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造成高血压各种靶器官损害如动脉壁增厚、粥样斑块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窗口,其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硬化的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研究[1,2]表明血尿酸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3]。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我们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和颈动脉IMT,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和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s-CRP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与IMT呈正相关性。结论 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茗茗  冯斌  吴梦娇  杜宣  施毕旻 《安徽医药》2023,27(10):1970-1975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肌腱蛋白 C(TN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 2021年 3月至 2021年 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 155例 T2DM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TNC水平。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将病人分为正常组( 35例)、内膜增厚组( 48例)和斑块形成组( 7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对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 TNC与其他临床参数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T2DM人群中血清 TNC对 CAS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病人血清 TNC水平比较,斑块形成组 137.20(119.11,150.36)ng/L高于内膜增厚组 121.64(101.18,141.75)ng/L和正常组 110.63(84.59,125.38)ng/L,内膜增厚组高于正常组( P<0.001)。 CIMT随着血清 TNC升高而增加(趋势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TNC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T2DM病人血清 TNC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呈正相关; ROC曲线分析显示, TNC是预测 CAS发生的良好指标。当 TNC取最佳截断值 125.38 ng/L,灵敏度为 77%,特异度为 59%。结论血清 TNC水平升高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预测 T2DM病人 CAS风险的潜在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30 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1%和8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效发挥降压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U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hs-CRP和UA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和UA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UA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适当降低血清hs-CRP和UA,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黄红梅  程月珍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9-29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5);按颈动脉IMT的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sCRP、LDL-C、HDL-C、糖尿病和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斑块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结果分成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和/或有颈动脉斑块)92例和无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且无颈动脉斑块)70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两组间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血糖、血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负相关,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1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