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丙戊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型癫痫的治疗,但其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有效血药浓度达标率低。有效血药浓度是保证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重要前提,临床常采取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丙戊酸血药浓度达标率,以保证癫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丙戊酸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丙戊酸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和丙戊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4方面做一综述,为开展有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俊  江佳 《安徽医药》2012,16(8):1182-1183
目的对268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丙戊酸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服用丙戊酸制剂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5例在50~100mg·L-1,占总数61.57%,儿童患者的血药浓度相对偏高。结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合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及用药监护的模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监护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48例住院患者进行129例次血药浓度检测,并开展用药监护。鼻饲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口服患者(P<0.01)。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1患者癫痫发作的例次较高(P=0.024)。导致丙戊酸血药浓度异常的因素有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等。48例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措施有加量、联合用药等,经调整后,癫痫症状控制良好。4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ALT/AST轻微升高。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对个体化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药师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开展用药监护工作,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72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0~100 μg/mL,VPA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单用VPA 的患儿中,<3岁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7~16岁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口服溶液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普通片剂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患儿(联用组)总有效率74.85%,低于单用VPA(单用组)的 89.24%,且联用组VPA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高于单用组(29.34% vs 9.36%,P均<0.01)。结论:V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剂型、联合用药等),临床上个体化给药时不能仅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应综合考虑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1073人次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 073人次丙戊酸药物浓度监测的数据,并评价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04例患者1 073人次符合入选条件的丙戊酸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在有效治疗窗内的仅占40.7%;TDM次数为1次、2次和3次的分别占总人数的70.86%、16.06%和4.47%;在所有测定3次或4次的患者中,第1次、2次、3次和第4次TDM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55%、20.45%、54.55%和35.29%.结论:TDM虽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监测次数偏少,监测结果达标情况不理想,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新苗  叶秋明  刘英 《中国药房》2011,(28):2624-2627
目的:分析和探讨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方法:根据丙戊酸钠药代学和药动学特点,并结合临床药师参与的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实际案例,对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根据患儿具体生理、病理情况选择给药剂量,综合分析和避免治疗方案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制定动态、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及用药监护,使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结论: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时应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开展药学监护,有效促进丙戊酸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治疗药物监测是一门新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是指导药物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特点、步骤、监测技术以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治疗药物监测在个体化用药以及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对我院277例口服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77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50 μg?mL-1的占47.29%,在50~100 μg?mL-1的占44.76%,>100 μg?mL-1的占7.9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年龄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重视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合临床疗效等综合因素,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做到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9.
1214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提高监测结果对个体化给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0月有分析意义的1214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及疗效进行相关性评价。分析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应对措施。结果:①丙戊酸谷浓度〈50μg·ml^-1的病例中有22.0%控制了癫痫发作,但谷浓度〉100μg·ml^-1的病例中有15.1%未能有效控帑3病情。②0-6岁组〈有效血药浓度者的比例(41.6%)高于7~12岁组(30.3%)。③以12岁为界点的两个组别,丙戊酸血药浓度在各范围内的例数分布有很大差异。④合并使用卡马西平的病例中,丙戊酸血药浓度有38.8%在有效范围内,有60%〈有效浓度。结论:丙戊酸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较大,联合用药时相互作用复杂。所以丙戊酸的个体化给药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以血药浓度为依据,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内治疗小儿癫痫血药浓度监测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VPA)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PA的血药浓度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mg·L-1治疗窗内、低于50 mg·L-1和高于100mg·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52.55%,36.22%,11.22%.结论:VPA在患儿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种类的变化、分析监测方法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治疗药物监测学科的研究进展。液质联用和免疫检测法是临床常用方法,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药物基因组学、游离药物浓度监测技术和群体药动学(PPK)将成为未来治疗药物监测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排斥反应是影响异体器官移植术后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预防排斥反应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移植物的存活率,但临床上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需要对治疗药物进行浓度监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分析法及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分析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以该测定方法作为治疗药物监测的金标准。基于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将免疫抑制剂的检测方法分为全血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与血浆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并分别对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直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但在使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血药浓度过低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过高会出现耳和肾毒性,且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易受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状态、给药间隔时间和重症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常采取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目前常用的药物监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分析法等),不同人群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药物品种、性别、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患者的氨磺必利血清谷浓度。回顾性查阅2016年至2017年我院1392例次住院患者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监测记录,将浓度值、给药剂量、性别、年龄、厂家和合并用药等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 16.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人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后平均血药浓度为374. 75 ng·m L-1,明显高于现有指南的参考范围,提示指南现有范围可能不适用于研究人群。氨磺必利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锥体外系反应。结论老年患者、合并给药(丙戊酸、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可显著增加剂量校正后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建议从低剂量开始给药,并密切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性别、<18岁、厂家对该药的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等,本文重点综述抗癫痫药物与免疫抑制药物的TDM临床应用评价,分析开展TDM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治疗药物监测概况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近年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回顾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发展与现状,介绍目前进行TDM的药物种类和常用技术方法,展望遗传药理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前景。未来的治疗药物监测模式是传统模式和药物遗传学监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个体给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18.
伏立康唑是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其药动学复杂、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且其血药浓度易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十分重要.就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如个体差异大、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多、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与受体部位药物平衡,因而其与药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在特定病理生理情况下,对游离药物进行监测(TDM)更有意义。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样品处理和检测方法,及其在抗癫痫药、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