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半合广谱成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它的广泛普及应用,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本研究拟从对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戴亚萍 《家庭医药》2016,(12):76-77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Person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的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药物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未做皮试及其他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用药中,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规范、有效、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避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许蕾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53+156-153,156
目的:关注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本院2008~2009年使用头孢菌素类的1568份病历,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生不良反应38例,发生率为2.42%。其中以变态反应居多。结论:临床用药不仅要关注其疗效,还要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总结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7年7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316例患者,我院药剂科结合用药情况分析,因这类联合用药的治疗手段而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研究所得数据总结经验.结果:316例患者联合用药后,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联合用药前.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衰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等.联合用药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明显提升,从联合用药前的8.2%提升为19.9%,其他类型不良反应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总结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联合用药不当,占比高达56.3%,药物使用方法错误其次,占比为24.1%,此外还有用药过量等其他因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取代青霉素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抗菌、抑菌效果明显,在诊治过程中常常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但这使得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联合使用是否适当,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否准确无误,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用药不当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损害,有时还会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笔者长期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接触并发现了一些有关不良反应的问题,在此列举几例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开展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相关数据开展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0例不良反应报告都属于注射剂造成,总计涉及药品10种,主要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为25例,占比50.0%.结论:临床应强化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对该类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度,有效防止、缩小不良反应,为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并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以及不同给药方式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中有33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66.0%),有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16.0%),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有9例(18.0%)。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第一、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明显更多。本次研究中仅有3例患者为口服用药,其余均为静脉滴注给药。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合适的药物品种,并在患者用药前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一旦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曾丽宁 《北方药学》2015,(4):148-14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8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基于了解并掌握患者实际状况综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究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诱导因素包括合并用药、原发病、年龄、饮酒、饮食、输液速度、药物质量、个体差异等。结论:在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过程中,要关注抗菌效应,深入分析不良反应诱导因素,基于常规治疗强化服务意识,掌握药理知识,把握常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规范使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月出院病历493份,以使用26种治疗心血管口服药的病历作为调查对象,占238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男性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比例大;而各年龄段中,60岁以上的人使用心血管药的例数最多.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螺内酯、氯吡格雷.26种心血管口服药物中限定日剂量值(DDD)值较高的依次为胺碘酮、美西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DUI>1,其余20种药物的DUI≤1.结论 绝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其对策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2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的临床表现,商讨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5d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发生的监测,积极应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上年上报的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148例病例报告,分别统计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情况,讨论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9种药品涉及不良反应,其中居首位的是头孢菌素类,然后是喹诺酮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静脉给药为主要的用药途径;其中3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继续加强监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特别需要加强监测慢性及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择肥乡县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因不当使用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的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程度分级及转归、给药途径及主要诱发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及系统分类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主要诱发药物有刺五加、鱼腥草、人参、丹参、银杏,共诱发105例,占52.5%;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全身各器官及系统,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中药制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其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磺胺制剂造成107名儿童死亡的悲剧震撼了全世界,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尚在深入研究,有人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等三种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全年2743例应用头孢哌酮等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头孢哌酮31例(2.57%),头孢噻肟22例(2.31%),头孢曲松16例(2.70%)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关联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过敏性反应32例(1.17%),消化道反应21例(O.77%)、血液系统12例(0.44%),与神经系统(0.07%)及其他系统(0.07%)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代头孢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广泛,以过敏性反应和消化道和血液系统多见,且症状复杂,临床应综合分析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各种因素,规范用药,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和报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妮飞 《中国药业》2001,10(3):61-62
对国内1991-1999年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19篇临床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过敏反应70例(占34.485)、泌尿系统损害67例(占33.00%),造血系统损害22例(占10.84%)、二重感染11例(占5.41%),消化系统10例(占4.93%)、神经系统8例(占3.94%),心血管系统7例(占3.45%),其他8例(占3.94%)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雯  应静 《海峡药学》2004,16(6):141-143
目的提示临床医师更加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方法收集了1998年-200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所报道的不良反应130例。结果共有8种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其中头孢拉定发生率最高占28.46%,其中头孢哌酮占22.31%,74例,女56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1岁。结论发挥临床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合理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文献报道头孢类药物所致血尿摘要如下。 1头孢拉定 例1:男,4岁。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1.5g+10%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第3天患儿解小便呈红色,急查尿常规:红细胞(++++),停药后予对症治疗,3d后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等;不良反应类型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需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多样,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全面判断,控制用法用量,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闫启光 《安徽医药》2013,34(8):1220-1222
目的分析3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提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当谨慎,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统计法对3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涉及不良反应的8种药物中,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排第一、二位。人体的9个系统受ADR的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比例最高。结论应注意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