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心络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比较通心络与心律平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其中门诊22例 ,住院1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通心络组和心律平组 ,通心络组21例 ,其中女13例、男8例 ,平均年龄 (47 5±6 8)岁 ,发病时间 (13 8±5 2)天。心律平组19例 ,女10例、男9例 ,平均年龄 (50 6±7 2)岁 ,发病时间平均 (10 2±5 2)天。经查体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证实均为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32例 ,室性心动过速8例。同时排…  相似文献   

2.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8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组)98例和对照组(心律平组)87例,治疗四周,对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步长稳心颗粒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对照组心律平组的疗效相当,步长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83.68%,心律平组总有效率86.2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60例和对照组(心律平)60例,治疗4周,对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心律平的疗效相当,步长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80.00%,心律平组总有效率85.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稳心颗粒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心律平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高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00-30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3月门诊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的心律平治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轶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09-710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律平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对照组1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律平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新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7):14-15,17
目的 观察心律平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于107例经心电图及临床确诊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口服心律平剂量不同分为:300mg/d组(33例)、450mg/d组(66例)、600mg/d组(8例)三组,10d为1个疗程;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心律平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副作用及原因。结果 心律平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89.6%与79.7%(P>0.05);3种剂量与疗效关系不大(P>0.05);发生副反应19例,占17.8%,无效17例,占15.9%。结论 心律平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治疗作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作者倡用一种持续心电监测6小时的无创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法,对8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以口服慢心律、美多心安、心律平、妥卡律、安博律定和胺碘酮6种常用药作急性药物试验(ADT),共29人次。结果16人次(55%)ADT 呈显效阳性,ADT 结果和临床疗效相关性达82%,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证实运动试验使VA 检出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MI)SD大鼠左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MI)和干预组.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采用程序电刺激观察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和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组和干预组LVESD显著扩大,LVEF与FS明显降低(P<0.05),MI组LVEDD显著扩大,诱发出的持续性室速(SVT)阵数,以及事速(VT)蜕变为室颤(VF)和室颤致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MI组的持续件室速诱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MI组相比,干预组LVEDD和LVESD显著缩小,LVEF与FS明显增高(P<0.05),诱发出的非持续性室速(NSVT)和SVT阵数显著减少,但NSVT和SVT的诱发率,以及VT蜕变为VF和室颤致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M-MSCS移植能部分改善大鼠梗死后心脏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抗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衰竭再入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反面的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在抗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律衰竭再入院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快速型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心律平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胺碘酮进行医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P-R间期和Q-R间期均发生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中,胺碘酮治疗是临床医治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