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ER、PR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3组组织中ER、PR的转录水平。结果无论免疫组化还是RT—PCR结果均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表达高于围绝经期息肉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雌激素受体起关键作用,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发病机制,并寻找预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可能的相关蛋白,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实验选取的病例标本来自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手术患者,其中经手术切取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标本18例,经宫腔镜下摘除或宫腔镜手术切除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ER、PR、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半定量评分方法,分析两组中腺体及间质细胞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百分数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E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和78%,ER蛋白在实验组强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和67%,PR蛋白在实验组强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和11%,MMP-9的阳性表达呈现弱阳性,且实验组阳性表达情况高于对照组。结论 ER、PR含量升高促使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MMP-9的表达参与了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生成;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MMP-9的表达不能作为子宫内膜息肉向子宫内膜癌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亚型(ER-α)、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EP)形成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初发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正常宫腔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α、PR、Ki-67和VEGF的基因表达量.结果 ①复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②初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复发EP组与初发EP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复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初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与对照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及复发可能与ERα、Ki-67、VEGF高表达,PR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l-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2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图像下的内膜均匀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指数.结果 112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4.92±3.21)mm,不同疾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不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膜不均匀比例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与正常子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血流特征≤0.4为18例(52.9%).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鉴别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变,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外周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及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n=19)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例组,n=22)外周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变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均较萎缩的子宫内膜组要高(P<0.05),而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不平衡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并将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C-erB-2、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erB-2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P<0.05);PR与组织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er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2、ER及PR 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中,38.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感染,31.67%子宫内膜息肉,23.33%单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67%子宫内膜癌;6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3.57%,60岁以上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13.8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绝经年限15年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3.37%,绝经年限15年以上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23.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病因主要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感染,其次子宫内膜病变,多数为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等;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出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绝经前后子宫膜异位症(EM)病灶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方法 选取绝经前22例及绝经后18例EM患者的病理蜡块,免疫组化后进行统计分析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绝经后EM病灶ER增多(P〈0.05).绝经后腺上皮PR相对增多(P〈0.05).结论 绝经后EM病灶的雌孕激素受体相对增多可能是绝经后EM病灶发生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晶晶  陈柯  王晓秋 《安徽医药》2008,12(10):912-914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及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FHI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P〈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P〈0.01),FHIT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FHIT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t=-0.450,P〈0.000)。结论FHIT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王丽珍 《北方药学》2013,(12):75-76
目的: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瘤中ER、PR及Survivin、Ki-67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30例普通型、30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及4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ER、PR、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平滑肌瘤ER阳性率为71.7%,PR阳性率为86.7%,正常平滑肌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2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平滑肌瘤Survivin阳性率86.7%、Ki-67阳性率为73.3%,正常平滑肌组织中Survivin、Ki-67阳性率均为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Survivin、Ki-67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雌、孕激素与ER、PR结合后刺激肌瘤生长可能与改变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和Ki-67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56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对ER、PR和C-erbB-2的表达状态无明显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检测可为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研究要求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理检查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患者癌组织中ER、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肿块边缘呈毛刺征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毛刺征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等-低增强患者的ER和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增强患者(P<0.05).增强均匀患者p53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增强不均匀患者(P<0.05);有灌注缺损患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灌注缺损患者(P<0.05).在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患者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随CDFI血流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随之上升(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Ki-67、p53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洪杰  孟予城  孙革 《河北医药》2011,33(3):341-34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9例甲状腺癌(包括39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癌)、3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Ki-67在甲状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6%和69.38%,两者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甲状腺腺瘤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结节数量无关(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p53和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i-67增殖指数乳头状癌要高于滤泡癌。结论 p53与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的增殖指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4例子宫颈癌组织(鳞状细胞癌67例、鳞腺癌3例、腺癌14例)、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N)组织、13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SV-2、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1)HSV-2阳性率为40.2%(53/132),其中HSV-2阳性率在子宫颈癌组织中为48.8%(41/84),在CN组织中为28.5%(10/35),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中为15.4%(2/13).癌组织、癌前病变HSV-2 D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2)Ki-67的阳性细胞在正常子宫颈、C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逐级增加,显示Ki-67表达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HSV-2和Ki-67在CN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HSV-2感染,HSV-2感染和Ki-67表达率密切相关,两者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前性激素受体和C-erbB-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前ER、PR以及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30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行细针穿刺涂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R、PR、C-erbB-2,对术后相应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ER、PR与C-erbB-2之间相关性。结果30例术前细针穿刺者ER阳性15例(50%),PR阳性11例(36.7%)。相对应的30例石蜡切片组的ER阳性者13例(43.3%),PR阳性者9例(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在细针穿刺涂片上的阳性表达为16例(53.3%),阴性者14例(46.6%),相对应的石蜡切片上为阳性者13例(43.3%),阴性者17例(56.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者ER阳性3例、PR阳性3例;C-erbB-2癌基因阴性者ER阳性12例、PR阳性8例。ER、PR与C-erbB-2的相关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与术后石蜡切片测定的乳腺癌ER、PR、C-erbB-2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可于术前掌握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的乳腺癌ER、PR与癌基因C-erbB-2呈负相关,两者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PR、Ki67、以及P5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检测腋淋巴结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乳腺癌ER、PR、Ki67和P53的表达,将腋淋巴结状况与以上分子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腋窝淋巴转移阳性率为41.6%,ER、PR、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8%、75.4%、72.2%和54.8%,ER和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ER、PR、Ki67、P53表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