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瑞香科(Thymeleaceae)植物]的挥发油中,经硅胶柱层析和离心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命名为异白木香醇(isobaimuxinol),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2 D-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式为(Ⅰ)所示,并用X-光衍射晶体解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立体化学。同时,也从该植物挥发油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得到四个已知化合物: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茴香酸和β-沉香呋喃。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自国产沉香[系瑞香料(Thymelaceae)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lnensuis(Lour.)Gilg.)的含有黑色树脂的木质部]的挥发油中经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沉香呋喃类倍半萜,分别命名为白木香醇(baimuxinol)和去氢白木香醇(dehydrobaimuxinol)。经光谱IR,~1H NMR,MS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式(Ⅰ)和(Ⅱ)。  相似文献   

3.
自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瑞香科(Thymeleaceae)植物]的挥发油中,经硅胶柱层析和离心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命名为异白木香醇(isobaimuxinol),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2 D-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式为(Ⅰ)所示,并用X-光衍射晶体解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立体化学。同时,也从该植物挥发油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得到四个已知化合物: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茴香酸和β-沉香呋喃。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MS、1D和2D 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试了分得的单体化合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沉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5-二甲基-3-(丙-2-烯基)-八氢萘-2β,8a-二醇(1)、白木香酸(2)、白木香醇(3)、vetaspira-2(11),6-dien-14-al(4)、白木香醛(5)、(-)-10-表-γ-桉叶醇(6)、9β-羟基-α-沉香呋喃(7)。其中化合物1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0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2β,8aα-二羟基-11-烯-荒漠木烷,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峻山  陈玉武 《药学学报》1983,18(3):191-198
用气相色谱方法比较了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和进口沉香(A.agallocha Roxb.)挥发油的组成,发现两者有一定差别。国产沉香的挥发油经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层析得到两个新的倍半萜,分别命名为白木香酸(baimuxinie acid)和白木香醛(baimuxinal)经光谱(UV,IR,PMR和MS)分析,衍生物制备以及X线衍射单晶解析,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式(Ⅰ)和(Ⅱ)。同时得到一已知化合物沉香螺旋醇(agarospirol)(Ⅲ)。  相似文献   

6.
海南哥纳香抗癌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番荔枝科(Annonaceae)哥纳香属植物海南哥纳香(Goniothalamus howi Mer)树皮中分离出2种苯乙烯吡喃酮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海南哥纳香醇甲(Howinol A,I)和海南哥纳香酯甲(Howinin A,I)。药理实验表明海南哥纳香醇甲对多种瘤株体内体外实验均显示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沉香醇提物对大鼠气滞血瘀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野生沉香醇提物(2.84 g/kg)组和通体沉香醇提物低、中、高剂量(0.71、1.42、2.84 g/kg)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7 d,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除对照组外,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联合冰水浸泡诱导大鼠气滞血瘀心肌缺血模型,检测生化指标全血黏度(WBV)、血浆比黏度(PSV),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心电图及心肌病理损伤情况;检测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过氧化氢(H2O2)、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5-羟色胺(5-HT)、内皮素(ET)、血栓烷素B2(TXB2)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通体沉香醇提物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WBV和PSV,改善心电图的异常,显著降低心电图ST段的抬高(P<0.05、0.01);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心肌酶CK、LDH、ALT和AST活性(P<0.05、0.01、0.001);各剂量组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高、中剂量组均显著降低LPO和H2O2水平,升高T-AOC和SOD水平(P<0.05、0.01、0.001);高剂量组显著降低5-HT水平,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ET、TXB2和PEG2水平(P<0.05、0.01、0.001)。同等剂量下通体沉香醇提物与野生沉香醇提物作用相当。结论 通体沉香醇提物对大鼠气滞血瘀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改善血管微循环、调节内皮细胞生长及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祁州漏芦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根中,分离出三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其中Ⅱ根据UV,IR,MS,13CNMR,1HNMR,1H-1HCOSY,1H-1HNOESY,1H-13C COSY,及CD谱确定其结构为(20R,22R,24S)-2β,3β,11α,14α,20,22,24-hept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漏芦甾酮(rhaponfisterone)。化合物Ⅰ和Ⅲ分别鉴定为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土克甾酮(turkesterone)。  相似文献   

9.
杨峻山  陈玉武 《药学学报》1984,19(6):437-440
自马钱科(Loganiaceae)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根的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氧化吲哚生物碱,命名为胡蔓藤碱丙(humantenidine),经光谱(UV,IR,1HNMR,13CNMR,MS)分析和衍生物的制备,确定其化学结构为式(Ⅰ)所示  相似文献   

10.
蒺藜果中两种新甾体皂苷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J.)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用ESI/MS ,IR ,1HNMR ,13CNMR ,DEPT ,1H-1H COSY ,1H-13C COSY和HMBC等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蒺藜果实中分得2个新甾体皂苷,经光谱鉴定化合物I为新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 (1→2 )-β-D-吡喃葡糖基 (1→4)-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II为新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 (1→4)-β-D-吡喃半乳糖苷。结论 化合物I和II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蒺藜皂苷A和B。  相似文献   

