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尔屹  姜飚  刘丹丹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21-2421
子宫内膜癌是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而在美国和欧洲,其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5~5%,近年来国外有关这方面报道渐多。因其临床和病理上有特殊性,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相区别。先将我院收集的40岁以下子宫膜癌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总癌症的7%,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宫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尤其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结合直视下的定位活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又称子宫体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70%~75%为绝经后妇女,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又称子宫体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70%~75%为绝经后妇女,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约75%发生于50岁绝经前后妇女,近年发病率有上升和年青化趋势,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要靠诊断性刮宫组织的病理结果,但随着超声检查,特别是彩色多谱勒检查诊断的开展和普及,显着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王青  张颖 《安徽医药》2023,27(4):641-64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代谢综合征具有明确相关性。近年来,以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键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研究综述了代谢综合征中关键分子调控通路在内膜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为子宫内膜癌防控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女性癌症总数7%,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1],约80%发生于50岁绝经前后妇女,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病死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仍有25%的发生于绝经前女性,近年来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2%~14%,且有逐年增长趋势,高达54%的绝经前患者未曾生育[3],因此对于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逐渐受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7%左右,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5岁的年轻女性发病率逐年升高[2]。大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比较浅、不伴有淋巴结转移,且分化较好,预后相对较好。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手段,但标准术式为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使患者永久性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尤其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造成了严重影响[3]。本研究探讨了甲羟孕酮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电切术后患者生育指数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EC发病与生活方式也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婚育史、膳食结构、不良生活史等,其生物机制的明确将进一步解释各因素与EC的关系,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尽早识别具有发生EC可能的高危人群,为女性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上升趋势,如能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并严密观察,及早处理,可大大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一种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同时准确率高的筛查方式成为重中之重,而ECT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筛查工具的应用值得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属女性常见生殖系统肿瘤,多发于已经绝经或者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人群,目前此疾病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卵巢癌、宫颈癌的第三大导致死亡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改变,不仅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标准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方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然而,卵巢切除后会给患者带来皮肤粗糙、潮热、烦躁、性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尤其对于年轻患者而言,会使其快速的进入到绝经状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我院对25例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1])。大多数早期子宫内膜癌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愈,5年生存率约为95%,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为16%~45%~([2])。因此早期诊断并评价子宫肌层的浸润深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endometrium)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总患病率中高达20%~30%为子宫内膜癌~([1])。病发时多伴有阴道排液、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稳定及生命健康。放化疗为目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常用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不  相似文献   

15.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其按术后病理学分类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恶性病变者传统称为卵巢癌患者。2007年美国约22430例妇女患卵巢癌,其中15280例死亡,病死率68%。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190000例,约114000例死亡,约每10万名女性有2~15例发病。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病死率居第1位。但是由于其发病隐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20%-30%,雌激素与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临床和预后。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和Ⅱ型。Ⅰ型占80%,多发生于绝经前和绝经后,是雌激素依赖性的。细胞分泌较好,组织形态内膜样,常由内膜增生进展而来。预后较好。Ⅱ型占20%。主要发生于绝经后,非雌激素依赖性的。通常不是由子宫内膜增生改变而来。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与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一些家族性癌症综合征以及许多散发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形成中.均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与丢失,然而.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最高.而且在已被认为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中,也以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最高。由此可见,PTEN基因的突变、丢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妇科肿瘤疾病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是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的影响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的升高,为了更好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基层浸润深度是判断子宫内膜癌病情分期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诊断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诊断技术是当前各种疾病临床诊断中,使用作为广泛的一种的诊断技术,其有较高的准确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可以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中,可以有效的进行评估和诊断,为此本文针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超声评价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 (ER)及孕激素受体 (PR)表达。许多学者发现 ,雌、孕激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1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系统中 ,子宫内膜受雌、孕激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ER、PR表达率较高 ,并且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文献报道 ,正常子宫内膜 ER、PR表达的双阳性率为 90 %~ 1 0 0 % ;子宫内膜癌 ER、P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显著下降 ,ER和PR亚型的表达也发生变化 ,而且 ER、PR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属于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对女性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发病因素及临床症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