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阻滞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接受THA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  相似文献   

2.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技术已广泛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对于高龄及危重患者其优越性更为突出[1].局麻药的剂量是影响神经阻滞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时所需局麻药剂量较大,有时甚至超过临床用药量极限.研究证实年龄是影响局麻药硬膜外阻滞阶段数的首要因素,随着年龄的递增,脊神经阻滞的范围扩大,所需局麻药剂量相应减少[3],而腰丛阻滞时年龄的递增对局麻药剂量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神经阻滞是一种主要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占学书 《江西医药》2012,47(5):461-46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A组),及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记各时间点的MBP、HR、RR、SpO2及VAS评分的变化及两组实施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记录阻滞失败后改变麻醉方式的例数.结果 阻滞后1min(T1)、5min(T2)A组患者VAS评分较B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实施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导致麻醉方式改变较A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Ⅰ组(23例)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45ml,Ⅱ组(22例)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5ml。注药完毕后,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测定并记录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观察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麻醉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间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麻醉满意度综合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更多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拟行单侧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女性患者32例,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用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初始浓度为0.25%,若阻滞效果完全,下一例患者降低浓度0.05%;若阻滞效果不完全,下一例患者升高浓度0.05%。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观察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退出3例,完成试验共29例,年龄(38.1±10.7)岁,体重指数(23.7±3.2)kg·m~(-2)。神经阻滞完成至手术开始时间为(14.2±3.3)min,手术持续时间为(101.6±24.4)min。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EC50为0.210 9%(95%CI:0.150 1%~0.268 9%)。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EC50为0.210 9%。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和健康体重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低有效剂量(MED)。方法择期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健康体重组,每组30例,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患者0.375%罗哌卡因起始剂量为30 m L,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1。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及健康体重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ME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MED为20.89 m L,95%CI为19.83~21.96 m L;健康体重MED为19.80 m L,95%CI为18.68~20.91 m L。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和健康体重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MED分别为20.89 m L和19.80 m 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手术中老年患者应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手术老年患者28例,年龄55~82岁ASAⅡ~Ⅲ级。予以0.3%罗哌卡因25mL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记录入室时(T0)、切皮前(T1)、切皮后1min(T2)、切皮后10min(T3)、术毕(T4)的心率(HR)、血压(NIB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2、4h的镇痛效应。结果 96.4%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HR、NIBP、RR、SpO2无大幅度波动。术后2、4h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结论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的产妇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产妇术后均双侧腹横肌平面注释罗呱卡因联合PcIA,对照组(0.15%的罗呱卡因1.5mg·kg-1),观察组(0.25%的罗呱卡因1.5mg·kg-1),比较不同方式下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HT5"H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于镇痛的满意率为25(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80.76%),且观察组产妇在镇痛效果、镇痛泵按压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以0.25%的罗呱卡因mg·kg-1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有利于宫产手术产妇的身体恢复,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对于镇痛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月年7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有效性、安全性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皮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用0.5%罗哌卡因20 mL,传统一针法,穿刺单次给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D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0.5%,0.4%和0.2%罗哌卡因20mL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 D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其他组延长(P<0.01),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P<0.01);但均大于6 h,因此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2%罗哌卡因可以达到臂丛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机将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C组为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HR、SpO2),比较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均优于A组和B组患儿(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下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行择期单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其中男63例, 女7例, 年龄(77.61±9.8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IINB联合TAPB进行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即刻与术后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观察并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完成5 min(T1)、切皮后(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5个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和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12)分比(2.26±0.21)分, (1.56±0.14)分比(4.26±0.42)分, (2.01±0.19)分比(4.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脊柱畸形患者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脊柱畸形患者30例,年龄45~73岁,ASA分级Ⅰ~ 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A组)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15例.术中均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2 mg/kg及泵注右美托咪定0.3 ug/(kg·h)辅助镇静.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20 min时(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时(T3)及术毕(T4)的MAP、SpO2、HR、镇痛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阻滞失败后改变麻醉方式的例数.结果 A组患者术中MAP、SpO2各时间点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R术中减慢(P<0.05),但在安全范围;而B组患者MAP在T2、T3、T4时间点明显高于T0和T1(P<0.05),HR在T2时间点明显高于T0和T1(P<0.05);A组患者HR、MAP在T2、L及T4时间点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VAS评分在T1、T2时间点低于B组(P<0.05);B组患者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改变麻醉方式例数较A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与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脊柱畸形患者腹股沟斜疝手术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2.5 mg或5 mg地塞米松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的效果。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行肱骨下段手术治疗患者90例,随机数法分成D2.5、D5及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D2.5、D5、C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150 mg复合地塞米松2.5 mg、5 mg、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帕瑞昔布钠和盐酸羟考酮的使用剂量及术后12、24、48 h静止和活动下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 3组间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5、D5组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显著长于C组(均P<0.01)。术后48 h内D2.5组帕瑞昔布钠和D5组盐酸羟考酮的剂量低于C组(均P<0.05)。术后12 h,D2.5、D5组静止和活动下NRS显著低于C组(均P<0.01);D2.5、D5组术后血糖值高于C组(均P<0.01),D2.5、D5组术后血糖值高于术前(均P<0.01)。结论 2.5 mg和5 mg地塞米松等效能延长罗哌卡因经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时间和患者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杜鹃  陈伟  亢留玉  夏瑞 《安徽医药》2018,22(4):729-73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全麻诱导,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阻滞,两侧各注射0.25%罗哌卡因0.5 mL· 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中以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麻醉,应用Cravero评分法评价患者躁动情况,应用FLACC法评价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家长满意度、术后FLACC评分和追加镇痛药发生率.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术后2、4、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01 ±0.02)、(1.92 ±0.31)、(1.63 ±0.53)、(0.83 ±0.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追加镇痛药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和近期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122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复发率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6 m in;术后疼痛轻,15例口服止痛剂;术后平均8 h后下床活动;并发症6例,其中尿潴留4例,阴囊血肿2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4个月,5个月后复发1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符合解剖生理、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630例(共648侧).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网塞及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原发性斜疝604例(其中双侧18例),原发直疝15例(其中2例为斜疝并存直疝,1例双直疝合并右斜疝),复发疝11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50 min;术后6~24h均下床活动.术后尿潴留29例,留置导尿管24h至1周;切口下脂肪液化6例;术后有异物感3例;复发2例(3侧),其中双侧出现感染并双侧复发1例;出现切口局部红肿11例;切口轻度异物感16例.术后平均8d出院.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任杰  黄博 《安徽医药》2022,26(9):1697-1701
老年腹股沟疝因其腹壁肌薄弱且常伴合并症,且最佳手术方式尚无统一结论。局麻下行Lichtenstein术由于操作简单、经济、术后并发症少,广受术者推崇;腹腔镜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其中,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可方便、无创地发现隐匿疝并同时进行修补;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TEP)由于不进入腹腔,有效减少对老年病人腹腔脏器的干扰。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各有特点,术者应就病人本身特点及对各种术式的掌握来选择最佳方式,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试验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0.375%罗哌卡因共30 mL,阻滞起效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2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手术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P <0.05),阻滞消退时间延长(P <0.05)。术后1、48 h,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6、12、24 h,试验组患者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试验组使用补救性镇痛药物1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有良好的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