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恩替卡韦0.5 mg/d,口服,疗程48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CD5+,CD19+)及传统B细胞(CD5-,CD19+)百分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失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抗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ETV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3例ETV抗病毒治疗有效的CHB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后取外周血单核细胞DC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用ETV治疗的CHB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24周时DC表面分子CD1a、CIMO、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4^+/CD8^+比值显著提高(P〈0.05),但CD3^+、CD^8+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ETV治疗后CHB患者免疫增强,可能通过调节DC和淋巴细胞亚样的功能而参与兔疫应答,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疾病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9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疾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吕继算 《中国药业》2013,22(3):10-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治疗组,予以恩替卡韦片0.5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DNA含量及肝纤维化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外周血CD4+水平减少,CD8+水平增加,CD4+/CO8+比值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经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外周血CO4+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CD4+/CD8+比值上升,血HBV—DNA含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和L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能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坤  杨亚萍  赵培利  苗亮  孙谢文 《河北医药》2014,(14):2096-209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24周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CD4^+亚群及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亚群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在慢乙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乙肝纤维化病例中抽选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恩替卡韦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HA、LN、PCⅢ及CⅣ治疗后分别为(105.1±39.2)μg/L、(130.1±51.3)μg/L、(103.1±24.5)μg/L、(48.6±29.6)μg/L,较对照组明显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苦参素联合应用在慢乙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ALT、TB、AST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53,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1∶1的比例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对照组50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阴转情况及Child-Pugh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HBV-DNA对数值及肝脏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  相似文献   

10.
陈向峰 《河北医药》2013,35(12):1846-1847
我国是世界乙肝大国[1],又是世界上22个结核高发国家之一[2],二者常有合并感染。由于患者体内肝炎病毒存在,肝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若加上抗结核治疗,可是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目前肺结核常采用WHO和中国卫生部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抗痨药造成的肝脏损害十分明显[3],抗结核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风险很大,因此如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越来越得到重视。我科总结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7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4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大黄蛰虫丸、恩替卡韦治疗12个月。观察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8.9%、73.5%(P>0.05),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88.2%、91.7%%(P>0.05);治疗组治疗后玻璃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肽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了轻度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更有利于阻滞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在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的住院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另将观察组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标准,分为重症组(SOFA<3分)和危重症组(SOFA≥3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_3~+淋巴细胞(简称CD_3~+)、CD_3~+CD_4~+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_4~+)、CD_3~+CD8~+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8+)、CD_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CD_3~+、CD_4~+细胞数量、CD_4~+%、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重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_4~+%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表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障碍,且免疫功能状态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尽早检测IC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对于ICU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3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VEGF水平。随机抽取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VEGF。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水平、IL-6、VEGF显著升高。IFN-γ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肿瘤期别越晚,CD4+/CD8+比值越低,CD8+、IL-6、VEGF水平越高,IFN-γ水平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VEGF诱导肿瘤血管形成,促进宫颈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例HIV携带者和2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倒置。结论感染HIV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随病情进展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78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其中合并肺部感染37例,不合并肺部感染41例。结果与无合并肺部感染肺癌组比较,合并肺部感染肺癌组CD4+下降(P<0.05),CD3+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自然杀伤细胞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晚期肺癌患者CD8+显著升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1),CD3+升高,CD4+下降,自然杀伤细胞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在存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与无合并肺部感染组比较,合并肺部感染组CD4+显著下降(P<0.05),CD3+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自然杀伤细胞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无合并肺部感染者更加低下,在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应尽力避免并发感染以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rtA181V/T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rtA181V/T变异的患者,换用恩替卡韦治疗,在发生病毒变异时、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进行观察,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换用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时患者生化指标Tbil、Dbil、ALT、AST的正常率分别是86.9%、93.4%、82.0%、95.1%,治疗12个月时上述指标的正常率分别是88.5%、96.7%、86.9%、98.4%。换药治疗6个月时47例患者HBV-DNA转阴,HBeAg阴性率24.6%,其病毒水平较换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4.60±1.10) lg copies·mL-1 vs (0.79±1.60) lg copies·mL-1,P<0.01;换用恩替卡韦12个月时54例患者HBV-DNA转阴,HBeAg阴性率24.6%。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未影响正常治疗。结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rtA181V/T变异能够有效抑制HBV-DNA、改善生化学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14):1962-1965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型患者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型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po,q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2.0 g,po,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肝纤维化指标[包括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蛋白(Ⅳ-C)]和肝瞬时弹性硬度(FS)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和F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TBIL、IBIL、LN、HA、PⅢP、Ⅳ-C、FS水平均明显降低,DBIL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ST、ALT水平明显降低,ALP、GG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对照组(10.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型患者,可改善其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水平,抑制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方法: 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比较治疗24,48周,以及停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eAg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sAg清除率、AST和ALT复常率等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两组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和停药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水飞蓟宾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指标情况。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χ2=7.4397,P <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