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Emotion6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更直观地分析4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肿块情况。结果 46例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硬癌36例、低分化腺癌3例、导管内癌4例、黏液腺癌1例、大汗腺癌1例、髓样癌1例。肿块大小0.5mm×0.8mm×0.5mm~4.8mm×13.0mm×12.2mm。结论 CT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乳腺癌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睾丸肿瘤大多数是恶性的,包括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和卵黄囊癌四类。其中以卵黄囊癌最多见,有人统计占小儿睾丸肿瘤的50%。我院近三年来收治小儿睾丸肿瘤19例,其中卵黄囊癌有6例,占31.5%。由于文献报道不多,此类肿瘤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卵黄囊癌6例予以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年龄最小1岁,最大7岁,平均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临床特点: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主要症候为睾丸肿大,最小的肿块为6×3×1厘米,最大者10×17×1厘米,质硬,表面凸凹不平,伴阴囊沉重感。发生在左右睾丸各为3例。其中3例已发生腹股沟或腹腔淋巴腺转移。治疗:6例均施行病侧睾丸摘除术,其中一例同时施行精索高位结扎,区域淋  相似文献   

3.
副乳腺在乳腺发育畸形中较常见,但发生于副乳腺的癌很少见,现报告二例.病例1 女性,40岁,已婚.发现右腋下肿块一年,轻度触痛,直径约4cm,肿块与乳腺尾叶无关,右乳房亦未查及肿块.抗炎治疗无效后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见肿块4cm×4cm×3cm,周围附有软组织,肿块切面为灰白、灰黄色,与周围境界不清.镜检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小部分仍为导管内癌,癌边缘可见乳腺小叶结构,且少数导管上皮呈实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术后一周又行乳癌根治术,经详查未见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6 6岁。因吞咽梗噎 2个月就诊我院 ,患者曾间断下煤窑采煤 30年。入院后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中段癌” ,胸片示“主动脉弓较正常粗大”。入院诊断 :食管中段癌。2 0 0 4年 5月在全麻下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食管中段平主动脉弓 ,约 5cm× 3cm× 3cm ,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弥散加权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提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测量和分析78例正常前列腺组(正常组)和57例前列腺癌组(Pea组)于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外周带兴趣区和外周带癌灶的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正常组外周带平均ADC值分别为(1.744±0.265)×10-3、(1.634±0.235)×10-3、(1.545±0.192)×10 mm2/s,Pca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7±0.167)×10-3、(0.819±0.136)×10-3、(0.768±0.143)×10-3mm2/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Pca组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581,1.234)×10-3、(0.553,1.086)×10-3、(0.487,1.049)×10-3mm2/s.结论: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结合常规MR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的符合率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男,81岁。1993年5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6 h入院,经检查诊断"左肾占位",行左肾根治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极包块约9.0 cm×8.0 cm×7.0 cm,包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左肾透明细胞癌。1994年1月因黏液性血便半个月入院,经肠镜检查诊断"乙状结肠癌",即予左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乙状结肠中下段可见包块约4.0 cm×3.0 cm×2.5 cm,浆膜光滑,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乙状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用皮瓣修复瘢痕癌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均为鳞状上皮癌,按TNM[2]法分类:Ⅰ期A3例,B2例;Ⅱ期A2例,B1例。创面最大4cm~12cm×4cm~20cm,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6cm~14cm×6cm~24cm。多点冰冻病理活检指导瘢痕癌切除手术。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经过半年至5年随访,皮瓣血运良好,无瘢痕癌复发,1例3年后创面边缘复发,截肢治疗。结论①提倡正确处理烧伤早期预防创面瘢痕癌。②彻底的瘢痕癌切除,创面皮瓣修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4岁。绝经12年,因下腹部坠胀1年,阴道出血2个月入院。B超示:子宫后壁见约9.5 cm×8 cm的回声团,边界不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大体检查:全子宫标本,大小14 cm×13 cm×9.5 cm,宫腔内子宫后壁处见直径10.5 cm的肿块,边界不清,切面实性,局部出血、坏死,质中脆,并侵犯子宫肌层。镜检:肿瘤由癌和肉瘤样成分混合存在,癌成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左乳腺癌术后5年余,多周期化疗后20余天"入院。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心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故于2007-08-14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 cm×1.5 cm×1.4 cm),腋窝淋巴结1/19查见转移癌。免疫组化:ER(+)、PR(+)、c-erB-2(-)。2007年10月—2008年03月于当地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成像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DCE-MRI联合DW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9例经过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外周带癌病例,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DCE-MRI和DWI的影像学特点,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T2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呈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前列腺外周带癌DWI多呈高信号,ADC值为(0.783±0.133)×10-3 mm2/s,对侧正常前列腺周围带ADC值为(1.465±0.118)×10-3 mm2/s,二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成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能为临床诊治前列腺癌提供有力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