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艳  卞慧敏 《安徽医药》2012,16(2):242-244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系统生理和病理多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意义。研究发现,雌激素对机体的作用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实现。雌激素受体分为两大类,即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以及膜雌激素受体以GPER为代表。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引起效应的作用途径分为基因型和非基因型两种。该文主要对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进行综述,尤其将膜雌激素受体GPER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作为重点,便于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年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脂蛋白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组成、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确认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小鼠清道夫受体BⅠ被确认是真正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的受体 ,对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由此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贝特类调脂药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贝特类调脂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α(PPARα)配体 ,能有效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进程。本文简要综述了贝特类调节脂蛋白代谢以及非脂蛋白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MP 20 mg/kg和40 mg/kg组.用维生素D3和高脂饲料喂养,诱导AS的形成,4周后,腹腔注射TMP,第8周后检测大鼠主动脉AS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占血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主动脉弓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MP 2个剂量组AS斑块面积占血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主动脉弓TLR4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TMP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抑制动脉壁TLR4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大麻素通过受体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经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可发挥多种重要的心血管效应,如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肌收缩等。它还参与抗炎、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组成、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确认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小鼠清道夫受体BⅠ被确认是真正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的受体,对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由此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AT1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管紧张素II(AngII)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AT1(AngII)受体拮抗剂通过恢复和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等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曹柳  刘宽芝 《河北医药》2013,35(3):438-440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模式识别受体之一,可特异地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发生.TLR4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胆固醇酯蓄积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和特征。它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无限制地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颗粒及其他配体,结果在巨噬细胞内有大量的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蓄积,使巨噬细胞发展成为泡沫细胞。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抑制这种在巨噬细胞的过量脂质蓄积,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组胺受体:组胺H_4受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组胺H4受体是近年发现的组胺新受体 ,它具有独特的药理学性质和特殊的组织分布特征 ,与组胺H3 受体有较高的同源性。该文对组胺H4受体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同源性分析、信号转导途径及与组胺配体亲和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其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