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病区药房调剂差错件数,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应用到病区药房发药中,分析病区药房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结果该院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由每周41.33件降至每周18件,改善幅度达56.4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病区药房调剂差错有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病区药房调剂差错件数,提高药学部对临床的服务水平,同时可提高药师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在提升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减少药房配药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减少处方调配内差中,分析造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调剂内差件数由每周35.25件降为每周15.63件,下降55.66%以上。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提升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品管圈方法提升住院药房服务质量。方法由住院药房的11名药师自动自发的组成品管圈(齐心圈),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由原来的15件/周降低为4.6件/周,进步率为69.33%,目标达标率达100.8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药房调剂内差件数,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药房调配件数,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找出差错原因,制定一系列对策并实施,最后效果确认。结果住院药房平均每天调配差错件数从36件降到15件。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可以找到并解决药房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朱华军  胡波  石文龙 《中国药业》2013,22(10):111-112
目的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改进。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门诊药房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调配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22件/周降至9件/周。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在我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 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40.69%)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病区药房工作质量改善圈,以降低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为重点,从而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病区药房药品的调配过程,细化工作流程,分析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 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57.9%.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而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件数,并不断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及时提升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文韬  徐萍 《中国药房》2013,(13):1186-1188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内差件数。方法:将品质管理中的品管圈手法应用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控制,分析引起调剂差错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总结活动开展前后的结果并评估有形成果(内差件数)和无形成果(圈员能力评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下降,由开展前的54.5件/周下降到开展后的26.0件/周,圈员能力评分由平均1~3分上升到4~5分。结论:品管圈手法可用于药房管理并能发现及解决问题,使药房的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降低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方法:开展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处方调配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的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件数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66件/周降为37.5件/周,下降比例达43%以上;圈员在品管圈工具方法的认识、团队精神、学习积极性、荣誉感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件数,促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提高了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0.
陈湘 《海峡药学》2012,24(7):242-243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管理中,分析造成内差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并评估活动效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调剂内差发生件数由改善前的45.75件/周下降到改善后13.375件/周.推行品管圈活动能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降低发药差错率,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药局药品的调配过程,回顾性分析2012年造成急诊药局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有形成果方面,急诊药局调剂内差由改善前的15.044/周,下降到改善后的7.25件/周。达标率为115.16%,进步率为51.67%,达到了预期目标;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互动,提升了整体药学服务水平,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 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门诊药房退药由原来的 42.58 例/周下降至 25.25 例/周,下降率 40.70%,目标达成率为 101.76%。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品管手法、工作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荣誉感、自信心均有提升。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从而减少了药品资源浪费及用药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运用PDCA循环提高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莎  张丽娜  李友佳 《中国药事》2017,31(5):532-537
目的:通过开展PDCA循环提高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方法:选定主题,成立品管圈,通过点评麻醉药品处方,找出影响处方合格率的原因,按照PDCA循环的步骤开展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通过各种举措方案,门诊西药房麻醉处方合格率从92.57%提高到98.56%。结论:工作中合理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不断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体现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红  谢辉平 《中南药学》2010,8(12):936-939
目的通过在药剂科药学人员中试行品管圈活动,探索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营造团队愉快团结的工作氛围,提高本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品管圈培训训练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在此基础上,我院门诊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以提高门诊药房实库存准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药品实库存准确率由75%升至92.8%,进步率达23.7%,达标率104%;圈员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效率、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发药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应用及实际效果。方法:依据PDCA循环将品管圈理论、方法应用于降低药房调剂内差中,针对问题制定可行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内差周均件数由28.8件/周下降至12.6件/周,下降56.25%,目标达成率105.3%。全体圈员能够熟练运用PDCA循环,在积极性、责任感、凝聚力、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行性高,有助于降低调剂内差,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部门药学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门诊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在门诊PIVAS管理工作中,引入品质管理概念,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引导药师们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对门诊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推行品管圈管理之后,门诊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平均61.2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35.67件。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门诊PIVAS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发挥药学专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品管圈所取得的效果并阐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方法 通过不同类型品管圈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品管圈实施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科室的药事管理水平以及增强活动参与者药事管理的能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流程改造后患者及护士对药师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科室以及药师对药事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热情,加强了药事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提升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方法: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积极自愿的组成品管圈,在上级领导的参与、支持下,运用多种品管方法,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开展活动.结果:门诊西药房在开展品管改善活动之后,患者取药疑问或纠纷事件由132件/2周,降至62件/2周.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改善活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邓甜甜  杨芳  张英哲 《中国药事》2018,32(3):417-422
目的:探讨改善住院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复合型病区药房服务质量的方法,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调查分析临床各科室对病区药房不满意的原因,然后拟定对策并结合五常法(又称5S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加以标准化,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对病区药房的满意度从活动前的67.08%提升至活动后的87.18%。结论:品管圈活动和5S法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药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保障药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住院药房工作差错率,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住院药房工作差错(品项和数量差错)发生的真因并探讨解决的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针对品项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同一品名的药品多规格、多厂家,制订药品分开摆放及设计醒目标识等对策。取得的有形成果:差错件数从每周10.3件下降到0.7件(降低93.2%);无形成果:药师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工作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用于降低住院药房工作差错是可行的、有效的,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