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症状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阿托伐他汀组CSS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确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硬膜下血肿均有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C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血肿复发率为12.5%,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的血肿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与单独应用钻孔引流术相比,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残留血肿吸收及减少术后血肿复发,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钻孔引流,观察组额外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且能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过程中,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理想,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术后第8周所检测的KP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分别为93.33%、6.67%,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为73.33%、26.67%,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更加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早日得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经验分享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5):663-66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CSDH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6)。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细胞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q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肿量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脱落6例,最终纳入统计的合格病例为120例,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CSS评分、血肿量和血清hs-CRP、MMP-9、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3.3%)明显高于观察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的日剂量对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CSS评分、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9.1%,对照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8.3%,两组的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BNP水平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陈利涛 《北方药学》2021,18(3):40-42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用药方式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后,A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单一治疗,C组再给予地塞米松单一治疗,统计并比较三种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肿复发率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B组的85%和C组的80.0%,(P<0.05);治疗后3组格拉斯哥昏迷(GC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提升,但A组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血肿复发率(5.0%)低于B组(15.0%)和C组(20.0%),(P<0.05).结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或地塞米松单一治疗方法,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运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效果显著,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和ADL评分以及血肿量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与血肿量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和ADL评分及血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血肿吸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43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少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仅增加了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还改善血脂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C、LDL、UAE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G、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邱淑花 《北方药学》2016,13(10):60-61
目的:研究和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血脂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44%,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9.49%,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两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9例患者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作为对照组,39例患者使用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LDL-C、baPWV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3例接受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43例接受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观察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睢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1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水平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1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1、4、1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46%( 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显著,可改善ACS患者血清TC、LDL-C、hs-CRP和CK-MB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