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介绍了有糖苷取代的氨基环己醇类抗生素和 2 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状况 ,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为进一步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克隆、研究及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尿苷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作用机制新颖、抗菌谱窄,是寻找新型低毒、窄谱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介绍了尿苷肽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征以及构效关系,着重介绍了其生物合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尿苷肽类抗生素肽链的合成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以非线性机制催化完成,肽链的组装始于中心模块2,3-二氨基丁酸(2,3-diaminobutyric acid,DABA),其后的延伸包括N端氨基酸或二肽与DABAβ-氨基间的缩合,以及C端的脲二肽与DABAα-氨基间的缩合。3′-脱氧-4′,5′-烯酰胺尿苷由尿苷经过3步反应转化而来,并在NRPS的催化下与四肽或五肽缩合形成尿苷肽类抗生素。尿苷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阐明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获得新结构的尿苷肽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汇集了研究次级代谢生物合成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程作简要回顾,重点介绍进入基因工程时代后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抗生素生物合成所采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内容包括:1,微生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背景;2,抗生素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成果;4,卡那霉素高产菌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与AUDs的发现;5,小单孢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多聚酮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着体外与体内因子调节。体外因子包括培养基中各个组分,例如碳源、氮源、无机磷等。体内因子有A因子、B因子、C-AMP、鸟苷四磷酸(ppGpp)等。本文对醌类抗生素七尾霉素(Nanaomycin)大环内酯抗生素泰洛星(tylosin)生物合成分别受无机磷和铵离子的调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且介绍解除调节作用导致抗生素产量增加的一种简单的发酵方法。一、七尾霉素生物合成受无机磷调节的机制七尾霉素由Streptomyces rosa subsp.notoensis KA-301产生,它是一种由Omura等发现的醌类抗生素族。应用~(13)C核磁共振谱和掺入浅蓝菌素(cerulenin)的生物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链丝菌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其基因簇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中催化多聚β-赖氨酸链肽键形成的关键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结构特点。其中重点综述了链丝菌素和诺尔丝菌素两种链丝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导言自从Duggar(1948)发现金霉素、Finlay等(1950)发现土霉素以及Minieri等(1954)生物合成四环素后,四环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取得飞跃的进展。其历史可划分成几个时期。第一期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大力研究四环素发酵工艺。二十世纪60年代的特点是研究四环素类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及其基本构成单元。随后的10年中,集中于对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解释,以及辨认这些过程中天然产物的分子。对产生菌的基因操作,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的发展和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前者是由高产菌株推动的,而后者则获得于生物合成途径阻断型突变株。Hostalek等将四环  相似文献   

7.
黄建峰  周剑 《海峡药学》2012,24(4):14-17
近年来,有关氨基糖苷类药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显著。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酶反应分析,蛋白质重组以及基因分析等技术,陆续了解了许多氨基糖苷类药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在本文中,利用新霉素、布替罗星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功能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我们对有关2-脱氧链霉胺(2DO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对未知功能酶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类药物复杂的生物合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继替考拉宁之后的第二代半合成糖肽类抗生素达巴万星前体A40926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结构、发酵生产、生物合成以及结构修饰.重点阐述了A40926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及合成途径.达巴万星是A40926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它具有比万古霉索和替考拉宁更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耐药革兰阳性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具有新型革兰阳性病原菌抑制机制的恩拉霉素和雷莫拉宁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含有17个氨基酸的肽类抗生素,恩拉霉素和雷莫拉宁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已分别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 ATCC21013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ATCC33076中克隆到.本文综述了恩拉霉素与雷莫拉宁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了近年来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现状、作用机制与生物合成途径,探讨了通过前体定向生物合成与诱变生物合成的方式,获得雷帕霉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雷帕霉素及衍生物的研究前景.方法 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是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与抗肿瘤药物,具有抗真菌、抗增殖及潜在延长哺乳动物寿命周期等作用.采用前体定向生物合成、诱变生物合成与组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可快速获得其具药理活性的衍生物.基于生物合成途径,采用系统生物学相关手段可获高产工程化菌种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