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以为临床围产期的保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等情况,并比较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孕前超重组孕期体质量增加明显低于孕前低体质量组及正常体质量组(P<0.05);孕前超重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出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适宜组及过少组,体质量增加适宜孕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过少孕妇(P<0.05);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孕妇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适宜及过多孕妇(P<0.05),孕妇最佳体质量增长区间为16.0kg。结论适宜的孕期体质量增加对于孕妇改善分娩结局,控制新生儿状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20kg/m2<BMI <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各60例,按孕前BMI分级后,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增重适宜(P15~P85)与增长过多(>P85)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曾晶  凌金凤  闫凤  谢冠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57-1158,1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32例GDM患者孕期血糖、体质量、产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娩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按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研究在不同体质量基础上孕期体质量增长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期体质量增加越多,胎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体质量过轻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超过15 kg时,胎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随着体质量的增加,需要行剖宫产术和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也升高.结论 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相关,针对不同孕前体质量的GDM患者采取积极的饮食治疗措施,使孕期体质量恰当地增长,能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于合理范围,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体质量指数将孕妇分为<18.5 mg/m2组、18.5~24 mg/m2组、>24 mg/m2组,统计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分析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2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9.0%,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同等体质量指数范围内,孕妇体质量增加超标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偏高。结论:孕期应合理饮食,控制体质量增长,防止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64例GDM孕产妇,根据孕前BMI水平将264例孕产妇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正常BMI组(18.5 kg/m2≤BMI<25 kg/m2)、肥胖组(BMI≥25 kg/m2).参照IOM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将264例孕产妇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比较低BMI组、正常BMI组、肥胖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巨大儿的发生情况.比较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剖宫产率、低体重儿的发生情况.结果 低BMI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但低于肥胖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肥胖组(P<0.05);正常BMI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肥胖组(P<0.05)增重不足组的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增重正常组和增重过多组(P<0.05).结论 对围生期保健,测量孕产妇孕前身高、体重并计算其BMI,筛查出孕前肥胖者,纳入GDM高危妊娠管理,采取干预措施使其孕前BMI低于25 kg/m2,妊娠期合理控制体质量增长,以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巨大儿、胎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确保母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李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32-13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对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89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各项数据。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对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89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各项数据。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医院足月单胎妊娠孕妇(37@41周)730例。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程度分为低体质量组(A 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B 组)302例和超体质量组(C 组)218例。收集孕妇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孕前身高、体质量、月经史、孕产史等,并对3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体质量与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 =0.352、0.315,P ﹤0.05)。3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应合理进行营养补充,减少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体质量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在我院门诊检查的200例孕产妇,将其按照孕前体质量指数分成标准组(120例)与超重组(80例)。按照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各组分别分成三组,标准组分为:增重<10 kg组26例、增重10~14 kg组45例、增重≥15 kg组49例;而超重组分为:增重<10 kg组9例、增重10~14 kg组39例、增重≥15 kg组32例。随访,比较不同组别的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超重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标准组(P <0.05)。在超重组和标准组内,增重10~14 kg组和增重≥15 kg组与增重<10 kg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前加强对孕期的体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从而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胡久琼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11-301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 BMI )及其孕期增加幅度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98例,根据孕前BMI分为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观察不同BMI及其增幅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顺产率分别为54.46%(55/101)、47.66%(112/235)、24.53%(13/53)、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6, P<0.05),顺产率随着BMI的增大逐渐降低。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9%(1/101)、1.70%(4/235)、5.66%(3/53)、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4,P<0.05)。孕前BMI较大的组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BMI较小的组;BMI增加量>6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低出生体质量的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肥胖组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GDM孕妇妊娠前BMI较大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GDM孕妇妊娠期BMI增幅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单胎妊娠初产孕妇8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糖代谢正常的单胎妊娠初产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对象的妊娠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数据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增重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控制孕期增重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376例初产妇按孕早期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3.5 kg/m2)和超重组(BMI>23.5 kg/m2);根据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分为过低组、正常组和过多组,分析各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孕早期超重组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或体重增加过低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孕早期超重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期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998名,于24~28w做50g葡萄糖激发试验,进行GDM的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专人测量并且记录孕妇孕前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体重指数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结果肥胖组(BMI≥24)与非肥胖组(BMI<24)GDM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组G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P<0.01)。结论孕前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关,适度的减轻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适度增加可能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提高孕期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郭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9-10,15
目的: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阻力指标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生期胎儿监测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206例正常妊娠和156例GDM妇女孕32周后胎儿MCA和U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计算MCA-PI/UA-PI的比值。结果:GDM孕妇中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胎儿UA-PI值比正常妊娠者明显升高(P〈0.01),UA-S/D值较正常者高(P〈0.05);MCA-PI、RI值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下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S/D值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PI/UA-PI在GDM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MCA-PI/UA-PI〈1者均为发生GDM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结论:GDM患者胎儿MCA和UA阻力指标有明显变化,二者结合对GDM胎儿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判断胎儿宫内缺氧与否符合率最高,误诊率最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妊娠糖尿病(GDM)及对其干预治疗后与糖耐量正常孕妇水平的不同。方法:选取36例确诊为GDM孕妇及32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于孕24~28周,取空腹血样的血清脂联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后给予GDM孕妇干预治疗,跟踪随访所有观察对象,于围生期再次检测血清脂联素及计算BMI。结果:GDM孕妇孕中、晚期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干预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GDM孕妇较其余GDM孕妇低(P〈0.05);无论GDM组还是糖耐量正常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均随妊娠发展而降低。结论:孕期低脂联素水平对GDM的发展密切相关,有效治疗GDM,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国花  周玲 《安徽医药》2012,16(6):778-780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的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重的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8~2011年758例有完整的产检和妊娠结局记录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按孕前BMI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A组(孕前消瘦组)共157例,B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共541例,C组(孕前超重肥胖组)共60例,A、B、C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分别为2.5%(4/157)、6.7%(36/541)、15%(9/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高;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0.6%(1/157),3.0%(16/541),8.3%(5/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57)、7.4%(40/541)、20%(12/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高;剖宫产率分别为31.8%(50/157)、31.2%(169/541)、51.7%(31/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高,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2)按孕期体重增加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D组(孕期增加过少)共61例,E组(孕期体重增加正常)共209例,F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多)488例,D、E、F组GDM的发生率分别为14.8%(9/61)、5.7%(12/209)、5.7%(2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最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1)、2.9%(6/209)、9.4%(46/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最高;剖宫产率分别为18.0%(11/61)、24.4%(51/209)、38.5%(18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最高,而子痫前期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过少均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分娩巨大儿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正常胎儿产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分娩情况、并发症及胎儿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次、孕周、孕期增重及孕期增加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产伤、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低血糖、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当控制饮食及孕期体质量,以降低巨大儿发生风险,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早期干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观察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产科建档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26例)和对照组(70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而胎膜早破、羊水过少、GDM、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的健康,对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中IRS-1和GLUT4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产科门诊收治的住院分娩孕妇共83例,按照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n=43)和正常足月妊娠组(对照组)(n=40)。检测两组孕妇的各临床指标(身高、血压、体重以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患者胎盘组织中的IRS-1和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 GDM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GDM组的HOMA-IR高于对照组,GDM组的HOMA-ISI、HOMA-β%低于对照组(P〈0.05)。IRS-1在两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4在两组胎盘组织胞质中的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盘组织细胞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S-1、GLUT4作为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信号转导分子,其在胰岛素抵抗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