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合成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β-榄香烯经氯代、胺化制备目标化合物。以SR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经IR、MS和1H-NM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明显强于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2.
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先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羧酸或氨基酸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SRB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0个未见报道的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所合成的多个化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结论通过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含氧基团,改善其水溶性,可以提高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3-吲哚乙胺结构片段进而合成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4个目标化合物的活性高于β-榄香烯。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3-吲哚乙胺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氨基酸衍生物,并进行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氨基酸甲酯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小鼠腋下移植瘤为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考察化合物5h对Lew is肺癌LL/2、肝癌H22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5个β-榄香烯氨基酸和β-榄香烯氨基酸甲酯衍生物,其中12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h对Lewis肺癌LL/2、肝癌H22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氨基酸或氨基酸甲酯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合成β-榄香烯芳杂环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 以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经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β-榄香烯母体上引入含氮芳杂环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合成9个未见报道的β-榄香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所有化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均远低于β-榄香烯.结论 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芳杂环,可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显著提高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等10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经1H—NMR、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其中21个化合物经MTT法测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β-槛香烯。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173-17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β-榄香烯浓度的方法,并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萘为内标,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色谱柱为Rxi-5ms毛细管柱,柱温为15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 L/min,分流比为0.5∶1,程序升温,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以单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 93(β-榄香烯)和m/z 128(内标)。选择8例肿瘤患者,单次给予榄香烯注射液10 mg/kg后,采用该法测定给药前后β-榄香烯的血药浓度,采用Win Nonlin 6.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β-榄香烯血药浓度在0.163 8~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定量下限为0.163 8μg/m L;日内、日间RSD<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82%~97.75%,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1.30%~93.31%。8例恶性肿瘤患者单次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10 mg/kg后,其平均药-时曲线符合权重系数为1/c~2的二室模型,c_(max)为(1.47±0.59)μg/m L,t_(max)为(2.43±0.78)h,AUC0-12 h为(3.52±0.69)μg·h/m L,分布相半衰期为(0.36±0.04)h,消除相半衰期为(1.43±0.80)h,消除速率常数为(0.39±0.06)L~(-1),转运速率常数(k12、k21)分别为(3.21±0.72)和(1.43±0.21)L~(-1)。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且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β-榄香烯血药浓度的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的研究。β-榄香烯在人体内吸收快、消除快。  相似文献   

8.
β-榄香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过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堃  苏成业 《药学学报》2000,35(10):725-728
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体内过程。方法 用G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β-榄香烯浓度。结果 大鼠iv β-榄香烯50,75,100 mg.kg-1的时量曲线属二室模型,药物自血浆消除较快,且呈线性动力学。大鼠ip本品100 mg.kg-1的时量曲线属一室模型,但其消除慢于iv。本品自大鼠尿、粪、胆汁的排出量均很少。β-榄香烯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7%。结论 β-榄香烯在大鼠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消除快、蛋白结合率高,经尿、粪、胆汁排泄不是本品的主要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9.
榄香烯原料药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榄香烯原料药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分离方法从榄香烯原料药中分离化合物,采用NMR等光谱学手段对它们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榄香烯(1)、γ-榄香烯(2)、β-石竹烯(3)和δ-榄香烯(4)。结论不仅对榄香烯原料药的3个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结构确证,而且对原料药中的1个主要杂质成分β-石竹烯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首次对文献中β-石竹烯碳谱数据中有误的归属进行了纠正。为榄香烯原料药质量控制和临床试验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其注射液和口服乳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包括肺癌、肝癌、脑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就β-榄香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逆转多药耐药和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几方面的分子机制及其新型递药系统的开发进行综述,为β-榄香烯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金苗  张满来  胡海洋  陈大为 《中国药事》2011,25(8):802-803,810
目的建立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马C18色谱柱,乙腈-水(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β-榄香烯在0.1149~3.447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0.4%,RSD为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合成含有榄香烯结构的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评价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β-榄香烯结构作为锌离子结合型HDACI表面识别基团,分别以脂肪酸、异羟肟酸、酰胺结构片段为锌离子结合基团,设计并合...  相似文献   

13.
β-榄香烯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β-榄香烯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方法本文对榄香烯的双键异构及β-榄香烯的光学异构体分子结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进一步评述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及分离β-榄香烯的方法及技术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气相或液相色谱结合核磁、质谱等光谱技术能较好地检测β-榄香烯成分及含量;众多植物挥发油富含β-榄香烯,采用真空精馏及柱层析联用技术能获得高纯度的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14.
β-榄香烯(Elemene)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近30年来对莪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基础及临床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β-榄香烯是莪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抗瘤谱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诱导凋亡是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同时β-榄香烯还具有抑制转移、抗多药耐药、抗肿瘤免疫、化疗增效、放疗增敏等作用,现就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β-榄香烯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β榄香烯油水分配系数。方法摇瓶法,选用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测定β榄香烯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2.00~416.0mg·L-1,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2.6%~104.8%,日内RSD和日间RSD分别小于1.26%和1.47%。结论该方法可作为β榄香烯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包封率,正交设计优选β-榄香烯脂质体制备工艺,观测脂质体粒径和形态特征,同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为4∶1;药脂比为1∶200(g:μL);超声时间为50min,所得脂质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152.3nm,包封率为92.46%,RSD为4.82%。冰箱内放置3月,脂质体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方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从中药莪术中分离得到的新型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β-榄香烯的体外抗疟活性,。方法:采用恶性疟原虫3D7株(氯喹敏感株)和Dd2株(氯喹抗性株)进行测试,恶性疟原虫经过同步化处理后添加β-榄香烯,40 h后涂片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检测两种虫株对β-榄香烯和氯喹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0μg/mL的β-榄香烯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40μg/mL的β-榄香烯可以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3D7虫株和Dd2虫株对β-榄香烯的IC_(50)值分别为(13.60±0.540)μg/mL和(12.59±0.54)μg/mL。结论:β-榄香烯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疟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β-榄香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抑制及与DNA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榄香烯是中药温莪术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它能抑制某些肿瘤的增长。我们的实验表明,β-榄香烯浓度为0.0074mol/L至0.0172mol/L时对RNA聚合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入β-榄香烯后DNA融点下降,吸收光谱移位及荧光强度增加,表明本品与DNA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胆汁中β-榄香烯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志  王堃  陈玉仁  吴秀英  苏成业 《药学学报》2000,35(11):829-831
目的 研究大鼠胆汁中β-榄香烯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分析法对iv β-榄香烯后大鼠胆汁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一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1-甲基-1-乙烯基-2-异丙烯基-4-异丙烯醛基环己烷。结论 β-榄香烯在体内存在生物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β-榄香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β-榄香烯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血栓法观察了大鼠口服β-Ele40 ̄160mg/kg/d10d后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其抗血小板聚集性和TXA2及PGI2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