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病例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的50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指标。结果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引起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常见病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常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等。结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中的一项或几项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室内三支传导阻滞是引起心室停搏和阿斯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左束支分支间隙性阻滞者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右束支阻滞同时额面心电轴右偏≥+120°,在排除右心室肥厚等情况后诊断为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本文选择30例心电图表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额面心电轴右偏≥+120°,而心电向量图未呈现左后分支阻滞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心电图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两讲我们已经学习了室内传导阻滞的主要类型,即左束支阻滞与右束支阻滞,本讲将简要学习室内阻滞的其他几种类型。四、左束支分支阻滞(一)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左前分支阻滞又称"左前半"阻滞。由于左前分支比左后分支细,通常由一支冠状动脉供血,因此比较容易发生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大多数为病理性改变,常见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  相似文献   

5.
杨红雁 《安徽医药》2001,5(3):204-205
近遇1例不同步、不同速度的双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短时间内阻滞类型发生改变,转为不全性三分支阻滞伴左后分支交替性文氏周期,因未及时安装起搏器于1 wk后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梅 《天津医药》2003,31(2):79-79
右束支较细而长 ,易于受损。故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较常见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如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视为无临床意义。近年发现 ,CRBBB死亡的危险较不伴束支阻滞者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CRBBB者病死率有增加的趋势。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从1995年1月至2001年6月因AMI住院353例 ,AMI的诊断按国际WHO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其中不伴CRBBB有327例 ,为无CRBBB组 ,男181例 ,女146例。年龄35~81岁 ,平均56 8岁。病程1 5h…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伴新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比较两组酶峰(CK、CK-MB)、心脏LVEDd、LVEF、恶性心律失常情况、住院生存率、住院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介入组左室结构和功能P<0.05;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事件P<0.05、病死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积极PCI治疗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傅春枝 《河北医药》2012,34(14):2128-2129
目的 通过对我院收集的50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的分析,总结其临床疾病谱的特点,以提高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的认识.方法 统计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50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对其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结果 在50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患者中,冠心病225例,高血压85例,扩张性心肌病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85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结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占疾病病因的绝大多数,其次是高血压,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9.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又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系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心动过速呈持续性发作,其心电图(ECG)表现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电轴左偏或右偏。而90%~95%的患者ECG均表现为RBBB+心电轴左偏,提示室速起源点位于左后分支分布区即左下后间隔。如果心电轴右上偏,提示位于左心室下壁近心尖处或左前分支区域。本文报告2例心电图电轴分别表现为左偏和右偏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张晓艳  梅瑞 《淮海医药》2012,30(3):225-225
患儿女,4岁.因病毒性心肌炎入院,经Holter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到16 000多次早搏.其中绝大多数早搏呈左束支阻滞图型,酷似室性早搏(如图).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前的T波上有一个重叠的“P”波.因此Holter诊断为频发房早伴3相左束支阻滞. 讨论房早伴3相左束支阻滞比较少见,在小儿中更少见.3相阻滞的产生机制有2种:(1)提早的活动落在前一心搏的动作电位3相而阻滞;(2)心肌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心率加快后可发生阻滞.通常右束支不应期比左束支长,而本例左束支反而比右束支长.因此,它不是生理现象,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另有人主张左束支阻滞型3相阻滞提示隐匿性左束支传导障碍,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