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10月40例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氯米芬治疗,对比两组胰岛素和生殖激素水平及排卵疗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睾酮、LH/FSH、泌乳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单纯氯米芬排卵率65%,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率85%,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对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体内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运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法对46例月经稀发或闭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接受8周二甲双胍治疗。在用药8周后测定血LH、FSH、睾酮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用氯米芬治疗1月后有10例诱发排卵,余36例用二甲双胍加用氯米芬再治疗2月后有30例诱发排卵。用药8周后测定血LH、LH/FSH、血清胰岛素、血睾酮有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并诱发排卵功能,并增强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对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排卵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从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石少权  王建英  邹劲林  王峰 《中国医药》2010,5(11):1049-105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促排卵治疗效果. 方法 46例PCOS不孕症患者中对照组27例单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试验组19例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排卵.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氯米芬,每次50 mg,1次/d,连服5 d,共3个周期.试验组先口服二甲双胍,每次500 mg,3次/d,连服3个月,随后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加用氯米芬,用法同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分析各组排卵率和妊娠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生殖激素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睾酮、LH/FSH比值分别为[(0.54±0.28)μg/L、(1.27±0.32)],较治疗前[(1.02±0.86)μg/L、(1.93±0.7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12例(63.2%),优于对照组的7例(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提高PCOS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二甲双胍和氯米芬联用能获得更高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IMFA)与二甲双胍对氯米酚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促排卵前预处理对其卵巢反应性及治疗结局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92例氯米酚抵抗的PCO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IMFA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及口服避孕药预处理,IMFA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未成熟卵泡抽吸术,比较两组促排卵治疗结局。结果两组预处理后IMFA组促性腺激素(Gn)量低于对照组,单卵泡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FA组妊娠率升高,流产率降低。结论 IMFA可以有效改善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的卵巢反应性,IMFA联合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在氯米芬抵抗的PCOS的治疗中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枸橼酸氯米芬加二甲双胍和枸橼酸氯米芬加安慰剂在新近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诱导排卵中的作用。方法:此随机临床研究是在荷兰20家医院的多中心研究。对228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进行枸橼酸氯米芬加二甲双胍或者枸橼酸氯米芬加安慰剂治疗。主要结果测量:初级结果测量为排卵。次级结果测量为怀孕率(ongoingpregnancyrate)、自然流产率以及氯米芬耐药情况。结果:111例妇女接受了枸橼酸氯米芬加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组),114例妇女接受了枸橼酸氯米芬加安慰剂治疗(安慰剂组)。二甲双胍组的排卵率为64%,安慰剂组的排卵率为7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促排卵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6月来我院确诊为PCOS患者8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结果80例中64例(80%)有成熟卵泡发育,56例(70%)有排卵、6例(7.5%)妊娠。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胰岛素抵抗,有效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现象,并能有效提高PCOS对克罗米芬的敏感性,增强克罗米芬的促排卵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素敏 《河北医药》2006,28(2):120-12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高雄激素性无排卵或不育的常见病种,主要和高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水平、极高黄体生成素(LH)等近期排卵障碍有关.应用克罗米芬(CC)是传统的PCOS不育症的促排卵方法.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CC可提高PCOS的排卵率和妊娠率.而达英-35具有极强的抗睾酮(T)作用,能抑制LH的分泌.本文对PCOS不孕患者采用单用CC促排卵、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再用CC促排卵及达英-35与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再用CC促排卵3种治疗方案,并对3组患者血中LH、LH/FSH(促卵泡素)、T及胰岛素水平和排卵率、妊娠率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耐氯米芬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P-COS耐氯米芬不孕症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次,3次/d,连服3个月;B组36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氯米芬50mg/d,共服5d;C组34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3天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连续服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同时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加用氯米芬50mg/d,共服5d。观察月经情况及基础体温,于停氯米芬后7~9d开始B型超声波监测卵泡,若基础体温上升,于月经黄体中期测定孕酮水平。有排卵者,继续服用氯米芬50mg/d,无排卵者氯米芬逐渐加量至100、150mg/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月经,排卵情况。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明显下降,A组34例月经恢复,32例排卵,8例妊娠;B组31例月经恢复,20例排卵,8例妊娠;C组32例月经恢复,30例排卵,28例妊娠。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月经失调、排卵等,增加耐氯米芬的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和两者联合治疗对存在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 选择IR的PCO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口服二甲双胍(28例)、罗格列酮(30例)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32例).三组用药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排卵情况.结果 A、B、C组HOMA-IR分别由(3.67±1.06)、(3.63±0.71)、(3.62±0.68)下降为(2.20±0.46)、(2.18±0.44)、(1.81±0.34);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1).C组治疗后排卵率为84.3%,明显高于A组的35.8%和B组的36.7%(P<0.01).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全身、尤其卵巢局部的IR;在并未应用促排卵药物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相当高的促排卵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者排卵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每组2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氯米酚促排卵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两组血孕酮和胰岛素水平。随机选取胰岛素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5例作为C组,BC两组比较用氯米酚(CO)促排卵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两组同时的血孕酮和胰岛素水平。