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陈柯  王刚  高建松  许亮  李保华  雷志锴 《医药导报》2011,30(10):1312-1314
目的 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前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 方法 将172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的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均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包括控制体质量、血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每日清晨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连续6个月. 比较各参数值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内 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稳定8例,明显变薄75例,略增厚3例;对照组经基础治疗后,IMT变薄4例,不同程度增厚57例,无明显变化25例. 治疗组IMT由治疗前(1.96±0.47) mm降为(1.57±0.23) mm(P<0.05),对照组由治疗前(2.01±0.36) mm降为(1.97±0.32) mm(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大部分斑块由软斑向硬斑转化,小部分斑块消失,仅小部分斑块无明显变化,极小部分斑块无转化并增大;对照组经治疗后软斑转化不明显,部分病例有新生斑块形成,无斑块消失. 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明显减小,由治疗前(29.56±7.56) mm2降为(23.67±5.66) mm2(P<0.05);对照组由治疗前(30.31±5.12) mm2降为(29.82±4.89) mm2(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显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观察对比2组患者斑块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具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观察对比2组患者斑块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M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具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情况,并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对照。结果病变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37例(61.7%),其中软斑9例、硬斑17例、混合斑11例;颈动脉狭窄13例(21.6%),其中轻度狭窄4例,明显狭窄6例,1例患者出现左颈动脉的闭塞。对照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2例(3.3%),管腔轻度狭窄1例,无管腔明显狭窄及闭塞病例;病变组与对照组CCA分别为(6.88±0.81)mm、(6.01±0.5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EDV分别为(22.63±6.03)mm、(27.14±5.98)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PSV分别为(56.14±5.33)mm、(77.54±21.5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线性关系,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测,简单易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在我院治疗的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颈动脉IMT值分别为(3.22±0.41)mmol/L、(1.24±0.26)mmol/L、(1.09±0.02)mm;对照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颈动脉IMT值分别为(5.21±0.34)mmol/L、(1.63±0.33)mmol/L、(1.32±0.06)mm.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能改善颈动脉IMT厚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超声评价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2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荷丹片口服,2片/次,3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声学密度(A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回声斑块声AD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降低颈动脉IMT,稳定斑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的斑块的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4例 ,分作无器官损害组 (A组 ) 38例及合并器官损害组 (B组 ) 1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8例 ,超声波检测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情况 ,并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结果 A组及B组的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显著大于C组 [C组 (0 . 4 5± 0 . 16 )mm ,A组 (0 . 6 7± 0 .2 0 )mm ,B组 (0 . 94± 0 . 2 8)mm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B组的IMT显著大于A组 ;三组间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1 78,P <0 . 0 1) ;患者IMT值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 0 1) ,与颈动脉的斑块数呈正相关 (r =0 . 5 1,P <0 .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 ,高血压患者的IMT与年龄及原发性高血压年数相关性较强 (r =0 .6 17,F =12 . 32 ,P <0 . 0 1)。结论 高血压可使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增加 ,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损害随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增加而加重 ;超声检测可作为一种简便的手段早期检测到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高频彩超检查 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其内径、内 中膜厚度 (IMT) ,血流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以 2 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 2 6例 ,检出率占 87% ;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 5例 ,占 18%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高频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预防、治疗、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d1次,每晚睡前服。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胶囊0.1g,每日3次。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IMT、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能降低斑块面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权青云  张愉  孙鹃  曹艳 《中国药师》2013,16(1):97-99
目的:观察降脂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降脂通络胶囊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4项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并比较两组脑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斑块面积、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0.05)。两组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长时间服用降脂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但是否对脑梗死有二级预防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60,1(5168):256-257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Mood and the "pil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