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佳木斯大学大二学生皮肤正常菌群进行检测,了解皮肤不同部位的菌群分布差异.结果:男学生皮肤各类菌群均值(LogN/cm2)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4.48±0.83、微球菌2.96±1.05、棒杆菌3.61±0.94、痤疮丙酸杆菌4.65±1.07、其他产色素微球菌3.01±0.74、需氧革兰阴性杆菌2.54±0.62;女学生皮肤各类菌群均值(LogN/cm2)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3.98±1.02、微球菌2.54±0.98、棒杆菌3.46±1.12、痤疮丙酸杆菌3.89±1.31、其他产色素微球菌2.83±0.97、需氧革兰阴性杆菌2.01±0.92;男女大学生皮肤菌群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无乳链球菌(SA)感染对其阴道微生态各指标的稳定及其对降低母婴结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妇女98例病历资料,按SA检出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各指标异常的发生率、血清炎性各因子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降低母婴结局(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98例妊娠妇女生殖道分泌物中,检出SA阳性患者13例(阳性组),SA阴性患者85例(阴性组);阳性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各指标如阴道清洁度(Ⅰ~Ⅱ级)、乳杆菌(少量或无)发生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级)、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SA感染的风险较高,且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影响了母婴结局;针对妊娠期妇女开展SA筛查,对于确诊为SA感染者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无乳链球菌(SA)感染对其阴道微生态各指标的稳定及其对降低母婴结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妇女98例病历资料,按SA检出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各指标异常的发生率、血清炎性各因子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降低母婴结局(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98例妊娠妇女生殖道分泌物中,检出SA阳性患者13例(阳性组),SA阴性患者85例(阴性组);阳性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各指标如阴道清洁度(Ⅰ~Ⅱ级)、乳杆菌(少量或无)发生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级)、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SA感染的风险较高,且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影响了母婴结局;针对妊娠期妇女开展SA筛查,对于确诊为SA感染者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20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及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的MM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197例MM患者中检出CD20表达阳性者41例(20.8%),CD20表达阴性者156例(79.2%);CD20阳性组患者中检出CD5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CD20阴性组(P<0.05),其余免疫表型:CD38、CD13、CD33、CD117、CD138、CD19、CD45在两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阳性组骨髓中检出瘤细胞比例高于CD20阴性组(P<0.05),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低于CD20阴性组(P<0.05),髓外浸润率低于CD20阴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肾功能损害、LDH、免疫球蛋白类型、D-S分期、ISS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0阳性患者表达CD56阳性率低,更倾向于骨髓内增殖、累及红系造血而非髓外浸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肘窝部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方法,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的AD患者8例和健康者8例,采集其肘窝部皮肤刷洗标本进行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探讨生长温度、气体环境、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等条件对皮肤细菌生长的影响,建立人体皮肤菌群培养的方法。基于该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AD患者34例[年龄(14.43±8.03)岁,男21例,女13例]和健康志愿者者26例[年龄(29.38±7.47)岁,男12例,女14例],对其肘窝部皮肤菌群进行定量培养,采用MALDI-TOF质谱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菌落计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AD患者和健康者肘窝部皮肤菌群结构差异,以及AD患者中肘部皮损者与肘部非皮损者的皮肤菌群结构差异。最终,结合AD患者的菌群培养结果及其局部皮肤损伤严重程度,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计数在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人体肘窝部皮肤菌群培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 ℃,最适pH值为6~7,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5.0%,其中以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检出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定量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发现:健康对照组肘部皮肤菌群在种属上的多样性比AD组(AD皮损组和AD非皮损组)高,而AD患者中AD皮损组肘窝部皮肤细菌的总体分布密度明显高于AD非皮损组和健康对照组(H=24.25,P<0.05;H=13.41,P<0.05),且从AD皮损组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与A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5)。结论 基于上述培养方法,采用定量培养获得的皮肤菌群多样性数据,尤其是血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可作为评估AD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微生物学指标,对指导AD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9-26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典型银屑病皮损处;另外选择18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对照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正常皮肤。先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再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皮肤中AQP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经表皮水分流失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AQP3 mRNA的表达量为(0.154±0.091),正常对照组为(0.401±0.121),寻常型银屑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QP3表达下降可能是银屑病皮损干燥、皮肤屏障破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秀娈  张庆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11-24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阳性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P-IgM的阳性率,并分析HSP合并MP-IgM阳性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MP-IgM阳性的患儿有32例,阳性率为40.0%.观察组的MP-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的CD4+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 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NK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组的CD8+ 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阴性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阴性组,NK的百分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MP感染是HSP患儿的重要病因,其可加重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在HSP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海燕  陈碧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55-1656
目的:通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操作与结果判断,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并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应用Spotter畅点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280例哮喘患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185例皮试阳性,阳性率66.07%.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人性变应原(P<0.01);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户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P<0.001).本组点刺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规范的操作与结果分析是顺利完成Spotter畅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并观察其对皮肤功能的影响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 48 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rhEGF 凝胶联合他克莫司) 和对照组 (单用他克莫司), 每组 24 例。于治疗前、 治疗 4 周后门诊复诊时测定患者面部皮损处表皮含水量、 油脂及经皮水分丢失 (TEWL); 于治疗后第 1、 2、 4 周按照湿疹皮炎严重指数评分 (EASI) 法计算疗效指数,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 4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表皮含水量、 油脂均升高, TEWL 降低 (均 P<0.05), 治疗前、 后 2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1 周治疗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 vs. 20.8%, P>0.05), 治疗 2、 4 周时, 治疗组总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9.2% vs. 50.0%, 91.2% vs. 62.5%, 均 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且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2.5% vs. 37.5%, χ2=4.03, P<0.05)。结论 rhEGF 凝胶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可显著改善皮肤功能, 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菌保湿敷料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皮肤科收治的12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芙清凝胶基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4±2.11)比(3.94±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表皮失水量分别为(47.86±3.49)C·U、(20.68±2.43) g/hm2,对照组分别为(45.96±3.56)C·U、(22.55-2.85) g/h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菌保湿敷料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皮损EASI评分,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