结果AB两组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间各项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O〉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可提高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降低妊娠后流产率,是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米芬(CC)联合他莫昔芬(tamoxifen)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将100例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7天口服CG 100 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7天口服他莫昔芬40 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月经第8 d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 rmm或2个卵泡直径≥17 mm时,肌注hCG1 0 000 IU,36 h后性生活.观察两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天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1 d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C抵抗的PCOS患者,他莫昔芬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应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分析其促排卵效果。方法 112例肾虚型PCOS不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抗穆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周期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7.79±1.98)mIU/ml、AMH(12.12±1.05)ng/ml低于对照组的(11.11±2.03)mIU/ml、(14.22±2.79)ng/ml,卵泡刺激素(FSH)(5.98±1.01)mIU/ml高于对照组的(5.02±0.97)m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为(5.97±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6±2.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周期排卵率为75.00%、妊娠率为41.07%,均高于对照组的61.46%、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虚型PCOS不孕患者应用滋肾育胎丸辅助治疗可改善激素水平及中医证候,提高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时多个卵泡发育改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效果。方法对PCOS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促排卵,如果发育卵泡≥7个者建议改行IVF-ET,设为研究组,PCOS患者常规进行IVF-ET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74±6.76 vs 22.41±7.55)支,P〈0.05,妊娠率略高于对照组(70.6%vs 48.4%),两组取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COS患者诱发排卵卵泡发育过多时改行穿刺取卵体外受精可有效降低OHSS和多胎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未成熟卵泡穿刺术(IMFP)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科接受诊疗并确诊的PCOS不孕患者共149例,分为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l片/d,1个周期21 d,用药期间每4周复诊1次,3个周期后指导同房.研究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周期(用药方案同对照组),停药3个月内未见优势卵泡者,给予促排卵治疗后,行IMFP.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卵巢体积大小及窦卵泡数目变化以及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排卵及妊娠率.结果 2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卵巢体积及基础窦卵泡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研究组:(4.3±0.8)cm3比(5.5±0.4) cm3,(10.2±2.6)个比(13.9±2.3)个,对照组:(4.0±0.4) cm3比(4.4±0.4)cm3,(12.0±3.0)个比(14.3±3.1)个](P<0.05),并且研究组卵巢体积及窦卵泡计数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4.0±2.9)cm3比(2.9±2.6)cm3,(14.2±5.4)个比(7.9±4.3)个](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排卵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1%(38例)比32.4%(29例),排卵率为73.3%(55例)比55.4%(41例),妊娠率为44.2%(33例)比28.3%(21例)](均P <0.05).结论 IMFP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在治疗PCOS不孕方面疗效均确切,但IMFP在减小卵巢体积、减少窦卵泡数、改善月经、恢复排卵及促进妊娠方面优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效果。方法 8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7.04±0.51)U/L、T(1.54±0.24)nmol/L及E2(134.53±1.56)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85±0.86)U/L、(2.72±0.33)nmol/L、(142.85±2.6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达英-35,于月经第1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的第1天起口服,1片/d,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后重复,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250 mg/次,3次/d,餐后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00 mg,1次/d,早餐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均降低,且排卵率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提高排卵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能更快更好地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孕二烯酮(复方GES)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患者卵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IGFBP-I)、性激素水平及促排卵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生殖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0例,均为原发不孕,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服用复方GES后促排卵,服用复方GES+二甲双胍后促排卵。直接促排卵。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试验组服药3个周期后,PRA、ATII、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雄烯二酮(A2)、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及LH/FSH比值均显著下降,血清IGFBP.II水平明显升高,双侧卵巢体积显著缩小,卵泡数目明显减少。试验2组空腹胰岛素(INS)、BMI、INS/GLU比值亦显著降低,LH、A2、BMI、T、空腹INS及INS/GLU、LH/FSH比值显著低于试验1组,IGFBP.I水平明显高于试验1组。2试验组HMG或FSH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卵泡生长率和HCG日A型内膜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2纽周期排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MG平均用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结论复方GES可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提高促排卵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我科就医的PCOS不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CC组、HMG组、CC+HMG组和LE组,每组27例,监测用药期间四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CC组有较高的排...  相似文献   

19.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diseases that affects women in their reproductive age. The heterogeneity of PCOS makes not only the diagnosis but also the choice of an adequate treatment difficult. The biguanide, N, N' dimethyl-biguanide: Metformin is an antidiabetic drug that increases glucose utilization in insulin-sensitive tissues and is useful in the reduction of bo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irculating androgens as well as restoring ovulation. However, metformin is being clinically used without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involved. The present review explores some of the actions and efficacy of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PCOS during different reproductive 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