性休克(26.06%)、血尿(19.54%) 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30 min内(36.81%)。过敏性休克多发于用药后10 min内(62.50%)。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药物是头孢曲松(23.75%)和头孢噻肟(22.50%)。引起血尿的主要药物是头孢拉定(80.00%)。307例病例中有12例(3.91%)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 菌素在儿童中引起的ADR,警惕其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溶血)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致儿童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并提取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头孢曲松引起ADR的案例报告(1998-2018年),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发生时间、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曲松引起ADR以3~6岁的儿童发生较多(35.62%);静脉滴注(97.26%)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31.51%),肝胆系统损害(21.92%),血小板和出血、凝血异常(12.33%);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9例(26.03%);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10 min(23.29%)。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用药5 min内(36.84%)。3例(4.11%)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引起的ADR,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范铭 《中国药房》2015,(5):631-633
目的:探索喹诺酮类抗菌药(QNs)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以供临床借鉴。方法:以"喹诺酮""沙星"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1998-2013年有关QNs引起ADR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符合筛选标准的QNs致ADR病例共1 161例。QNs致ADR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较多(30.66%);主要涉及品种为左氧氟沙星(28.60%)、环丙沙星(18.35%)和氧氟沙星(13.61%)等;静脉滴注(83.55%)是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分别为25.06%、24.81%、12.92%;过敏性休克(242例)、精神异常(120例)、癫痫(68例)、血糖异常(67例)等是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发生时间则尤其应注意用药后30 min内(33.85%)。24.63%的病例在对症处理30 min内好转或痊愈。有17例死亡(1.46%)。结论:临床应警惕QNs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范铭 《中国药房》2012,(4):344-347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老年人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促进该类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致ADR的文献资料(1998-2010年),筛选收集其致老年人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发生时间、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老年人ADR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有24种,包含270例病例。以第3代头孢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为主(70.37%);60~65岁的老年人发生较多(27.04%);多表现为变态反应(47.41%)、神经系统反应(27.04%)、血液系统反应(10.37%);发生时间尤其应注意用药后30min内(33.33%)。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致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鼓励、推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有关头孢菌素引起ADR的文献资料(1994~2008),筛选收集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头孢菌素共有17种,居前三位的品种为头孢拉定(27.12%)、头孢噻肟(19.03%)、头孢哌酮(14.17%).ADR在3~6岁的男孩(38.24%)和7~12岁的女孩(39.47%)中发生较多;变态反应(42.11%)、肝肾系统反应(28.34%)、神经系统反应(11.74%);血尿(25.91%)、过敏性休克(25.51%)、药疹(10.53%)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34.41%).过敏性休克多发于用药后10 min内(58.73%).头孢拉定引起的血尿最多(82.81%),头孢噻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多(36.51%).有6例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在青少年儿童中引起的ADRs,警惕其严重ADRs(如过敏性休克、溶血)的发生,并鼓励、推广头孢菌素的皮试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6):5072-5075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TAT致ADR的文献,并就收集到的2 636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记录了性别、年龄的患者中,TAT致ADR男性高于女性,以15~35岁为主,约占70.32%(289/411);溶剂为注射用水的约占28.28%(56/198);用药30 min内发生ADR占5.84%(154/2 636),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及全身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过敏性休克等。死亡病例10例,留有后遗症7例,其余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TAT致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比例较高,但罕见的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视力损伤、白细胞升高等ADR仍应引起重视,建议临床加强用药监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6):780-782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环丙沙星""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2015年收载的期刊文献,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过敏史、预后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181篇,共计213例患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57.28%vs.42.72%);多在用药首日发生(130例,61.03%);静脉滴注(179例,84.04%)为主要给药方式;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71例,33.33%)及神经系统损害(50例,23.47%);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65例,30.52%)为主,严重者可致死亡(3例,1.41%)。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环丙沙星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安秀梅 《中国药房》2012,(12):1131-1133
目的:探讨磷霉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载的1996-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有关磷霉素致ADR文献113篇,并按患者姓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磷霉素致ADR175例,全身性损害最多,为73例(41.71%),其中过敏性休克54例(30.86%),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9例(28.00%),神经系统损害20例(14.43%);ADR最短的在用药1min内发生,最长的在用药8d后发生;61例属于新的严重的ADR。结论:临床应重视磷霉素致新的严重的ADR,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细辛脑制剂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26篇,有效病例27例;用药...  相似文献   

13.
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1998~2008年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到1998~2008年有关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205篇,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评价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520例,483例(92.9%)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6例(3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33例,25.6%)、心血管系统损害(65例,12.5%)、过敏性休克(45例,8.7%);最快的在用药2min内发生,最长的在用药34d后发生;经停药或治疗后恢复的有514例,有后遗症的2例,死亡4例。62例属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怀疑抗感染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95例(52.49%),女性患者86例(47.51%),平均年龄(51.74±19.37)岁;涉及抗感染药品12类、52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共121例次,占上报总数的55.25%;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系统(23.65%)、血液系统(14.29%)和消化系统(13.79%)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过敏反应(44例次)、肝损害(24例次)、血细胞减少(22例次)和肾损害(19例次)等。结论:抗感染药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占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 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文鑫  李静  刘娅  樊硕 《中国药房》2014,(24):2283-2286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3年关于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个案报道,就不良反应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ADR发生最早为用药后l min,多数发生在用药1 h以内,占总例数的61.5%;患者日剂量主要集中在0.20.4 g,占87.6%;ADR发生率静脉滴注途径(80.7%)显著高于口服途径(19.3%);不良反应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占总例次的65.9%。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使用时应重视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等ADR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8年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32例ADR报告,分别从上报科室、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3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51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91例,68.94%);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4例,37.3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8例,74.24%);ADR出现在用药2h内66例(50.00%);严重的ADR有6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其次为消化系统(17.28%)及神经系统损害(15.7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