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干燥叶(大青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大青叶乙醇提取物,用氯仿萃取后得到氯仿层和水层,各层再分别采用硅胶柱、大孔树脂柱、聚酰胺柱、制备液相、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化学性质和质谱、波谱法(1H-NMR、13C-NMR、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结论其中1个新化合物为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isoorientin 3″-O-glu-copyranoside),其中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菘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大青叶中异牡荆素、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金圣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1→3)-β-吡喃葡萄糖苷4个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CE Excel 5 C18-AR(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13.5∶86.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69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异牡荆素为内标,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4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100.3%,RSD分别为0.71%~1.2%。9批样品中异牡荆素、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金圣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1→3)-β-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范围分别为1.005~2.067、0.134~1.876、0.545~1.519和0.167~2.587 mg·g-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  相似文献   

3.
火绒草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ci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me-thoxy-7-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ag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油松松针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黄酮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质谱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针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3″-O-反式-对-肉桂酰基)-(6″-O-反式-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3″-O-E-p-coumaroyl)-(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1]、山柰酚-3-O-(3″,6″-二-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6″-di-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3″-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8-C-(2″-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apigenin-8-C-(2″-O-feruoyl-)-β-D-glucoside,1),荭草素(rietin,2),牡荆素(vitexin,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4'-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甲氧基-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methoxy-3-O-β-D-rutinoside,7)、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和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3、7、9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蜀葵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山楂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山楂叶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1)、牡荆素(2)、2″-O-鼠李糖基牡荆素(3)、3-O-β-D-吡喃半乳糖槲皮素(4)、芦丁(5)、2,3-二氢-2-(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基)-7-甲氧基苯唑呋喃(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分离并鉴定藏药菥蓂子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法和制备HPLC法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数据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菥蓂子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香叶木素(3)、当药黄素(4)、新橙皮苷(5)、异牡荆苷(6)、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7)和4-O-β-D-glucopyranosyl sinapic acid methyl ester(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菥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忍冬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药效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对忍冬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忍冬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1)、木犀草素(luteolin,2)、苜蓿素(tricin,3)、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5)、洋芹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diosm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7为首次从植物忍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叶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大青叶 95 % (φ)乙醇提取物经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 ,各部分萃取物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 (1H NMR、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3,5 二甲氧基 对羟基苯甲酸 (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acid ,Ⅰ ,即丁香酸 ,syringicacid)、烟酸 (nicotinicacid ,Ⅱ )、5 羟基 2 吲哚酮 (5 hydroxy 2 indolinone ,Ⅲ )、异牡荆素 (isovitexin ,Ⅳ )、琥珀酸 (succinicacid ,Ⅴ )、水杨酸 (sali cylicacid ,Ⅵ )。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1HNMR,13CNMR,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个生物碱和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I),2-(4-羟基-3-甲氧基-苯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3-羟甲基-四氢呋喃(II),2-甲氧基-4-{四氢-4-[(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3-羟甲基-2-呋喃基}苯基-1-O-β-D-葡糖苷(III)。结论I为新化合物,II,III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悦康外感凉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的大青叶、板蓝根、连翘、三丫苦、岗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青叶、板蓝根中靛玉红的含量。结果:TLC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靛玉红的检测浓度在1.52~15.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1%,RSD=1.41%(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所建标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中的一个新异香豆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indigotiiso coumarinA)。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板蓝根异香豆素A(indigotiisocoumarinA ,3 ( 3 pyrrole) 6 hydroxy 7 hydroxymethyl isocoumarin)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水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分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5′-羟甲基)呋喃基]-1(2H)-异喹啉酮-7-O-β-D-葡糖苷(I)、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糖苷(II)、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糖苷(III)、2-羟基-1,4-苯二甲酸(IV)、甘露醇(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和V在板蓝根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板蓝根 (IsatisindigoticaFort.)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MS、NMR和IR光谱解析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果从 80 %乙醇洗脱部分、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 ( + ) 异落叶松树脂醇 ( ( + ) isolariciresinol,Ⅰ )、5 羟甲基糠醛 ( 5 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Ⅱ )、5 羟甲基糠酸 ( 5 hydroxymethyl furoicacid ,Ⅲ )、正丁基 β D 吡喃型果糖 (n butyl β D fructopyronoside,Ⅳ )、表告依春 (epigoitrin ,Ⅴ )、蔗糖 (sucrose,Ⅵ )。 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为首次从菘蓝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抗内毒素作用。方法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复方大青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抗内毒素作用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对被测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 g.L-1;藤黄微球菌,MIC62 g.L-1;枯草芽孢杆菌,MIC62 g.L-1;大肠埃希菌,MIC125 g.L-1;变形杆菌,MIC125 g.L-1;新型隐球菌,MIC62 g.L-1;白假丝酵母菌,MIC125 g.L-1;啤酒酵母菌,MIC125 g.L-1。抗内毒素结果:复方大青叶注射液62 g.L-1即具有抗内毒素作用。结论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且对某些真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有较强的抗内毒素活性。  相似文献   

18.
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孙东东  李祥  陈建伟  何立巍  董巍巍 《中国药房》2008,19(30):2354-2356
目的:分析、鉴定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位共鉴定出42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36.72%(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7%、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28.05%);有35种成分在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结论:板蓝根脂溶性成分可为其综合利用以及开发抗氧化方面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板蓝根中L-精氨酸的柱前衍生法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板蓝根药材中 L-精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2 ,4 -二硝基氟苯 (DNFB)柱前衍生化 HPL C方法 ,以 Phenomen ODSC18柱 (4.6 mm× 2 5 0 mm,10μm)为分析柱 ,0 .1mol.L-1醋酸钠缓冲液 (p H 6 .4 ) -乙腈(86 :14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min-1,波长 36 0 nm下检测 ,分析了板蓝根药材中 L -精氨酸的含量。结果 本法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并以该法分析了板蓝根药材中 L-精氨酸的含量。结论 本文建立的柱前衍生化 HPL C方法适合于板蓝根药材中 L -精氨酸的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来源的板蓝根药材 L -精氨酸的含量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