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照条件对红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的光稳定性,为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保留率为指标,考察红花黄色素在不同浓度乙醇及水中的光稳定性。结果光照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保留率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影响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因素大小顺序为:日光〉紫外〉白炽灯光〉避光。结论红花黄色素光不稳定,主要受光中紫外光影响;水中稳定性大于乙醇。  相似文献   

2.
魏绍煌 《海峡药学》2010,22(8):18-19
目的考察25℃下12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0~12h内含量变化.同时测定pH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等变化。结果25℃下12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含量、pH、紫外吸收光谱、外观几乎无变化。结论12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红花黄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为红花中多种水溶性查尔酮成分的混合物〔1〕,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含量最高。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血管栓塞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有疗效,并具有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2〕。红花黄色素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允许鼓励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笔者就近年来在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稳定性、质量控制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相似文献   

4.
肠必清制剂提取及喷雾干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_9(3~4)正交表进行肠必清制剂提取工艺的研究,考察了提取时间、溶剂、溶剂量及pH等4个因素对总番泻甙含量和干粉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A_1B_2C_3D_4,即提取时间为15min;溶剂量为10倍,8倍;提取液剂为50%乙醇;溶剂pH为4.0±0.2。考察提取液浓缩后总番泻甙的损失率,结果优选出浓缩温度为50℃~60℃,浓缩密度ρ为1.02。考察干粉总番泻甙损失率及含水量,优选出浓缩液喷雾速度为300ml/h~355ml/h,干燥进风温度为150℃~170℃,出风温度为100℃~105℃。  相似文献   

5.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的化学稳定性,为储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分别在60,70,80,90,100℃下,恒温加热不同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及氯化钠注射液各样品含量.结果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相关系数为0.9988,说明lgk与1/T线形关系良好,符合一级动力学公式.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热解反应活化能为105.43kJ·mol-1,t0.925℃有效期约311.5天.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几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25℃下8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几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几种输液配伍后0~8h内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25℃下8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几种输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几乎无变化。结论8h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几种输液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红花黄色素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12年红花黄色素临床研究论文,提取涉及红花黄色素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红花黄色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占72.8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占5.59%,其他类型疾病占21.75%。结论红花黄色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严重的可能引起休克,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
于丽  王瞾  杨倒伟  王厚伟 《齐鲁药事》2011,30(12):685-686,68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考察纤维素酶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媒pH为5.0、提取温度为60℃、纤维素酶浓度为0.15 mg爛mL-1,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此法稳定,可用于红花黄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红花水提取液浓缩后上大孔吸附树脂柱,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色素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AB 8型树脂为红花黄色素最佳分离纯化树脂,其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条件:上样浓度25 mg·mL 1,上样液pH值为4,吸附流速1 mL·min 1,每毫升树脂最大吸附量为0.65 g红花饮片,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流速为2 mL· min 1,洗脱剂用量为6倍量树脂柱床体积,树脂反复使用次数为4次。结论AB 8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能较好地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其固形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65%,黄色素的回收率>85%。该法适用于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红花黄色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探有机试剂法制备HSYA的最优工艺。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以 HSYA含量为指标,比较冷提、热提、超声提取的提取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考察沉淀试剂及用量,并考察不同除杂方式的效果。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14倍量DMSO常温避光搅拌30min除杂,抽滤;滤渣加入14倍量DMSO浸泡1h,在80℃下,密闭热提50min,抽滤,滤渣加入12倍量DMSO,在80℃下,密闭热提50min,抽滤,合并滤液;滤液加入3倍量乙酸丁酯,离心,沉淀用适量乙醇洗涤,干燥,最终沉淀物纯度为14.56%。结论本实验首次以非水溶媒为提取溶剂制备HSYA。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且为热敏性物质提供了常温浓缩的方法,为 HSYA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1份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配药溶媒、用药疗程进行调查,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单次用量、给药频次方面全部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包括中医辨证)、配药溶媒、用药疗程等方面存在较高比例的与说明书不一致现象:适应证相符率30.19%,辨病基础上的中医辨证相符率68.81%,配药溶媒相符率32.96%,用药疗程相符率6.65%。结论:我院在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规范,建议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尽可能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王光忠  刘焱文 《中国药师》2009,12(3):348-350
目的:优选红花提取工艺。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及提取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提供工艺。结果:加20倍量40%乙醇提取45min,在80~90℃温度下提取2次,可使红花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完全。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载的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2日,统计并分析ADR发生特点。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提取病例40例;患者以60~70岁人群居多(40.00%),原患疾病主要为心脏类疾病(62.50%)和骨科相关疾病(25.00%),用药剂量合理率为70.00%,溶剂选择与用量的合理率为70.00%,ADR尤其是严重ADR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8.71%)。结论临床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药后30 min内应加强监护,以便发生ADR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用药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及其微丸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及其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应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微丸,以综合指标为微丸质量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使用转篮法考察微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磷脂用量比1∶3,反应时间2小时,反应温度40℃;微丸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黏合剂浓度3%,滚圆时间10分钟,滚圆转速20 Hz。微丸内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pH分别为6.8和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去离子水中均可很好地溶出3,0分钟内溶出度达90%以上。结论:该处方工艺制备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微丸质量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与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 13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包含了3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组对心绞痛症状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9,95%CI(1.95,3.70),P〈0.01);对中医症候疗效(OR=2.73,95%CI(2.20,3.38),P〈0.01)及心电图情况的改善方面(OR=1.72,95%CI(1.31,2.25),P〈0.01),试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心电图改善方面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安全性较好。但受纳入文献的质量限制及可能存在的发表性偏倚,本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所选鼻腔喷雾剂给药装置的性能,建立评价该类装置性能的方法。方法: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喷雾剂项下有关要求,分别以失重率和增重率为指标考察高温(60℃)和高湿(95%)条件下装置的密闭性,以及室温、40℃、60℃条件下的每喷喷量。结果:该装置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失重率和增重率均<1%,3种条件下以60℃时的每喷喷量不准确、差异较大。结论:该装置的密闭性良好,在40℃及以下温度环境中放置时的每喷喷量准确、精密度好,符合鼻腔给药装置的要求。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该类装置的性能考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黎 《中国药业》2012,(20):31-32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格列齐特80mg(每日3次)加红花注射液20mL(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80mg(每日2次),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的降血糖效果与格列齐特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于海洲  阮健 《中国药房》2014,(34):3219-3220
目的:考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5、25、35℃避光和光照条件下24 h内配伍液中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前后配伍液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后,在避光条件下,24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单磷酸阿糖腺苷百分含量在99%以上(相对于0 h);而在光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延长,配伍液中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含量有所下降,pH值及不溶性微粒则无变化。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后,24h内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光照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