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替米沙坦80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谷峰比值为63.2%,舒张压谷峰比值65.8%,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08±0.34),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12±0.23)。结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脂水平分成血脂正常组59例(A组),血脂异常组41例(B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血压和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血脂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直观反映血脂异常是加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增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9例,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仪24h血压监测。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组(58例)的收缩压(SBP)夜间下降率、舒张压(DBP)夜间下降率、SBP杓型例数和DBP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中、青年组(51例),而SBP非杓型例数和DBP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A组)和阿折地平片组(B组),经过2周清洗期后,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阿折地平片8mg口服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变化和谷峰比值。结果2组患者用药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SBP/DBP)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降压谷峰比值均〉50%。结论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轻、中度高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均具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玉琳  王愉  马秀 《河北医药》2002,24(4):264-26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和1、2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ABP)波动规律、范围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正常血压者和90例、1、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ABP监测并分组观察与对照。结果 正常血压组和1、2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前者收缩压波动范围为50mmHg,后者收缩压动范围为60mmHg,差异显著。结论 如以各项均值+2个标准差为上限值,老年人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日间最高值<160/95mmHg,夜间则<150/90mmHg.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复方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复方替米沙坦1~2片(每片含替米沙坦40 mg,氢氯噻嗪12.5 mg),po,qd,治疗8 wk,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 wk后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谷峰比值为62.4%,舒张压谷峰比值为65.6%,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08±0.36,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13±0.22。结论复方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正常血压者和228例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并分组观察。结果正常血压组和1、2、3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结论动态血压能更真实反映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对高血压诊断、靶器官损害(TOD)及治疗、预后判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较该组患者在戒烟前后2个月时间内,每天血压波动情况,包括24 h血压波动类型、心率变化、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在戒烟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收缩压以及日平均心率均存在明显下降,与戒烟前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吸烟将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调节功能及心率受到严重影响,指导患者及时戒烟有助于改善心、脑等功能,降低对各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对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天1次,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治疗8周后,24h收缩压和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T/P为收缩压69%,舒张压70%。平滑指数为收缩压(1.09士0.57),舒张压(0.94士0.5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有较高的T/P比值及良好的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 )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及脉压 (PP)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TOD)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15 8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2 4hABPM ,按平均压 (MBP)≤ 115mmHg和 >115mmHg分为两组 ;再以PP≤ 6 0mmHg、6 1~ 80mmHg和≥81mmHg分为 3个亚组。结果 随PP增加 ,TOD逐步增加 (P <0 0 1) ;PP相同而MBP不同的两组TOD无差异 (P >0 0 5 ) ,但MPB >115mmHg组的SBP、DBP和MBP均高于MBP≤ 115mmHg者 (P <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的PP比SBP、DBP与TOD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2.
蒋明辉  刘靖  陈传红 《安徽医药》2011,15(6):757-758
目的 利用血压平滑指数与谷峰比值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该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服用8周.用药前和用药8周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患者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平滑指数和谷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24h动态血压监测中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安  周俊英 《河北医药》2000,22(12):942-943
随着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的广泛应用 ,其揭示了一些以前悬而未决的临床现象 ,如白大衣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间规律等。但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的一些问题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包括它的定义、测量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1 血压昼夜节律的定义ABPM证实[1] 正常人和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重复的规律 ,即白昼血压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夜间则处于较低的水平 ,凌晨 2~ 3:0 0血压水平达到最低 ,从 4~1 2 :0 0血压水平快速升高 ,约 8~ 9:0 0达到最高峰 ,1 7~ 1 8:…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 SBP/n 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脑血管病患者除了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升高外,其昼夜节律呈现有有规律的变化,通过观察,具体表现为非勺状者出现显著的增加;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以及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指导患者及早用药以及合理选择用药时间,有效做好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老龄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关联于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16个病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一昼夜收缩压、日收缩压及夜收缩压均值,一昼夜收缩压变异性,一昼夜舒张压、日舒张压及夜舒张压均值,一昼夜舒张压变异性,最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相比24 h收缩压均值、24 h舒张压均值,日收缩压均值、夜收缩压均值、日舒张压均值及夜舒张压均值无显著差异,但伴发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单一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老龄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正相关于血压变异性,故应有效平稳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