11.
东北延胡索中白元胡碱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征  齐美玲  林莉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84,19(12):904-908
自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na cham et Schltd(罂粟科)块茎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苯菲啶类新生物碱。根据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的分析以及共衍生物的制备,并与苯菲啶类已知物紫堇灵(corynoline)及其衍生物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该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为(Ⅰ),并命名为白元胡碱ambinine,C23H27O6N,mp 218~219°,[α]D29—98°(c 0.11 CHCl3)。  相似文献   

12.
变色马兜铃中银袋内酯乙、丙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玖  何林兴 《药学学报》1986,21(4):273-278
从变色马兜铃(Aristolochia versicolar S M Hwang)的块根中分离到两个新倍半萜内酯,分别命名为银袋内酯乙(versicolactone B)和银袋内酯丙(versicolactone C)。前者分子式C15H20O3,熔点135~136℃;后者分子式C15H22O4,熔点181~182℃,[α]D36—11.4°(C,2.6,EtOH)。经光谱(UV,IR,1H NMR,13SCNMR,MS)分析和化学方法证明,并经x-衍射证实,两者的结构分别为(Ⅰ)和(Ⅲ)。银袋内酯丙系一新型骨架的奠类倍半萜内酯。  相似文献   

13.
乌棒子甙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美德  茅青 《药学学报》1985,20(9):662-665
本文报道乌棒子(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中另一个新的(口山)酮甙,乌棒子甙丙(wubangziside C,I)的分离鉴定,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证明其化学结构为1,3,7-三羟基(口山)酮-2,4-C-双-β-D-葡萄吡喃糖甙。它是(口山)酮类化合物中第一个从植物界分离到的双碳甙。  相似文献   

14.
独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清华  贾宗才 《药学学报》1962,9(11):643-648
从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块茎中分得三种成分:(1)β一谷甾醇,C29H50O,熔点137—138℃,[α]D23=-36.4°(CHCl3).(2)β-谷甾醇-D-葡萄糖甙,C35H60O6,熔点277—279℃(分解),[α]D22=-44.5°(吡啶).(3)不活性肌醇,C6H12O6,熔点223—225℃. 尚未肯定部分有:(1)酸性部分:由醚浸出液经碳酸氢钠提得部分,进行纸上层析,溶剂系梳为正丁醇:5M甲酸水溶液(90:55),在紫外线下有二个蓝色萤光点.Rf1值=0.78,Rf2值=0.90.如以正戊醇:5M甲酸水溶液作溶剂,则R(f1)值=0.73,Rf2)值=0.90.(2)溶血成分:由醇浸出液经铅盐法处理,由盐基性沉淀部分,分得具溶血及吸湿性的淡棕色粉末,未能测得熔点,可能为皂甙。  相似文献   

15.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巍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1):819-824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16.
From a Chinese herb Fu Mao Tie Bang Ghui, the root of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 collected from Ning Xia Autonomous Region, two alkaloids Ⅰ and Ⅱ have been isol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chemical methods, Ⅰ and Ⅱ were identified as 3-acetylaconitine and aconitine respectively.3-acetylaconitine, C36 H49 O12 N, mp. 196-197℃, [α]D24+18.6° (C. 1.0, CHCl3) was discovered in natur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7.
野蔷薇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蔷薇根系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干燥根,民间用其除风湿、活气血和治疗乳糜尿。Takahashi等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tomentic acid)。我们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三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和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28-1)-β-D-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乌头的研究——Ⅸ.川乌、附子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嬿  朱元龙  朱任宏 《药学学报》1965,12(7):435-439
作者对中药川乌的生物碱进行研究,从其中共分得六种结晶性的生物碱,并证明四种是已知物,卽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和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另二种为新生物碱,暂称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川岛碱甲,熔点111℃,实验式为C23H37NO6;川乌碱乙,熔点185℃,实验式为C22H35NO4。另在附子中亦分得新马头碱及次乌头碱.  相似文献   

19.
防己科植物粪箕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爱娜  唐宗俭  徐任生 《药学学报》1981,16(12):940-942
前报报道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中分得新生物碱粪箕笃碱(longaninine)及已知的stephaboline。 本文报道从此植物中又分得一新生物碱,命名为粪箕笃酮碱(longanone)(Ⅰ),其药理作用正在试验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延胡索的研究 Ⅱ.江苏元胡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野生的延胡索(Corydalis humasa Migo)的块茎中,分得五种生物碱,其中三种巳鉴定为普鲁托品(protopine)、左旋四氢黄连碱和毕扣扣灵(bicuculline);其他二种为未知成分,暂命名为苏元胡碱甲和乙。苏元胡碱甲的实验式为C23H23O7N,熔点205℃;苏元胡碱乙的实验式为C18H19O6N,熔点191—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